研製歷史
![t35重型坦克](/img/6/8ac/nBnauM3X3EzN3cjN1gTN4AzN2QTMykjMwYDOzQTNwAzMxAzL4U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世紀三十年代初,蘇聯軍方對坦克“增加突擊力”的要求十分強烈,主張研製多炮塔的重型坦克,作為突破敵堅固防禦陣地的主要力量。為此,1932年第174機器製造廠的總工程師O·M·伊瓦諾夫開展了設計工作,他參考了英國研製的“獨立號”多炮塔式重型坦克的基本設計方案,7月製造出樣車並經測試後,於1933年交由哈爾科夫機車製造廠批量生產。
武器配置
T-35坦克和英國的“獨立號”坦克一樣,也有5個獨立的炮塔,不過,這5個炮塔是分兩層排列的.主炮塔在中央居上,裝1門76.2毫米短身管火炮,彈藥基數90發,另有1挺7.62毫米機槍。下層是圍繞主炮塔的兩個小炮塔和兩個機槍塔,成對角線布置;兩個小炮塔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2個機槍塔位於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後方。這樣的布置的好處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較均衡。不過除了主炮塔可以360度鏇轉外,其餘4個炮塔只有165~235度的方向射界。也就是說,由於總體布置上的限制,不可能將五個炮塔的火力全部集中到一個方向上。2個小炮塔最初各裝一門37毫米炮,1935年改為45MM長身管坦克炮(彈藥基數共200發)和一挺7.62毫米機槍;2個機槍塔上各裝一挺7.62MM機槍。7.62毫米機槍 彈藥基數為10800發。全車共有11人,即車長(兼機槍手),3名炮長,3名裝填手,2名機槍手,無線電員和駕駛員.
T-35坦克用軋制鋼板焊接而成,有些部位是鉚接的,裝甲厚度為11~35mm。車長9.72m,車寬3.20m,車高3.43m。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在中。車上裝備有71-TK-1式電台,車內通話器,手持式滅火器和煙霧釋放裝置等。動力裝置為1台V型12缸水冷航空 汽油機。傳動裝置為機械式,行動裝置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和小節距履帶,每側有8個小負重輪。
T-35坦克的缺點在於速度低,行程短,且不能原地轉向。另外,其裝甲防護能力差,該坦克的裝甲僅能防槍彈,炮彈和炸彈碎片。為了增強它的裝甲防護能力,蘇軍曾對其裝甲板進行過加厚處理。
![t35重型坦克](/img/1/59f/nBnauM3XzITMyITO2UzM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M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性能數據
輔助武器:2門45mm火炮
4~5挺7.62mm機槍
彈藥基數:炮彈96+220發
機槍彈10080發
發動機功率:500馬力
最大速度:30km/h
最大行程:1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