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8 奔馬

T.28 奔馬

T28奔馬郵票,1978年5月5日發行,全套10枚,小型張1枚,影寫版,劉碩仁設計,由北京郵票廠印刷。郵票及小型張原畫作者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郵票和小型張是從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的藏品中精選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組成了一幅壯觀的十駿畫卷,它彷佛讓我們聽到了奔馬在空中的嘶叫聲和清脆馬啼聲。《奔馬》特種郵票及小型張在30年最佳郵票評選中被評為最佳郵票。

基本資料

T.28 奔馬郵票T.28 奔馬郵票

發行日期:1978-5-5

發行量:250萬套

全套面值:3元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全套枚數:10

整版枚數:50

齒孔度數:11.5*11度(編號1-6),11*11.5度(編號7-10)

版別:影寫版

設計者:劉碩仁

各枚詳細情況:

編號 面值 規格(MM)名稱發行量
1 4分 30*40奔馬2500萬枚
2 8分 30*40奔馬 2500萬枚
3 8分 30*40奔馬2500萬枚
4 10分 30*40奔馬1500萬枚
5 20分 30*40奔馬 500萬枚
6 30分 30*40奔馬 250萬枚
7 40分 40*30奔馬 250萬枚
8 50分 40*30奔馬 250萬枚
9 60分 40*30奔馬 250萬枚
10 70分 40*30奔馬 250萬枚

背景介紹

T.28 奔馬小型張T.28 奔馬小型張

《奔馬》郵票及小型張原畫作者徐悲鴻(1895—1953)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其父徐達章是當地知名畫師,徐悲鴻幼從家學,9歲開始學畫。青年時曾在當地中、國小任圖畫教師。1916年赴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課餘學習素描。1917年5月赴日本學習美術,年底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北京期間常到故宮研究中國古代繪畫。1919年赴法留學,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留學期間曾赴德國英國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國,博覽西方古今藝術傑作。1927年回國,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和上海南國藝術學院。1933年受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及蘇聯的邀請,赴歐洲諸國舉辦中國美術展及個人畫展。1937年至重慶中央大學任教。1940年應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家大學講學,並舉辦個人畫展,將所籌畫款全部捐寄祖國。1946年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9年7月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文聯常委、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隨後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徐悲鴻畫學貫通中西,既繼承中國民族繪畫優秀傳統,又吸取西方藝術之專長,融中西畫法於一爐,在藝術上極富創造性。一生創作了數千件中國畫油畫素描作品。他的中國畫內容極為豐富,題材非常廣泛,所畫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無不落筆有神,刻畫精緻,而尤以畫馳名。徐悲鴻所畫之馬,可謂是“一洗萬古凡馬空”。他所畫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首先在於他深厚的基本功,他曾說他畫馬“速寫不下千篇,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其次是他將所掌握的有關畫馬的技藝和感受與中國傳統畫的筆墨結合起來,融合中西之繪畫方法,創造出新的駿馬形象。他運用剛健的線條,準確而生動地勾畫出馬的結構要部,用飽酣的墨色、奔放的筆勢揮寫出馬的鬃尾,在局部處理上,吸收了西畫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方法,運用變化有致的淡墨,表現出光影的明暗效果。更重要的是,徐悲鴻畫馬是將高度的藝術技巧與內心的強烈情感融為一體,通過所畫之馬寄託了自己的悲哀、憂鬱、希望與歡樂,因此他筆下的馬也人格化了。

馬是人類的朋友。從遠古時代,我們的先民就曾把馬作為圖騰來崇拜,它是英俊、忠實、勤勞、勇敢的象徵。徐悲鴻大師以寫生入手,又吸取了西洋畫的長處,以彩墨大寫意筆法創作的一批奔馬,成功地塑造了奔馬的嶄新形象,是中國畫在以馬為題材的這一門類中的一個重要突破。細賞這套郵票,人們不禁讚嘆徐悲鴻大師的作馬技法,他在馬的頭部、軀幹、蹄腿間,以闊筆橫掃豎揮,寥寥幾筆便塑就出姿態各異的駿馬;先以汰墨闊筆揮掃出大致形態,後用濃筆著重勾勒各環節部位;有時直接用及骨法畫四肢,稍揮數筆便將瘦硬勁健的筋骨皮肉表現得形質俱在,氣勢不凡。

圖1-10分別為1953年、1945年、1948年、1942年、1941年、1944年、1942年夏季、1939年、1938年10月、1944年冬季所創。十枚郵票組成了一幅壯觀的十駿畫卷,它彷佛讓我們聽到了奔馬在空中的嘶叫聲和清脆馬啼聲。

《奔馬》郵票及小型張是從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的藏品中精選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四幅介紹畫面內容及創作背景:

10-1:奔馬4分郵票。圖案中畫的是一匹四蹄騰空急速向前飛奔的駿馬。此畫是1953年在北京辟處東城的徐悲鴻居處創作的。據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回憶,當時“窗前綠樹成蔭,悲鴻在歡快地揮動墨汁淋漓的畫筆。和往常一樣,只消十幾分鐘,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便躍然紙上。不同的是他不再題寫表現壓抑和渴求光明的詞句……而在畫面上寫上了‘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這發自內心的真誠喜悅,使他那略顯蒼白的面容上,漾起了深情的微笑。”(《人民有情——憶悲鴻畫馬》)畫中的奔馬正象徵著新中國向著光輝美好的前程奔跑。

10-4:奔馬10分郵票。圖案中畫的是一匹向右側身的奔跑馬,畫的左下角的題句為:“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此畫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困難的1942年,畫家借馬抒懷,把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傾注於他所畫的馬上,表達了畫家強烈的抗日願望,顯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

10-5:奔馬20分郵票。圖案畫的是一匹正面本來的駿馬。此畫1941年創作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期間,徐悲鴻為了救濟在戰火中失去家園而流離失所的祖國的難民,隻身遠赴南洋,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檳榔嶼、怡保3市舉辦畫展,將賣畫所得巨額收入全部捐獻給祖國救災,表現出畫家赤忱的愛國之心。

小型張圖案中畫的是五匹駿馬奮蹄疾馳。原作長181厘米,寬95厘米,1942年創作於重慶。觀看此圖,使人仿佛能聽到那疾風暴雨般的陣陣馬蹄聲,氣勢磅礴,催人奮進。在設計上用仿綾銀灰色花紋作為襯底,顯得質樸大方,極富中國畫的裝裱韻味。

《奔馬》郵票在設計上採用白底不加框線的形式,一方面使奔馬形象得到突出,更好地表現出奔馬不可阻擋的奔騰之勢,另一方面使郵票在整體風格上具有國畫未裝裱時的質樸,使我們仿佛是在欣賞畫家剛畫好的新作。

《奔馬》特種郵票及小型張在30年最佳郵票評選中被評為最佳郵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