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公司

sun公司

Sun公司一般指Sun Microsystems,是IT及網際網路技術服務公司(已被甲骨文收購)Sun Microsystems創建於1982年。主要產品是工作站及伺服器。1986年在美國成功上市。1992年sun推出了市場上第一台多處理器台式機SPARCstation 10 system,並於1993年進入財富500強。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sun公司sun公司
1995年SunMicrosystems開發了[Java]技術,第一個通用軟體平台。在1997年SunMicrosystems開始推出其新的64位元伺服器家族[SunEnterprise10000]。同年又開發出[Java2]。
SunMicrosystems在行業中被認為是同行中最具創造性的企業之一,它想嘗試新的軟體方式和定價模式等等。

發展歷史

創辦公司

sun公司名稱的由來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實是史丹福大學校園網(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的首字母縮寫。當安迪.貝克托森AndyBechtolsheim(我們以後介紹Google時還會提到他)還是史丹福大學研究生時,他設計出一種“三個百萬”的小型圖形計算機,稱作圖形工作站(GraphicWorkStation)。這“三個百萬”是指每秒一百萬次的運算速度(現在微機的萬分之一)、一百萬位元組的記憶體(今天PC的千分之一)和一百萬像素的圖形顯示器(比今天的微機顯示器低、比手機高)。但是,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先進的了。貝克托森採用了摩托羅拉68000處理器,並用了一種當時很先進的記憶體管理器晶片來支持虛擬記憶體。和一般微機不同,網路功能是其必選項。貝克托森開發出原型機Sun-1後,便於1982年和斯科特·馬可尼里(ScottMcNealy)等斯坦福畢業生從學校出來創辦了sun公司。

Sun的勝利

馬可尼里擔任了公司的CEO,直到1982年退休。半年後,公司便盈利了。1986年,太陽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時的股票代號是SUNW,即sun工作站的縮寫,而不是今天的JAVA。
sun工作站早期採用摩托羅拉公司的中央處理器。1985年,sun公司研製出自己的SPARC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將工組站性能提高了一大截,並且保證了工作站在對DEC和HP小型機的競爭中最終勝出。在九十年代前很長的時間裡,Sun公司的競爭對手是小型機公司和SGI等圖形工作站公司,雖然在具體的商業競爭中,太陽和DEC等公司互有勝負,但是太陽總的來講是無往不利。太陽公司的勝利,實際上是基於Unix伺服器和工作站的系統對傳統集中式中小型機(以DEC、HP為代表)和終端系統的勝利。前者淘汰後則是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速成長

從史丹福大學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sun公司(SunMicrosystems),它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並直接與中國政府開展技術合作的計算機公司。在2001年的高峰期,sun公司在全球擁有五萬雇員,市值超過兩千億美元,不僅是它今天值的三十多倍,而且遠遠超過今天市值排名第二的Google的一千七百億美元、和排名第三的IBM的一千六百億美元。它的辦公面積超過五十個足球場(四十五萬平方米),並且還有十幾個足球場大小的辦公樓正在建設中。sun公司不僅打敗了包括IBM在內的全部工作站(WorkStation)和小型機(MiniComputer)公司,而且依靠它的Solaris(一種Unix)和風靡世界的Java程式語言,成為在作業系統上最有可能挑戰微軟的公司。sun公司不乏能人,它不僅為Google培養了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總裁韋恩.羅森(WayneRosen),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Google工程部門的基礎。

後繼無力

2001年的sun公司,不僅人數規模、市場股值、辦公面積遠不能和八十年代相比(能人都走了,辦公樓也賣了,股票一落千丈),而且徹底退出了IT領域霸主之爭。太陽公司從1982年成立到2000年達到頂峰用了近二十年時間,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足以令經營者為戒。

甲骨文收購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以現金收購Sun微系統公司,交易價格達74億美元。該協定達成後,IBM公司放棄了收購網路設備製造商。IBM公司此前表示願意以每股9.40美元購買Sun公司的股票,但收購談判破裂後,IBM公司於2009年5月初取消獨家談判權,IBM並撤回其報價。

與微軟競爭

sun公司sun公司
企業級霸主的爭奪戰
但是,Sun公司遠沒有當年AT&T和IBM那樣的好運氣,後者一個主流產品可以銷售十幾年。而太陽公司崛起的時候正是信息革命的大時代,一切技術革命的周期都被大大地縮短了。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微機的發展,基於微機的網路系統占領了中小企業很大的市場。雖然早在80年代,3Com和Novell就在推廣它們基於微機的乙太網系統,但是他們的業務和Sun沒有太大的重複,因此不會威脅太陽公司的發展。到九十年代後期,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硬體上,高端微機在計算速度上已經不遜色於低端工作站,但價錢便宜了很多。在軟體上,微軟公司推出WindowsNT後,有了企業級(enterprise)的網路作業系統解決方案。這樣,高端微機取代低端工作站和小型機進入企業級市場的時機就成熟了,企業級的霸主的爭奪戰就在微軟和太陽之間展開了。
Sun公司的位置非常像微機爭霸戰中的蘋果公司。它有自己成套的硬體和作業系統,但是它缺乏套用軟體。Sun的StarOffice今恐怕除了它自己沒有其它像樣的公司在使用。而微軟只做軟體,而且只做作業系統(WindowsNT),資料庫SQLServer和辦公軟體(Office)等少數但同時是至關重要的軟體。這三種軟體是一個企業必不可少的。
微軟的優勢
這次爭霸對微軟來講比它和蘋果的競爭要輕鬆的多,首先,1995年的微軟已經不是八十年代初的小公司了,它當時已經成為歷史上罕有的高成長、高利潤公司。有了錢,一個有雄心的企業家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比如蓋茨甚至為了照顧那些不願意搬家的資料庫專家,在他們現有的城市設立研發辦公室。這是微軟早期在和蘋果競爭時根本做不到的;其次,微軟已經在微機領域形成了壟斷,並且它很善於將壟斷的優勢擴展(Leverage)到其它領域——非計算機專業的用戶接受微軟的WindowsNT作業系統比接受太陽的Solaris要容易得多,因為大家在自己家的微機上使用和NT沒有什麼區別的Windows3.1和Windows95;第三,在套用軟體開發上,微軟更多地依靠第三方,而Sun和蘋果一樣,經常不得不自己開發(蘋果公司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知道,一種作業系統是否能推廣,關鍵看上面有多少套用軟體可用。微軟WindowsNT上的套用軟體比太陽Solaris多得多。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人的因素。我們不能不承認,微軟的管理團隊是當時世界上IT領域最好的,比爾蓋茨當年也是最棒的工業界領袖。
Sun的優勢
反觀Sun公司,它的作業系統Solaris在技術上比WindowsNT有明顯的優勢。我們在這裡跳過技術上的細節,因為把它講清楚需要花很大的篇幅。事實證明,包括Solaris在內的各種Unix作業系統比WindowsNT能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資源,尤其是當計算機系統龐大、用戶數量巨大增加時。1997年,微軟買下了Hotmail後,花了很大力氣想把後者的電子郵件服務系統從它原有的兩種Unix(FreeBSD和Solaris)作業系統移植到微軟自己的Windows NT下,居然沒有成功,因為WindowsNT管理這么多伺服器和用戶並不方便。但是,這件事微軟又必須做,否則它無法說服企業級客戶購買自己的作業系統。於是,微軟花了更大的力氣,終於把Hotmail移植到NT後來的版本Windows2000上。但是據說其中某些功能仍然由Unix來完成。太陽公司版的Unix,即Solaris是所有商業版中最可靠最完善的版本。Sun和微軟之爭,其實就是企業級的作業系統之爭。對Sun來講,取勝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將它在Unix上的技術優勢轉換為市場優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馬可尼里領導的太陽公司在很長時間裡甚至沒有看出決戰作業系統的重要性,這樣Sun公司和微軟公司的競賽還沒有開始就先輸了第一回合。這倒不是馬可尼里無能,而是馬可尼里等人的“思維”鎖定在賣硬體上了。雖然太陽公司的工作站當年每台要上萬美元、伺服器要十萬美元,但是比DEC的小型機和IBM的大型機便宜多了。在九十年代末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Sun公司的伺服器和工作站銷路太好了、太掙錢了。雖然Sun公司的中小企業市場份額不斷被微軟/英特爾聯盟侵蝕,但是它也在不斷占領原來DEC和HP小型機的市場並有足夠的處女地可以開發。因此,它的整體業務還在不斷擴大。這很像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王國,雖然它的無敵艦隊已經被英國人打敗了,並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是由於世界上可殖民的處女地仍然很多,支撐著這個海上老二繁榮了兩個世紀,直到十九世紀全世界再無殖民地可開拓時,西班牙早期埋下的危機才表現出來。當然,衰落要比繁榮來得快,在很短時間內,西班牙從歐洲的富國淪為窮國。太陽公司也是如此。從1986年到2001年,太陽公司的營業額從2.1億美元漲到183億美元,成長率高達平均每年36%,能連續十五年保持這樣高速度發展,只有微軟、英特爾思科曾經做到過。在這種情形下,很少能有人冷靜地看到高速發展背後的危機。太陽公司當時不自覺地滿足於捏SGI、DEC和HP這些軟柿子、並沉溺於在硬體市場上的勝利,忽視了來自微軟的威脅。但當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碎時,它以伺服器和工作站為主的硬體業務便急轉直下。2002財政年度(到2002年六月),它的營業額就比前一年跌掉了三成,並且從前一年盈利九億美元跌到虧損五億美元。太陽公司找不到穩定的利潤來源和新的成長點,從此太陽公司便江河日下,一下從矽谷最值錢的公司淪為人均市值最低的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