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

QUORA

QUORA 網站由Facebook前雇員查理·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亞當·安捷羅(Adam D' Angelo)於2008年創辦,是一款問答 SNS 產品。

基本信息

簡介

Quora已成為問答網站行業中的熱點Quora已成為問答網站行業中的熱點

Quora一開始採用邀請制,吸引了很多明星和智慧人士,比如CraigNewmark(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創始人)、MarkZuckerberg(Facebook創始人)和AshtonKutcher(美國知名演員)。
Quora此後逐步開放,用戶通過Twitter或者Facebook帳號即可登入,這是為了防止搜尋引擎索引內容,但同時又讓大眾都可以參與。
創業企業孵化機構YCombinator的風投合伙人HarjeetTaggar在回答Quora的一個問題時說:“我寧願從1000個高質量的內容來源那裡獲取信息,也不願從來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獲取信息。”
Quora的“肯定”功能和投票決定答案排序的功能會對內容質量有幫助。不過用戶可以控制的也僅限於此。Quora還需要人工監控和驗證帳戶--會踢掉假冒的歐巴馬,和整合重複問題。
就這點來說,Facebook較有優勢--Facebook剛在近日推出了自有的問答產品,因為Facebook有5億用戶,他們都使用自己的真名,同時Facebook已經建立了廣告系統。

實現信息與人的對接

2010年8月6日,一直受美國矽穀人士極力追捧的問答網站Quora終於有了大動作,該網站於即日起將允許Google等搜尋引擎索引其內容,此舉標誌著Quora向大眾開放邁出了堅實而又謹慎的一大步。也許是受到了Quora的啟發,2010年8月23日,該網站創始人亞當·德安傑羅的前東家Faceook對其平台上推出的類Quora的新產品FacebookQuestions進行了第二次網內測試,將FacebookQuestions與狀態更新、照片張貼和連結分享置於同一水平線上足見Facebook對此功能的重視。
Quora的出現給低迷的問答市場帶來一陣驚喜,2008年,時任Facebook首席技術官的亞當·德安傑羅因常上問答網站回答別人問題而得到靈感,於6月創辦了SNS問答網站。該網站一經上線,即引領矽谷風尚,吸引了包括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和明星AshtonKutcher等在內的諸多社會名人。
Quora是怎樣將SNS模式融入於問答中的呢,鍵入Quora.com,簡潔的頁面讓初來者有些不知所措,但Quora的冬粉則對其獨特的訂閱功能非常著迷,通過對問題、問題的答案或者回答問題的某些人的活動的訂閱功能以及投票和關注功能,Quora打破了以往問答網站信息對接信息的模式,真正實現了信息與人的對接。其實,Quora就是一個人們通過提問並對相同的問題感興趣而結交的社區網站。
Quora全線告捷,除了上述它建立了人與信息對接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該網站提供了高質量的答案。著名風投人HarjeetTaggar曾在Quora回答問題時說:“我寧願從1000個高質量的內容來源那裡獲取信息,也不願從來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獲取信息。”
縱觀該網站發展歷史,亞當·德安傑羅的思路非常明顯,結果自然水到渠成。一開始Quora採取邀請制,邀請的範圍僅限於矽谷精英人士和社會名流。這顯示了Quora以質取勝的定位。在矽谷贏得不錯的口碑後,Quora小心翼翼,直到今年一月才正式上線,然而也僅限Twitter和Facebook的用戶。這是Quora能夠始終保持實名制的重要原因。國內的問答網站雖然也批了SNS的外衣,然實名制卻成為Quora與百度知道們的分水嶺。
2010年3月,Quora收到了第一筆來自於基準(BenchmarkCapital)的投資,上市前被估值為8600萬美元的Quora已將競爭對手、已經上市且被估值為6200萬美元的Answers甩在後面。於是,Quora和其他近兩年內湧現出來的問答網站如Fluther、Sirclelt、Hunch和PeerPong等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問答網站如何贏利?
首先,有業內人士建議,網站可以採取零售商為鼓勵用戶回答問題而提供商家產品作為獎品以及用戶關注分享時就可以獲得相關費用及推廣商家的其他業務來賺取廣告費。其次,Quora的實名制為網站建立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用戶群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據此,商家可以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另外,甚至有人預測,如果可以給一些高難問題提供優質答案,那么提問者是願意付費買答案的。比如,洛杉磯市中心最權威的腫瘤專家提供的答案就很有價值。
eBay和雅虎前高管LeonardSpeiser說:“在問答網站營收行情看好之前,這些網站必須吸引到百萬甚至上億的用戶”。而目前,問答網站的流量遠遠低於這一水平。Quora對搜尋引擎的開放是出於增加網站流量的考慮,然而,它同時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隨著用戶數的增加,答案的質量有所下降。部分用戶開始抱怨。有人甚至提出了警告:“這家創業公司已經越過了某一個點,垃圾開始湧入了。”用戶數與質量成了Quora的兩個砝碼,如何抉擇已成為Quora今後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儘管贏利模式尚不清晰,網站質量需加強控制,但部分人士仍看好這一模式,美國市場分析師MattBooth說:“長期來看,這一市場可謂是金礦。” 

分析

Quora創始人在Quora回答關於網站商業計畫的問題Quora創始人在Quora回答關於網站商業計畫的問題

台北時間2010年8月24日訊息,風險投資業人士馬克·蘇斯特(MarkSuster,風投機構GRPPartners合伙人)是問答網站Quora的早期用戶,他在部落格中對Quora網站的強大之處和貨幣化潛力進行了分析。以下就是他的一些觀點:
使用Quora的感覺就是,雖然一直都覺得它做了很正確的事情,但花了一些時間才真正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把經歷記錄如下,其中包括讓我恍然大悟的一些事情,以及為什麼我會覺得,Quora雖然還不夠成熟,但它現在已經是網路上最強大的站點之一了。

1.Quora出現之前的經歷:AVC和AnswersOnStartups
弗雷德·威爾遜(FredWilson)在他的部落格AVC.com上寫道:我一直都喜歡問答網站和討論版。對我來說,這可以追溯到網際網路初期的公告板、CompuServ、Prodigy和類似的站點。只要你找到合適的社區,問答網站可以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園地,你還可以結識和你有相似興趣的人。
作為AVC.com的常客,我花在閱讀評論上的時間跟花在讀帖子上的時間一樣多。我很少唯讀帖子,不讀評論。我注意到人們的對話會變得更加深入,他們會互相交談,建立人際交往,並嘗試獲得他人的注意(比如連結到他們自己網站等等)。基本上,這是一個主題社區討論板,而這也就是人們日復一日上AVC.com的原因。
除了弗雷德創作的內容之外,優秀的評論平台Disqus也值得讚許。我希望每個部落格都使用Disqus,也希望每一個進行內容同步的網站都能像BusinessInsider網站一樣集成評論,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功能。
開始寫部落格之後不久,就注意到一個名為AnswersOnStartups(“初創公司問答”)的網站,我立刻喜歡上了它,並花了大量時間在這個網站上。它的用戶界面是“極客式”風格,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詢問有關初創公司的問題。這個網站上有很多好問題,我回答了其中一些。實際上,一開始那也是我的一種行銷方式。當時沒有太多的人關注我(那時我的部落格每月訪問者只有2萬左右),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宣傳我的部落格的好方法。
我挑選出那些我已經在部落格中深入探討過的問題,並且以較短的形式回答它們。我總是寫出我的真實想法,絕不剪下和貼上文本。但最後我也總是貼出一個連結,並說:“如果你對一篇較長的討論文章感興趣,我寫了關於這個主題的部落格文章貼在這裡(連結)。”這種方式給我的部落格帶來了可觀的流量。我檢查記錄時發現,來自AnswersOnStartups的訪客在我部落格上的平均停留時間為8分鐘,有很多人停留了20多分鐘。與此相比,普通訪客只停留2分鐘,讀不到兩篇文章就會離開。
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AnswersOnStartups是德哈米斯·沙哈(DharmeshShah,創業家、天使投資者、作家)的部落格的一部分,它使用的軟體是以流行的“堆棧溢出”(stackoverflow)軟體為基礎創建的。坦率地說,我十分喜歡這個社區,所以我願意常回這個問答網站看看,只是我的部落格的工作量增加了,這讓我沒有太多時間那么做。
2Quora“簡潔版”
當Quora進入測試階段,上這個網站在矽谷變得很時髦的時候,我覺得我也必須玩玩Quora。就像Twitter才起步的時候一樣,Quora上也沒有太多的解釋告知你應該在這個網站上怎么行事,而且也沒有朋友們的詳細介紹,當時我不太清楚這個網站的出色之處。但我覺得,在Quora上應該怎么行事,它的堆疊溢出軟體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暗示。
我的確很早就注意到了,矽谷里有權有勢的公司都上了Quora,里德·霍夫曼(ReidHoffman,LinkedIn聯合創始人,曾經擔任過PayPal高級副總裁,是矽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資者之一)也待在Quora上回答問題。這個網站的設計雖然一開始不太直觀,但是很漂亮,而且有一種古怪的優雅感。但是由於我的部落格才是第一要務,我花在Quora上的時間也不多。
3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的時刻發生在我和詹姆斯·赫里茨(JamesHritz)同進午餐的時候。他是廣告網路公司FAN(FoxAudienceNetwork)的戰略與商業開發副總裁,一位非常聰明的思考者。那天我們在吃午餐時候討論了一下,他說(意譯):
“馬克,你在部落格上花了很多時間,所以你現在有大批關注者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你是做風險投資的,如果你好好寫文章,你肯定會有很多關注者(我說:嗯,謝謝你,我想是這樣)。也有很多話題是我喜歡談及、思考和爭論的。但是,我不想承擔和部落格相關的所有開銷。
你寫部落格,既是因為你喜歡它,也是因為它有助於建立你的網上聲譽。我也一樣,但現在不會有很多人關注我,而且我也不想在花精力做行銷、創建社區之類,但我能在Quora上獲得我需要的東西。你不會相信我在那裡討論了些什麼,我和哪些人進行了辯論!我挑一些題目作答,我對Quora上的一些人比對FAN廣告網路公司的大多數人都更了解。我寫了評論,建立了知名度和聲譽。這和你在你的部落格上是一樣的。”
這是真的嗎?讓我再仔細看看Quora。
4Quora的強大之處和重要性
結果我發現,赫里茨說的是真的。
在Quora上你既可以訂閱主題,也可以訂閱具體問題的答案或是某些人的活動。當有人關注你時,當你關注的主題中有新的問題出現,或當有新的人回答你關注的問題時,你就會收到提醒。
Quora系統是真的很聰明。首先,它有類似DIGG那樣的投票機制,你可以根據某個回答的質量選擇“頂”或“踩”的投票動作。如果你的目標是在一個答案堆疊中靠近頂部(這樣所有關注這個主題的人就都可以讀到的回答),那么你就需要給出高質量的答案。你還要趕早作答,因為當一個問題已經出現了一陣子後,重要人士不太可能回來重新閱讀它(所以如果你太晚作答,他們就看不到你的回答,也不會投票給你的答案了)。
因此Quora具有遊戲機制,在設計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用戶接受問題。顯然,這類似於社交網路中的“關注某人”模式,就像是Twitter上那種不對稱的關注。當一個新人來到Quora並關注了你,這就會鼓勵你“給他們一些主題”去關注。這種方式很巧妙,因為如果他們接受了這些主題,他們會獲得更多的提醒,更多的電子郵件,因此他們就會更加頻繁地回到Quora網站上來。
你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者嗎?當你投票“頂”某個回答,或對人們的回答進行評論時,他們會收到提醒。你肯定會注意到是哪些人對你創建的內容表現出了興趣,你也會忍不住點擊他們名字的連結,看看他們究竟是誰。
而且Quora有一種類似於“自我組織”的機制。當我打錯了一個詞,它發現了這個錯誤,並顯示出“建議修改為”的詞,我只需點擊一下接受,就改好了。當我閱讀一些問題,看看我是否能回答它們時,我注意到有類似實時標籤的“主題建議”顯示出來。這是由系統自動推薦的還是用戶推薦的?我不確定,但我猜兩者都有。但是Quora的強大之處在於,如果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並歸入到了適當的主題領域中,那么這個問題就會被推送到想要回答這個主題的人面前。
而且Quora在某些地方讓人感到非常像維基(wiki)。我看到一些問題的標籤好像是錯誤的,於是我刪除了它們,想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我也回答了一些問題,然後很快發現螢幕的頂部有提醒在優雅地閃爍著。人們幾乎是在實時地投票頂我的回答(在我的貼出答案後10分鐘內)。這個提醒是關於新的關注者呢,還是人們在評論我的回答呢,還是他們說了什麼,我最好檢查一下!
也有人請我回答問題。他們想知道我是否認為Fourquare要完蛋了,因為現在Facebook已經推出了名為Places的地理定位產品。我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也回答了其他問題。而有些回答看上去像是部落格帖子。實際上它們就是部落格帖子。
所以說,你可以在Quora上就你希望寫的主題,以人們希望看到的格式寫部落格。
Quora深深吸引了我,它變得令人上癮。雖然想起來,我在這個網站上做的事情就是回答問題、閱讀其他人的回應,贏得某種社交地位但或許有更多的“有效性區域”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最後,在搜尋引擎最佳化(SEO)領域工作的人都知道,目前用戶看到的結果中最熱門的東西就在問答網站上。所以詹姆斯·赫里茨的說法是正確的。我的部落格中有關AngelList的內容在SEO排名第三,而Quora上關於AngelList問題的回答占據了第一位。
在第一輪融資中,Quora的交易前估值為8600萬美元。現在基準投資(BenchmarkCapital)付清了它給Quora的資金,我認為基準投資這樣做很正確,因為:
高價值的內容+早期的內行使用者+以主題為導向+SEO友好的內容+郵件提醒+用戶參與度高=貨幣化潛力大的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