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P

PLP

PLP即分組級協定,全稱Packet Level Protocol。實現需要藉助網路技術、自動控制系統、機器視覺等一系列尖端技術的綜合套用,在整體發展過程中,PLC與機器視覺技術對於全自動化生產線實現有重要推動作用。自動化生產線的中不單單只應運到這兩類技術,其中作為生產線的執行者還包括工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但是,在整個生產線流程上,PLC主要運用控制系統,它是自動化生產線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沒有這一模組,整體生產線的有序運行也無從談起。而機器視覺則在生產線的中端位置,包括檢測、產品包裝都有重要套用。

基本信息

簡介

PLP深圳設計圖PLP深圳設計圖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計算所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建立了十二個分部/分所。逐步形成三類發展方向:共性技術平台、科研成果輻射平台、人才聚集培養平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計算技術轉移中心、聯合啟動“信息產業技術職業教育計畫人才培養工程”,即PLP項目(ProfessionalLearningProgram)。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計算所科研資源,致力於把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通過職業教育輻射出去,通過計算所的12個分部/分所的強強聯合,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PLP的職業教育計畫是以“信息產業”技術為核心開展的職業教育體系。在這個職業教育體系的課程產品中,涉及到計算機、製造業、工業自動化行業、移動媒體等多個領域。

PLP項目

plp加入plp加入"超級實驗室"設計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中國信息產業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建設,促進信息產業的持續穩步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3號)的檔案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商務部關於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5號)和《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計算技術轉移中心、聯合啟動“信息產業技術職業教育計畫人才培養工程”,即PLP項目(ProfessionalLearningProgram)。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計算所科研資源,致力於把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通過職業教育輻射出去,通過計算所的12個分部/分所的強強聯合,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創新型國家,關鍵是人才,根本在教育。通過PLP職業教育計畫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這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全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我國計算機領域的著名科研機構,在科學院“創新2020”的規劃中,計算所將定位確立為“中國計算機產業的人才與技術的源頭”。圍繞國家計算機發展的戰略需求,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中科院計算所將通過PLP職業教育把技術及創新高效的輻射到社會中,同時整合計算所的12個分部/分所的資源,加快中國信息產業的人才培養,解決企業創新改革對科技人才的緊迫需求,使我國信息產業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和水平能適應國家信息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我國信息產業的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提出,體現了信息化對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大力推動信息產業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我國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信息技術的套用會讓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變化,會出現綠色製造、智慧型製造、全球製造等新型的生產方式。企業的組織方式也將發生變革,管理結構從金字塔走向扁平化;製造業將進一步服務化,出現智慧型工業,包括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生產產品的全面智慧型化。兩化深度融合無論對於工業還是計算機產業來說,都將孕育著新的發展契機。未來10年兩化深度融合對電子、計算機、通信網路設備、數字視聽及新型終端、軟體業、生產性服務等計算機相關產業帶來機會。

兩化深度融合,在未來給產業發展帶來變化的同時,也將對人才的知識結構、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尤其中國本土的那些中小型企業,由於本身種種問題信息化普及率相對較低。所以幫助這些中小型企業完成信息產業化改造,最根源的是解決他們的人才匱乏。還有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企業受各地域和收入水平的制約,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人才,很多人才也都流向了一線城市,導致“兩化”融合人才奇缺。PLP項目將結合這些企業切實需求及各地方的特殊性,制定創新性、實用化的信息產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培養出通曉信息技術的工業化技術人才和通曉工業技術的信息化技術人才。培養出各類複合型人才,加快信息產業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實施與特性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2002年逐步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建立了十二個分部/分所。其定位是對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人才輸送和培養;擴大計算所的社會影響力。目前逐步形成三類發展方向:形成平台:有產業基礎的區域,得到地方、院持續支持的。蘇州、東莞(升級院級平台)、肇慶;逐步轉化為企業:有產業共性需求的,逐步凝練為共性技術核心產品,順德、台州;分所:上海秦皇島臨沂煙臺杭州。逐步形成德國佛朗霍夫模式。分部/分所的模式就是利用在北京可以截取國家的戰略需求,從國際科技發展的態勢出發,做些前瞻性的工作。然後紮根於經濟發達的地區截取市場需求,把科學院的兩個面向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國家戰略需求的拉動和市場驅動組合在一起。分部/分堅持三方面:共性技術平台、科研成果輻射平台、人才聚集培養平台;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擴大計算所的社會影響力。所以依託於中科院計算所的科技與人才優勢、12個分部/分所的企業資源優勢職業培訓將進行全面的展開。

中科計算轉移中心成立“PLP工程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和實施;“PLP工程領導小組”下設工程管理辦公室負責“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工程規劃,在領導小組領導下,管理軟體企業、12個分部/分所職業教育部門、教育培訓機構的有關人員,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規劃、實施計畫、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明確責任,嚴密組織,嚴格管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成立中國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工程專家顧問組,對技術發展、方案建設、體系建設、評測指標、服務提升等共性問題進行諮詢。建立中國信息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工程的專家和骨幹教師資源庫,充分發揮專家和教師在工程中的作用。

努力拓寬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資金渠道,以政策為導向,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對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廣泛籌集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支持培訓的資金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