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介紹
機長: 18英尺11英吋(約5.77米)
翼展: 28英尺(約8.53米)
全高: 8英尺8英吋(約2.64米)
空重: 1,400磅(約635公斤)
最大馬力: 150 hp
最大速度: 100 浬/時
發動機: O-320-E2A(LYCOMING)往復式發動機
編輯 簡歷
1968年:空軍技術局授命研發。
1968年6月:展開器材、物料採購及設計等前置作業。
1968年10月:正式完成並升空試飛。
1970年:開始服役
1982年:正式除役
編輯概況
1968年,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賴名湯上將為期能恢復自國府遷台後空軍方面自行製造飛機的能力,指示空軍技術局,以自行仿製小型飛機為起點,重新展開自主製造研發飛機的任務。當時,空軍方面在《美國航空太空技術周刊》(US Aviation & Space Technology Weeks)中,發現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L. Pazmany所設計出售的PL-1型飛機藍圖,相當適合在改良後做為軍用初級教練機,因此便出資向L. Pazmany購買了PL-1型飛機的製造權。
1968年6月,空軍技術局正式展開PL-1的研究計畫與前置作業。同年10月26日正式宣告完工並且成功地升空進行試飛。由於當時正好時值當時總統蔣中正的82歲生日,空軍方面便藉此機會將新機“敬獻”為賀禮,因此,將PL-1機命名為“介壽號”(介壽乃為蔣介石祝壽之意)。
1970年1月起,首批PL-1“介壽號”正式撥交空軍官校供官校初級班作為感覺飛行及飛行鑑定之用。1982年,空軍官校將原來三級教練制,改為二級教練制,因此PL-1介壽號教練機正式宣布除役,停飛封存。
直至正式除役為止,介壽號(包含PL-1以及改良後的PL-1B)總計完成了58架,包括3架原型機,空軍官校訂製45架,以及陸軍訂製1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