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1936年,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開始試製由無尾翼滑翔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組合而成的特種飛行器DFS194,1939年1月,該工程轉交梅塞施米特工廠繼續發展,1940年春動力飛行成功,1941年春,改良型Me163的兩架原型機先後試飛成功。10月2日,一架樣機達到瞬間速度1002千米/小時,人類飛行首次突破時速1000千米大關。
1942年8月,實用型Me163B又試飛成功,1943年初,新組建的實驗飛行部隊開始為Me163的參戰進行各種探索飛行並培訓人才。1944年5月,世界第一支火箭動力戰鬥機部隊——JG400飛行團宣告成立,並進駐特蒙、德哈勞、布蘭蒂斯、霍松以及荷蘭的芬羅等基地,裝備機型為Me163B—1。
Me163有一個水滴形的全金屬機身和一對前緣後掠27度的木質中單翼(機翼安裝於機身中等高度上),機頭有一個驅動發電機的小風車,座艙蓋隱沒在流線形機身中,機腹是一個著陸用的可收放式滑橇,一對主機輪僅用於起飛滑跑,離地後即拋棄。Me163的武器是裝在翼根處的30毫米機炮兩門,Me163的動力裝置是瓦爾塔HWK—109—509A型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和氧化劑貯存箱設在機身中段。推
力1700千克,每次可工作7.5分鐘。Me163A用於試飛,共10架;B型用於空戰,C型裝有另一個推力為300千克的小噴管,用於延長有動力巡航時間,但未投產。1944年9月,又由梅塞施米特工廠和容克飛機廠合作改進研製出Me163D,亦稱Ju248(容克248),外形全面改進,座艙蓋突出在機身上部,起落架改為先進的前三點可收放式,但也未投產。Me163的雙座型是M163S。
Me163總產量僅369架。Me163是特殊動力、特殊構造的飛行器,故為它設計了特殊的戰術程式:接警後由Bf110飛機牽引或自行驅動起飛,在爬高中編好隊,在地面雷達引導下飛至目標機群上方1000米處,以積累一定的勢能,並以高速滑翔的形式占據最佳攻擊位置,然後推桿以近乎垂直的俯衝接近目標(通常指大型轟炸機,一般不作太大的機動飛行)並開火。如一次不成,可作第二次躍升和第二次俯衝攻擊。由於燃料消耗快,一般每次飛十來分鐘,作戰半徑80千米。
相關信息
1944年8月5日,Me163B首次擊落盟軍擔當護航機的3架P—51,此後建樹不大。在又一次由10架Me163攔截空襲羅納市人造石油工廠的美軍編隊的空戰中,曾一次擊落2架B—17。1944年底,因火箭燃料緊缺,Me163的出擊轉入低潮。到1945年初,又擊落一架皇家空軍的“蚊”式飛機,JG400團便永遠中止了Me163的作戰行動。Me163在大戰中累計戰果僅為7架(一說9架)。
由於火箭動力飛機須自攜氧化劑,所以
日本通過潛艇獲得技術資料,仿造研製出相近似的“秋水”戰鬥機一架,1945年7月7日毀於試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