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1卡賓槍

M1A1卡賓槍

M1卡賓槍的研製原本是美國陸軍要為二線部隊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這個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構想是研製一種類似於卡賓槍的肩射武器,7.62mm口徑,發射中等威力的彈藥,比標準的0.45英吋(11.43毫木)半自動手槍或轉輪手槍有更遠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式加蘭德步槍更容易操作,攜帶更方便。

概述

M1A1卡賓槍M1A1卡賓槍
這些要求實際上與現在流行的單兵自衛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美國陸軍的這個要求被擱置了一段時間,1940年重新提出。美軍提出具體指標:質量小於2.5kg,能實施單發或連發發射,能取代手槍和衝鋒鎗作為軍士、基層軍官或機槍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線人員使用的基本武器。1940年11月,委託溫徹斯特公司研製威力介於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新型槍彈。在1941年5月進行的第一次對比試驗中,美國陸軍放棄了連發發射的要求。9月份第二次對比試驗前,溫徹斯特公司提交了他們的半自動輕型步槍。1941年9月30日,選型委員會的報告書認為溫徹斯特公司的樣槍證明是最佳設計,於1941年10月正式定型,並命名為“M1 0.30英寸(7.62mm)卡賓槍”。溫徹斯特公司設計的M1卡賓槍至定型在一年之內完成,在軍械史上的發展過程來說,是一項紀錄。

特徵

M1式加蘭德步槍相比,M1卡賓槍有便於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鎗犟。M1卡賓槍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自動原理,活塞導氣系統由大衛·威廉士設計。導氣孔位於槍管中部,距彈膛前端面115毫米,活塞在槍管下方,後坐距離僅3.5毫米。發射時,火藥燃氣通過導氣孔進入導氣室並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活塞撞擊槍機框,使之後坐。槍機框後坐約8毫米後,膛壓下降至安全值,這段時間為開鎖前的機械保險。然後,槍機框導槽的曲線段與槍機導向凸起相扣合,槍機開始鏇轉(同時起預抽殼的作用)開鎖。在槍機後坐過程中,其上的抽殼鉤拉著彈殼向後運動,彈殼被拉出彈膛後,由槍機上的彈性拋殼挺向右前方拋出。當槍機框慣性體後端撞擊機匣時,槍機框停止後坐,而槍機則要到它碰及機匣中槍機通孔的後端才停止運動。此時槍機後坐行程大於全彈長,於是彈匣中最上面的一發彈又被托彈板送至進彈位置。然後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槍機復進,同時推彈入膛。由於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和槍機框導槽的相互作用,槍機迴轉,實現閉鎖。然後槍機框繼續復進,直至慣性體的前端將活塞頂入活塞筒才完全停止。此時,槍再次呈待擊狀態。
M1卡賓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軍士、基層軍官或機槍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線人員使用的基本武器。由於它的重量極輕,甚至有些突擊隊也使用它作基本武器武器。
---------------------------------------------------------------------------------------------
在M1式的基礎上改進,將槍托改為摺疊式槍托。該槍被命名為M1A1卡賓槍,並在1942年5月正式生產。
M1卡賓槍M1A1卡賓槍最大的分別就是摺疊式槍托。該摺疊式槍托使槍的長度短了10吋,使用起來方便得多。儘管摺疊式槍托使該槍加重了0.25磅,但它還是大大增加了該槍的實用性。
1942年初,美國空降部隊要求開發一種能摺疊槍托以縮短全槍長度,且在摺疊狀態下也能射擊的M1卡賓槍。1942年3月通用汽車公司試製了側向摺疊的金屬骨架形槍托樣槍,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則試製了伸縮式金屬槍托樣槍。經過試驗,通用汽車公司的樣槍在1942年5月被選定為制式武器。
M1A1式卡賓槍是主要裝備美國的傘兵。它全長為90.5厘米,摺疊後只長64.8厘米,非常容易儲放。M1A1式卡賓槍全重為2.53公斤,其他諸元同M1卡賓槍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