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漁貂體型似鼬,雄性比雌性體大而重。體長90-120厘米,體重3500-5000克。雌性體長75-95厘米,體重2000- 2500克。雄性的尾長37-41厘米,雌性尾長31-36厘米。有蓬鬆的毛尾,吻部向尖端尖削,耳圓位低。腳下有5個腳趾,爪子可伸縮。 皮毛的顏色從淺棕色、中棕色至深棕色,頭和肩上由金色到銀色,黑色的腿和尾巴。皮毛上也可能有一塊大小和形狀可變的的奶油色。毛皮顏色和體型因個體、性別和季節而異。
棲息環境
棲息於溫帶的針葉林和混合落葉林。更喜歡擁有高蓋冠的棲息地。喜歡擁有許多空心樹的棲息地。通常生活在樹木包括雲杉、冷杉、白雪松和一些硬木的林區。此外,它們對棲息地的偏好也反映了當地有其賴以生存的和喜食的獵物。
生活習性
漁貂在一年的所有時間都使用“休息場所”,如原木、空心樹木、樹樁、地上的巢穴。冬季地下洞穴最常用,樹巢全年都在使用,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在冬天,漁貂會使用雪穴,這些雪穴在雪地下,是一種長而狹窄的隧道。漁貂也是敏捷的游泳健將。
漁貂日夜均活動。除吃小動物和腐肉外,也吃果子。雖稱漁貂卻很少吃魚,除非偷吃人們捕到的魚。漁貂在地面和樹上捕食,追捕各種嚙齒類,包括豪豬及其他動物。它們是幾種吃豪豬的猛獸之一。首先挑逗豪豬,然後冷不防一下把豪豬翻個身並將其腹部豁開。食物還包括肉質果實,有時食堅果。
漁貂是北美洲北方森林中罕見的食肉動物,常被誘捕以獲取其貴重的淺棕黑色毛皮,雌體的皮毛尤為優良。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和美國。在北美北部有很大的分布範圍:從魁北克、海運省和新英格蘭西部穿過北加拿大到阿拉斯加東南部,南部通過西部山脈到猶他州、懷俄明州、愛達荷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也曾經生活在南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主要是因為棲息地喪失,分布在南部區域的漁貂已經有所下降。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是冬季和春季,是季節性發情的動物,性器官的發育也有明顯的季節性周期變化。從3月至5月。妊娠期為338-358天,包括受精卵延遲植入子宮壁的時間,受精後,胚胎暫停發育10-11個月,交配後冬季恢復發育。總體妊娠將持續近一整年,達11-12個月。一窩裡的平均產3仔,每窩1-6隻不等。分娩後不久,雌性再次發生產後發情。健康的雌性在1歲時第一次繁殖,在2歲時生產出第一窩小貂,並且每年可能會繁殖。所以雌性基本上幾乎將它們所有的成年生活都花在懷孕或哺乳期。雄性在2歲時第一次繁殖。雌性在5.5個月時達到成年體重,而雄性在1歲後達到成年體重。
漁貂的幼貂出生時是盲目的,幾乎全赤裸。每隻體重約40克。約53天后眼睛睜開。在8-10周內開始斷奶,但可能會在出生後偶爾被養護長達4個月。在4個月大的時候,幼漁貂能夠捕食,至少在一個月後分離群。幼貂大多數棲身在空心樹洞中,如果垃圾太多,雌性會選擇將幼貂移動多次。雄性漁貂不參預養育小貂。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漁貂哥倫比亞亞種 | Martes pennanti columbiana | Goldman, 1935 |
2 | 漁貂太平洋亞種 | Martes pennanti pacifica | Rhoads, 1898 |
3 | 漁貂指名亞種 | Martes pennanti pennanti | Erxleben, 1777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