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EBIT—EPS分析法
將企業的盈利能力與負債對股東財富的影響結合起來,去分析資金結構與每股利潤之間的關係,進而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的方法,叫息稅前利潤—每股利潤分析法,簡寫為EBIT-EPS分析法,也被稱為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它是利用息稅前利潤和每股利潤之間的關係來確定最優資金結構的方法。根據這一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息稅前利潤水平下適於採用何種資金結構。這種方法確定的最佳資金結構亦即每股利潤最大的資金結構。
EBIT—EPS分析法原理
負債的償還能力是建立在未來盈利能力基礎之上的。研究資本結構,不能脫離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用息稅前盈餘(EBIT)表示。負債籌資是通過它的槓桿作用來增加財富的。確定資本結構不能不考慮它對股東財富的影響。股東財富用每股盈餘(EPS)來表示。
將以上兩方面聯繫起來,分析資本結構與每股盈餘之間的關係,進而來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的方法,叫作息稅前盈餘一每股盈餘分析法,簡寫為EBIT—EPS分析法。這種方法因為要確定每股盈餘的無差異點,所以又叫每股盈餘無差異點法。
EBIT—EPS分析法具體套用
EBIT—EPS分析法是一種定量的分析方法,它通過企業的有效數據來對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進行分析。現舉例說明:
例:假設灕江公司目前有資金100萬元,現在因為生產發展需要,準備再籌集40萬元資金,這些資金可以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也可以利用發行債券來籌集。把原資本結構和籌資後資本結構根據資本結構的變化情況進行EBIT—EPS分析(參見表1)。
解:EBIT—EPS分析實質上是分析資本結構對普通股每股盈餘的影響,詳細的分析從表2中可以看到,息稅前盈餘為300,000元的情況下,利用增發公司債的形式籌集資金能使每股盈餘上升較多,這可能更有利於股票價格上漲,更符合理財目標。那么,究竟息稅前盈餘為多少時發行普通股有利,息稅前盈餘為多少時發行公司債有利呢?這就要測算每股盈餘無差異點的息稅前盈餘。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BIT——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盈餘; I1,I2——兩種籌資方式下的年利息; D1,D2——兩種籌資方式下的年優先股股利; N1,N2——兩種籌資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把表1中灕江公司的資料代入上式,得:
(EBIT-16,000)(1-33%)-0/60,000=(EBIT-48,000)(1-33%)-0/40,000
求得:EBIT=112,000元, 此點:EPS1=EPS2=1.072元。
這就是說,當盈餘能力EBIT>112,000元時,利用負債籌資較為有利,當盈利能力在EBIT< 112,000元時,不應再增加負債,以發行普通股為宜。當EBIT=112,000元時,採用兩種方式無差別。灕江公司預計EBIT為300,000元,故採用發行公司債券的方式較為有利。
EBIT—EPS分析法圖示
EBIT—EPS分析法用圖示進行分析更為簡單,只要在以息稅前盈餘為橫坐標和以每股收益為縱坐標的坐標圖上,畫出不同籌資方式下的EPS線,其交點所對應的EBIT 和EPS所決定的資本結構就是最優資本結構。利用表2的資料繪製EBIT—EPS分析圖簡單明了。從圖1可以看出,當EBIT 大於112,000元時,負債融資的EPS大於普通股融資的EPS,則應進行負債融資;反之,當EBIT小於112,000元,普通股融資的EPS大於負債融資的EPS,則應進行普通股融資。而EBIT等於112,000元時,兩種籌資方式的EPS相等,則理論上兩種融資方式是等效的。
EBIT—EPS分析法的不足
EBIT—EPS的分析方法是一種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只考慮了資本結構對每股盈餘的影響,並假定每股盈餘最大,股票價格也就最高。但把資本結構對風險、的影響置之視野以外,是不全面的。因為隨著負債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加大,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也會有下降的趨勢,所以,單純用EBIT—EPS分析法有時會作出錯誤的決策。但在資本市場不完善的時候,投資人主要根據每股利潤的多少來作出投資決策,每股利潤的增加也的確有利於股票價格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