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
尋呼機也叫BP機、傳呼機、BB機、CALL機、簡稱呼機。尋呼機和無線尋呼網路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中國出現,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於九十年代末期達到了頂峰。1998年,中國尋呼機用戶突破6546萬,名列世界第一。從BP機開始的即時通信,將人們帶入了沒有時空距離的年代,時時處處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讓人無處可藏。人們對它愛恨交加,但已離不開它。上個世紀末在中國和亞洲甚至全世界廣為流傳的可以聯繫的通訊工具。
工作原理
尋呼機是接收尋呼台無線呼叫信號的個人信息中端,由於不具備發射功能,所以尋呼機是單向的接收器。一個簡單的尋呼系統由3部分構成:尋呼中心、基站和尋呼接收機。如果主叫用戶要尋找某一個被叫用戶時,他可利用市內電話撥通尋呼台,並告知被叫用戶的尋呼編號,用戶的姓名,回電話號碼及簡短的信息內容。話務員將其輸入計算機終端,經過編碼市制,最後由基站無線電發射機傳送出去。被叫用戶如在它的覆蓋範圍內,他身上的尋呼接收機則會收到無線尋呼信號,並發出嗶嗶聲或振動。同時,把收到的信息存入存儲器,並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出來。這時被叫用戶就可獲得所傳信息,或回主叫用戶一個電話進行聯繫。這是呼叫中心由人工控制的情況。如果呼叫中心是自動控制時,整個過程由尋呼中心的計算機來進行。在中國無線尋呼的頻率規定為160MHz,450MHz,900MHz頻段,但實際所用多為160MHz頻段。無線尋呼的組網方式可分為本地尋呼網,區域尋呼網和全國尋呼網。本地尋呼網是一個長途編號區的覆蓋範圍。本地尋呼網可採用單區或多區制,單區制的服務區內只有一個基站發射區,即尋呼中心只帶一個基站。單基站的覆蓋範圍決定於發射天線高度,傳播環境和有效輻射功率。例如發射天線高度50m,有效輻射功率100W,在城區室外覆蓋範圍15km,室內約為5km,在農村地區,室外半經約25km,室內約8km。要求擴大服務範圍時,可採用多區制,即一個尋呼中心帶多個基站,每個基站以工線專用中繼電路與尋呼中心相連。各基站採用同時工作的方式,即同時傳送相同的信號,因而需要同步。在多區制系統中,為了避免在重疊區不同基站信號到達的相位差,需要進行均衡,同時為了避免差拍干擾,需要採用頻率偏置技術。尋呼台傳送的尋呼信號應進行編碼,採用一定的編碼格式。目前,多採用POCSAG碼。
尋呼接收機外觀小巧,但內部卻是一個五臟俱全的無線電接收機,其工作原理與普通電台相同,一般由射頻接收單元和邏輯控制單元兩大部分組成。射頻接收單元由天線,高放,混頻,中放及濾波,限幅放大和鑒頻等電路組成。邏輯控制單元由微處理器,解碼器,綜合功能接口組件,地址和功能數據存儲器,液晶顯示器和升壓電路等組成。一般要求體積小,耗電省,可靠性高,便於攜帶,並具有好的防塵、防震和抗衝擊性能。市場上除音響式尋呼機外,尚有數字顯示尋呼機和漢字顯示尋呼機。
尋呼時代
尋呼機開啟了個人即時通信的時代。雖然在尋呼機出現之前,固定電話已經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但固定電話無法自由移動這一局限性依舊無法完全滿足人們對即時通信的要求。尋呼機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這一現象:再也不必分身乏術,你完全可以在另一件事情中等待電話的到來。當然,如果想實現雙方的對話,你的身上除了要有尋呼機,身邊還是要有一部固定電話。確切的說,尋呼機滿足了人們在移動中的即時通信的要求,它的出現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得生活更為方便愜意,工作效率也有明顯的提高。
尋呼機問世之初身價不菲,動輒四五千元的價格使得它成為了當時身份地位的象徵。在尋呼機興起不久,出現了另一種更能代表財富的通信工具“大哥大”。於是,“腰別BP機,手捧大哥大”是那個時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寫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手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做為最為先進的通信工具,手機注定是尋呼機時代的終結者。但早期昂貴的手機通話費用,給了尋呼機最後的生存機會。在手機與尋呼機和平共處的幾年,雙方優勢互補:尋呼機依舊是首選的個人聯繫方式,使用手機只是省去了滿街尋找固定電話進行回復的麻煩。那是“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時代,如今,手機“扼殺”了尋呼機,也正在逐步的代替“商務通”。
回想尋呼機,僅僅幾年的時間卻猶如隔世。有懷舊情節的人會時常想起自己的尋呼機和它曾經帶來的喜怒哀樂,有些人甚至至今依舊珍藏著它們。對於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來說,尋呼機只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我們就和新老朋友一起,共同追憶曾經的尋呼機生活。
流行經典
中國從1983年開始研究發展尋呼系統,同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頻段開通了中國第一個模擬尋呼系統,1984年5月1日,廣州用150MHz頻段開通了中國第一個數字尋呼系統。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漢字尋呼系統。這種以漢字直接顯示信息內容的漢顯BP機,省卻了查代碼的麻煩,且一目了然,因而深受用戶的歡迎。數字尋呼和漢顯尋呼在中國從90年代盛行至21世紀初。隨著科技的發展,曾經風光一時的尋呼機漸漸地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也步入了“只藏不CALL”的時代。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尋呼機,取名為BellBoy。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新技術的使用,為尋呼機的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基礎。如今在其實用意義已經越來越微弱的情況下,尋呼機的收藏還是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尋呼機的收藏價值關鍵在於三大因素:一是尋呼機是現代通信發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階段;二是尋呼機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種品牌、各種型號的產品體系,收藏它們,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一定的難度;三是與鐘錶、手機等時尚收藏相比,尋呼機價格較低、收藏花費不大,特別是在尋呼機逐漸被淘汰的今天,許多二手尋呼機只要幾元到十幾元就能買到,適合大眾收藏的特點。
目前來看,尋呼機收藏主要可以考慮三大類別:一是摩托羅拉品牌的系列收藏。在尋呼行業中,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無疑是龍頭老大,當初摩托羅拉尋呼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高達70%以上,而且摩托羅拉公司在1993年至1998年這一段時期內,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大量開發尋呼機新款式、新品種,形成了眾多系列,例如摩托羅拉進取型、摩托羅拉時尚型、摩托羅拉袖珍型等,代表了尋呼機生產的最高水平和尋呼機時尚的最新潮流,其中的型號細分更是紛繁複雜。因此,如果能夠系列收藏的話,無疑是一件頗有意義和趣味的事情。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品種收藏。例如1993年5月,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文尋呼機由波導公司研發成功,1995年,他們又自行研發成功中國第一台股票信息機,1997年,中國第一台高速漢字機呱呱墜地,僅1998年一年波導就生產銷售尋呼機102.4萬台,位居國產品牌首位,波導成功起飛,為民族工業在這場尋呼機市場的競爭中爭得了一席之地,因此,波導系列尋呼機特別是前面所提到的這些“第一”無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而NEC、松下等諸多中外品牌正因為它們的少,或許更會增加收藏的難度。此外不同造型尋呼機也值得收藏。當時除了功能不斷拓展外,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許多生產商也在尋呼機的造型設計上動了一番腦筋,推出了一些造型獨特、饒有趣味的尋呼機,這些尋呼機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很多,當時的普及率也有限,因此,現在要尋覓的話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歷史沿革
1983年,上海開通國內第一家尋呼台,BP機進入中國。它是專門用來接收由無線電尋呼系統發來的信息的,可以是尋人信息,也可以是有關天氣預報、股市行情等一類短訊息。說到尋呼機,就不得不提摩托羅拉公司。摩托羅拉最早是一家生產車用直流收音設備裝置的公司,該公司隨著汽車在美國的流行而迅速發展,二戰時期公司轉入無線電通訊設備的生產。1941年,摩托羅拉生產出了美軍參戰時唯一的攜帶型無線電通訊工具——5磅重手持無線電對講樣機及此後的SCR-300型高頻率調頻背負式通話機,1956年,第一個無線電尋呼機也在該公司問世了。早期的尋呼機形狀如單向收音機,有磚頭那么大。呼叫員整天在機器里不停地念著各種信息,有點像今天的計程車調度台,是一種“大廣播”方式,你聽到的是呼叫員發出的所有信息。你得仔細留意自己的名字,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後來,尋呼機獲得了個體特徵。每個尋呼機都取了一個數字名字,因此它只接收對自己的呼喚,而忽略其它信息。當聽到對自己的呼喚時,呼機就會嘀滴地響起來,它的主人於是需要找到一部電話,向呼叫員詢問信息,這就是模擬尋呼機。在1968年,日本率先在150MHz移動通信頻段上開通用聲音發出通知音和訊息的模擬尋呼系統就是這類。
70年代曾出現了語音呼機——某種信息到來之前,尋呼機發出一種預定的聲音訊號,使用者打開機器便可聽到這一信息。80年代早期出現了數字呼機,它的螢幕很小,只能把數字寫在上面,以顯示不同的數字來代表不同的信息內容。顯然,這種尋呼機所能傳遞的信息就比前一種豐富得多了,這類尋呼系統於1973年在美國最先使用,其使用頻率為150MHz和450MHz。數字尋呼系統不僅有“人工”的,也有“自動”的。人工尋呼是由話務員受理,然後再由話務員對信息進行編碼後傳送給指定用戶。自動尋呼的上述操作過程都是由計算機自動進行處理的,不用人來操作。
隨後幾年出現了能顯示文字信息的尋呼機,這些信息可能是告訴你需要回的電話、會議開始的時間或航班情況。現在的尋呼信號已通過衛星向全國各地傳播,在電波中搜尋特定的尋呼機號碼,準確地找到目標。
事物發展
2007年3月2日,國家信息產業部公示了中國聯通申請關閉198/199、126/127、128/129無線尋呼服務的通知。按照信息產業部的有關規定,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就將基本告別無線尋呼台服務。據了解,此前聯通運營的198/199尋呼網可提供全國漫遊服務,而126/127尋呼網和128/129尋呼網可提供本地及省內尋呼服務。此前,中國聯通公司向社會公示並徵求了用戶關於其善後處理和權益保障方案的意見。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公示,此前中國聯通已基本完成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30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在網用戶的清理和轉網等善後處理工作。
早在2006年5月份,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就批准了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停止126、128、129本地尋呼業務的方案。而天津聯通這兩年也一直在做“勸退”工作,而且進展順利。
暴利時代
9.1尋呼業
尋呼業是中國通信領域較早向社會開放的品種。1984年,上海在中國率先開辦了無線尋呼業務。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尋呼用戶數量逐年激增,尋呼業創造了10年暴利時代。在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間,全國每年新增尋呼用戶均在1593萬戶以上。2000年是中國尋呼業發展到頂峰的一年,此後便急轉直下,尋呼市場日漸萎縮。
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尋呼業在經歷了短暫的慘澹經營階段後,已經從經濟發達的南方到經濟欠發達的北方開始逐步退出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到2002年底,僅剩21家,用戶不足40萬。
9.2終極殺手
行動電話是尋呼機的"終極殺手"。不僅手機強大的功能讓尋呼機"一籌莫展",而且其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更主要的,手機簡訊息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無線尋呼的"剋星"。2002年底,中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億多戶,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1.99部,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4.95部,網際網路用戶達到4829萬戶。而當時,全國無線尋呼用戶僅為1973萬戶,比2001年減少了1632萬戶。
發展路線
初始階段
模擬BP機→數字BP機、漢字BP機→手機、MSN等其他即時通訊工具。
1983年上海用戶使用的只是模擬信號BP機,用戶只能接受呼叫信號,需致電尋呼台才能查詢到回電號碼。次年在廣州開通的數字尋呼台,才解決了這個難題。早期的BP機全是進口產品,品牌包括摩托羅拉、松下等。後來,國內企業浪潮與摩托羅拉合作,開發出漢字BP機,讓用戶不用滿大街找電話就可以知道呼叫內容。
隨著價格的一再降低,到上世紀90年代末,BP機已經是一個普及化程度很高的產品。但作為第一代的即時通訊工具,BP機更像一個過渡的角色,隨著手機的普及,BP機逐漸退出市場。但是,人們已經離不開即時通訊工具,手機、MSN或QQ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傳播
BP機只能接收無線電信號,不能傳送信號,所以是單方向的移動通信工具。
如一個女孩通過有線電話撥了尋呼台的號碼,電話接通後,她告訴話務員她要尋呼的BP機號及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號碼,然後,掛機等候。尋呼台的話務員馬上將以上信息輸入計算機,發射機便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向空中自動發出呼叫信息。
你可能會問,既然尋呼台發射的無線電波能覆蓋一定的區域,那么,這一區域內的BP機為什麼只能收到對自己的呼叫,而收不到尋呼其它人的信號呢?
原來,各個BP機都有自己的號碼,貯存在尋呼台的計算機上。尋呼台發出的信息帶有這個號碼,只能啟動相應的BP機,對別的BP機沒有作用。這就像郵遞員,按照用戶的門牌號送信,不會錯的。
女孩的朋友聽到“B—,B—”聲音後,打開顯示開關,屏上出現了要求回電的號碼,於是,她的朋友就可以在附近找部電話,來和女孩通話。
中國的公共尋呼台號碼是126和127,也有一些專業尋呼台,號碼是7位數或者6位數。126和127都是公用台,但是使用方法有所不同。126台是由話務員應答接續的,它是人工尋呼台,而127則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叫自動尋呼台。上面女孩使用的是人工尋呼台。如果要通過127台尋呼,電話接通後,聽到的只是事先錄好的提示語,如“請繼續撥號”等。接著你就要把被尋呼的號碼通過你手中電話機的按鍵發出去。尋呼台的計算機收下這些信號後,經過核對,就在無線信道中發出尋呼。
有的尋呼設備還和家裡的電話機相聯。電話鈴響後經過一定時間如果沒人接,打來的電話就會自動轉到尋呼台。尋呼機體積小,重量輕,而且價格便宜,使用方便,這使它在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套用。
性能要求
儘可能做到體積小、重量輕、價格廉和功耗低。尋呼機從接收數字、簡單短語訊息到接收漢字、檔案、通知、股票市場等廣泛業務,乃至可作為電報、數據網的終端。漢字顯示或數字顯示尋呼機的靈敏度優於10μV/m或5μV/m;鄰頻道選擇性優於60dB(VHF頻段);數字顯示位長不少於12位;平均無故障時間不少於3萬小時。
使用方法
如果要找人A,卻不在家裡。
就給傳呼台打電話,
說A,速回電話之類的。
A看到後,便通過公共電話之類的給你回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