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65“幼畜”(Maverick)空地飛彈

AGM-65“幼畜”(Maverick)空地飛彈是由美國休斯頓公司和雷錫恩公司共同研製的一種防區外發射的空地武器,它可以精確打擊點狀目標。是一種戰術空對地飛彈。

基本介紹

該彈是美國原休斯飛機公司、現休斯飛彈系統公司(Hughes Missile Systems)為美國海/空軍研製的新型戰術空地飛彈,用以攻擊坦克、裝甲車、機場飛機、飛彈發射場、炮兵陣地、野戰指揮所等小型固定或活動目標,以及大型固定目標。1965年開始設計,1968年7月工程發展,1969年12月首次進行空中發射試驗,1971年7月開始投產,1973年1月基本型——AGM-65A開始進入美國空軍服役,研製費144.7百萬美元,採購費465.5百萬美元,總計465.5百萬美元,製造樣彈102枚,從1971年7月投產到1978年5月停產,批生產總數20100枚,月生產率800枚,單價2.3萬美元。

發展歷史

在該基本型基礎上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了一個由AGM-65A/B/C/D/E/F/G/H共8個型號組成的完整的戰術空地飛彈系列,其性能水平跨越第2、3代空地飛彈,除AGM-65C型未進入現役和AGM-65H已經投產、即將服役外,其餘型號有的已停產、但均在服役,並大量外銷出口。由於採用模組化艙段設計,使得該系列飛彈能根據作戰要求,由不同的載機選擇適用的飛彈型號,因而具有全天候、全環境作戰使用能力,抗干擾性能好,可靠性高,廣泛用於現代戰爭,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牽頭髮動的四次高技術局部戰爭,取得較好戰績。
 該系列飛彈廣泛裝備美國海/空軍的各種作戰飛機,如F-4、F-5、F-16、F-111、A-4、A-6、A-7、A-10、AV-8A、F/A-18、以及AJ-37、“阿爾法噴氣”、“狂風”等其他國家的作戰飛機,一般可攜帶6枚飛彈,發射架有LAU-88/A、LAU-88A/A三彈發射架、LAU-117/A、LAU-108/A發射架等。各種載機攜帶的飛彈數量,隨其載彈量和作戰任務而定,且各型飛彈的作戰使用方法亦不盡相同。
在使用電視型AGM-65A時,飛行員操縱飛機在152~244m的高度上,搜尋10~15s,跟蹤4~8s,發現並截獲目標後,使目標處在瞄準十字線中央,選擇要發射的飛彈,使其陀螺開鎖並拋掉頭罩,其攝像機即向飛機座艙內的電視監視器傳送飛機前方的全景實時視頻圖像。飛行員將電視監視器的十字線對準目標圖像,使導引頭鎖定目標後即可發射飛彈,必要時載機能以最大俯衝角為60°發射飛彈,發射後載機即可實施機動或再次發射飛彈。載機處在敵防空火力區的時間為10~15s。
在使用電視型AGM-65B時,其顯示目標與A型不同,目標圖像處於電視監視器上由4個點組成的正方形光環中央,瞄準十字線出現在攝像機鏡頭所處的的某個位置,代表目標偏離飛機中軸線的方位角,若該偏離角太大或目標太小時,瞄準十字線和顯示器角落的符號閃亮,飛行員操縱飛機使飛彈瞄準目標,當顯示器左上角出現1個實心正方形符號時,表明導引頭鎖定該目標即可發射飛彈。
在使用半主動雷射型AGM-65E時,需依靠空中或地面上的雷射照射器照射目標,並由飛行員向選定飛彈輸入與雷射照射器相匹配的密碼,顯示器上的一字線停止閃亮。接近目標區時飛行員按下觸發器按鈕,使選定的飛彈處於待髮狀態,按下旋轉指令按鈕,使導引頭位標器向下轉到相應的飛機俯衝角位置,鬆開旋轉指令按鈕使導引頭按設定的角度自動進行方位掃描,搜尋載機前方約16km範圍的目標。一旦探測到有關的編碼信號,顯示器上顯示出綜合視頻信號,導引頭就自動鎖定和跟蹤目標,顯示器上的X形標誌就變為實心正方形,無需飛行員目視識別目標,飛行員操縱飛機使該正方形處在虛線圓內,按下發射按鈕,發射飛彈。雷射照射器必須繼續照射目標,直到飛彈命中為止。飛彈發射距離隨反射到導引頭的雷射能量而定,顯示器上的數碼與所用雷射照射器相對應,且字母“S”和“C”分別表示導引頭處於受控狀態和抗干擾狀態。
在使用紅外成像型AGM-65D/F/G時,飛行員操縱飛機使導引頭瞄準目標區,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並鎖定目標,在座艙內的電視監視器上顯示該目標圖像,使瞄準方框套住目標,即可發射飛彈,導引頭採用定心跟蹤原理,控制飛彈飛向目標為中心的區域,而無需載機控制,飛彈可改變航向,跟蹤攻擊活動目標,必要時可連續發射攻擊目標。
該彈採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後掠三角形彈翼位於彈體中、後部,十字形尾舵位於彈體尾部,舵面偏轉角±35°,圓柱形彈體由4塊1/4圓弧的彎板鉚接而成,彈體內部採用艙段式結構,分為前段、中段和後段3個艙段,前艙段裝制導與控制電子設備,中艙段為彈體結構部分,後艙段為飛行控制部分。
各型號飛彈的氣動外形布局相同,使用同一種彈體結構、自動駕駛儀和控制系統,各型號的區別在於導引頭:A/B型採用電視導引頭,裝在彈體的前部,內有電視攝象機(含光學系統、磁場偏轉與聚焦線圈、光電攝象管)和電子系統。為保護光電器件,在鏡頭和光電攝象機之間塗有保護層,在鏡頭上方裝有光敏元件。C/E型採用半主動雷射導引頭,D/F/G型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H型採用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頭。

主要型號

動力裝置均採用1台雙推力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型號不同:A/B/C型採用的是SR109-TC-1兩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D型採用的是TX-481兩級推力少煙固體火箭發動機,其長為1.02m,直徑280mm,重47kg,助推段(0.5775s)推力4450dN,巡航段(3.495s)推力968dN,E/F型採用TX-633兩級推力無煙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性能比TX-481有所改進。該系列飛彈採用兩種戰鬥部與引信:A/B/D型採用前端點火聚能裝藥噴流與爆破型戰鬥部,總重58.7kg,裝藥重37.6kg,裝觸發引信。C/E/F型採用MK19鋼製穿甲爆破殺傷戰鬥部,總重136kg,裝觸發或延時引信(可裝定3個延遲時間)。
 該系列飛彈各個改進型號簡介如下:
(1)AGM-65B
為電視型,1969年開始改進,1975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78年停產,總共生產10000多枚。其主要改進之處,是採用景象放大導引頭,改進陀螺環架和電子線路,電子攝像管改用新的透鏡系統,將視場從A型的5°縮小到2.5°,座艙顯示器上的目標圖象大而清晰,飛行員能在較遠的距離上使導引頭鎖定目標,減少載機在敵防空火力區內的停留時間,增強了防區外攻擊能力。
(2)AGM-65C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因導引頭存在不穩定性問題,未能獲準投入批生產,因而未能進入現役。
(3)AGM-65D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74年開始改進,1975年11月開始飛行試驗,1981年12月投產,1983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86年完成D/G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198.6百萬美元,採購費3090.1百萬美元,總計3288.7百萬美元,製造樣彈46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25127枚,月生產率500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紅外成像導引頭,其數字式定心跟蹤器使飛彈飛向目標的中心,而不是飛向最大溫差點,紅外頻段的選擇能透過戰場上的煙霧,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同時,採用新的少煙固體火箭發動機。
(4)AGM-65E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1977年10月開始飛行試驗,1982年9月投產,1985年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1985年完成E/F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75.8百萬美元,採購費657.7百萬美元,總計733.5百萬美元,製造樣彈77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5002枚,月生產率104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半主動雷射導引頭,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與空中或地面雷射照射器配合作戰,專門攻擊已方部隊附近的艦艇和堅固地下工事,無需飛行員在發射飛彈之前識別目標。
(5)AGM-65F
為紅外成像型,1980年10月開始改進,1985年投產,1989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E/F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733.5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E型改進計畫,E/F兩型總計5002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基礎上,專為攻擊艦艇目標增加了圖像調製處理能力,並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
(6)AGM-65G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90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3288.7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25127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對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軟體進行修改,能攻擊範圍廣泛的目標,通過選擇1個特定的瞄準點對大型目標實施攻擊;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對坦克和裝甲目標以及其他堅固目標實施攻擊。此外,採取工程改進措施進一步降低飛彈生產成本。
(7)AGM-65H
為主動毫米波雷達型,1991年開始試射,正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和赫爾克里斯(Hercules)公司進行竟爭研製。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G型基礎上改裝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8)AGM-65?
為GPS/紅外成像或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命名為“長角牛”(Longhorn),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在F型基礎上改進研製,以參予美國空軍旨在攻擊地面關機雷達而提出的稱之為“寂靜硬殺傷”(Silent HARd Kill,SHARK)項目竟爭,1990年開始在“眼睛蛇”(Cobra)AH-1W武裝直升機上試射,以該型飛彈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可行性進行驗證,計畫在“阿帕奇”(Apache)AH-64武裝直升機上裝備4枚該型飛彈。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紅外成像型基礎上改裝GPS中制導系統,構成GPS/紅外成像複合制導型或者GPS/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飛彈,並換裝渦噴發動機,使射程達到75km,獲得防區外發射、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技術性能

  AGM-65D AGM-65E AGM-65F AGM-65G AGM-65H
最大射程 43.4km 43.4km 43.4km 43.4km 43.4km
最小射程 0.6km 0.6km 0.6km 0.6km 0.6km
最大速度 M1.2 M1.2 M1.2 M1.2 M1.2
使用高度 9150m 9150m 9150m 9150m 9150m
制導系統 半主動雷射 紅外成像 紅外成像 紅外成像 主動毫米波雷達
引信 近炸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戰鬥部 聚能裝藥與爆炸重57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動力裝置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 220kg 293kg 307kg 307kg 305kg
彈長 2.49m 2.49m 2.49m 2.49m 2.60m
彈徑 305mm 305mm 305mm 305mm 305mm
展翼 720mm 720mm 720mm 720mm 720mm
 該系列飛彈各個改進型號簡介如下:
(1)AGM-65B
為電視型,1969年開始改進,1975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78年停產,總共生產10000多枚。其主要改進之處,是採用景象放大導引頭,改進陀螺環架和電子線路,電子攝像管改用新的透鏡系統,將視場從A型的5°縮小到2.5°,座艙顯示器上的目標圖象大而清晰,飛行員能在較遠的距離上使導引頭鎖定目標,減少載機在敵防空火力區內的停留時間,增強了防區外攻擊能力。
(2)AGM-65C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因導引頭存在不穩定性問題,未能獲準投入批生產,因而未能進入現役。
(3)AGM-65D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74年開始改進,1975年11月開始飛行試驗,1981年12月投產,1983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86年完成D/G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198.6百萬美元,採購費3090.1百萬美元,總計3288.7百萬美元,製造樣彈46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25127枚,月生產率500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紅外成像導引頭,其數字式定心跟蹤器使飛彈飛向目標的中心,而不是飛向最大溫差點,紅外頻段的選擇能透過戰場上的煙霧,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同時,採用新的少煙固體火箭發動機。
(4)AGM-65E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1977年10月開始飛行試驗,1982年9月投產,1985年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1985年完成E/F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75.8百萬美元,採購費657.7百萬美元,總計733.5百萬美元,製造樣彈77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5002枚,月生產率104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半主動雷射導引頭,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與空中或地面雷射照射器配合作戰,專門攻擊已方部隊附近的艦艇和堅固地下工事,無需飛行員在發射飛彈之前識別目標。
(5)AGM-65F
為紅外成像型,1980年10月開始改進,1985年投產,1989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E/F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733.5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E型改進計畫,E/F兩型總計5002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基礎上,專為攻擊艦艇目標增加了圖像調製處理能力,並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
(6)AGM-65G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90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3288.7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25127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對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軟體進行修改,能攻擊範圍廣泛的目標,通過選擇1個特定的瞄準點對大型目標實施攻擊;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對坦克和裝甲目標以及其他堅固目標實施攻擊。此外,採取工程改進措施進一步降低飛彈生產成本。
(7)AGM-65H
為主動毫米波雷達型,1991年開始試射,正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和赫爾克里斯(Hercules)公司進行竟爭研製。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G型基礎上改裝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8)AGM-65?
為GPS/紅外成像或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命名為“長角牛”(Longhorn),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在F型基礎上改進研製,以參予美國空軍旨在攻擊地面關機雷達而提出的稱之為“寂靜硬殺傷”(Silent HARd Kill,SHARK)項目竟爭,1990年開始在“眼睛蛇”(Cobra)AH-1W武裝直升機上試射,以該型飛彈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可行性進行驗證,計畫在“阿帕奇”(Apache)AH-64武裝直升機上裝備4枚該型飛彈。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紅外成像型基礎上改裝GPS中制導系統,構成GPS/紅外成像複合制導型或者GPS/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飛彈,並換裝渦噴發動機,使射程達到75km,獲得防區外發射、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AGM-65D AGM-65E AGM-65F AGM-65G AGM-65H
最大射程 43.4km 43.4km 43.4km 43.4km 43.4km
最小射程 0.6km 0.6km 0.6km 0.6km 0.6km
最大速度 M1.2 M1.2 M1.2 M1.2 M1.2
使用高度 9150m 9150m 9150m 9150m 9150m
制導系統 半主動雷射 紅外成像 紅外成像 紅外成像 主動毫米波雷達
引信 近炸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近炸 引信/
觸發引信
戰鬥部 聚能裝藥與爆炸重57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穿甲爆破殺傷重136kg
動力裝置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 220kg 293kg 307kg 307kg 305kg
彈長 2.49m 2.49m 2.49m 2.49m 2.60m
彈徑 305mm 305mm 305mm 305mm 305mm
展翼 720mm 720mm 720mm 720mm 720m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