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在現行的國際標準中A=87.6,此時信號很小時(即小信號時),從上式可以看到信號被放大了16倍,這相當於與無壓縮特性比較,對於小信號的情況,量化間隔比均勻量化時減小了16倍,因此,量化誤差大大降低;而對於大信號的情況例如x=1/A,量化間隔比均勻量化時增大了5.47倍,量化誤差增大了。這樣實際上就實現了“壓大補小”的效果。
上面只討論了x>0的範圍,實際上x和y均在[-1,1]之間變化,因此,x和y的對應關係曲線是在第一象限與第三象限奇對稱。為了簡便,x<0的關係表達式未進行描述,但對上式進行簡單的修改就能得到。
按上式得到的A律壓擴特性是連續曲線,A的取值不同其壓擴特性亦不相同,而在電路上實現這樣的函式規律是相當複雜的。為此,人們提出了數字壓擴技術,其基本思想是這樣的:利用大量數字電路形成若干根折線,並用這些折線來近似對數的壓擴特性,從而達到壓擴的目的。
折線實現
用折線實現壓擴特性,它既不同於均勻量化的直線,又不同於對數壓擴特性的光滑曲線。雖然總的來說用折線作壓擴持性是非均勻量化,但它既有非均勻(不同折線有不同斜率)量化,又有均勻量化(在同一折線的小範圍內)。有兩種常用的數字壓擴技術,一種是13折線A律壓擴,它的特性近似A=87.6的A律壓擴特性。另一種是15折線μ律壓擴,其特性近似μ=255的μ律壓擴特性。下面將主要介紹13折線A律壓擴技術,簡稱13折線法。關於15折線μ律壓擴請讀者閱讀有關文獻。
圖例
圖中展示了這種13折線A律壓擴特性。 從圖6-12中可以看到,先把軸的0~1分為8個不均勻段,其分法是:將0~1之間一分為二,其中點為1/2,取1/2~1之間作為第八段;剩餘的0~1/2再一分為二,中點為1/4,取1/4~1/2之間作為第七段,再把剩餘的0~1/4一分為二,中點為1/8,取1/8~1/4之間作為第六段,依此分下去,直至剩餘的最小一段為0~1/128作為第一段。而軸的0~1均勻地分為八段,它們與軸的八段一一對應。從第一段到第八段分別為,0~1/8,1/8~2/8,…,7/8~1。這樣,便可以作出由八段直線構成的一條折線。該折線與式(6-22)表示的壓縮特性近似。
至於當在-1~0及在-1~0的第三象限中,壓縮特性的形狀與以上討論的第一象限壓縮待性的形狀相同,且它們以原點奇對稱,所以負方向也有八段直線,合起來共有16個線段。由於正向一、二兩段和負向一、二兩段的斜率相同,這四段實際上為一條直線,因此,正、負雙向的折線總共由13條直線段構成,故稱其為13折線。
將16位的線性PCM編碼轉為8位的A律碼如下的準則
Linear Input Code Compressed Code
------------------------ ---------------
0000000wxyza 000wxyz
0000001wxyza 001wxyz
000001wxyzab 010wxyz
00001wxyzabc 011wxyz
0001wxyzabcd 100wxyz
001wxyzabcde 101wxyz
01wxyzabcdef 110wxyz
1wxyzabcdefg 111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