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特點
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雙聯裝37毫米艦炮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高平兩用近程艦炮系統,既可攻擊水面目標,也可實施對空射擊。它具有可自動瞄準、自動供彈、發射速率高、彈庫容量大、炮火威力猛的特點。整個艦炮系統配有雷達、指揮儀、自動供彈和電氣隨動系統,火炮重約5噸。它採用了彈鏈供彈方式,火炮的發射速率高於國外的推測,達到了每座炮每分鐘800發。第一代雙37毫米艦炮的身管比我國仿蘇雙37毫米艦炮的身管長出了約70毫米,為3000毫米,因而射程也較遠,最大射程為9400米。雙37毫米艦炮設計有自動循環水冷裝置和炮彈容量為1600發的一體式艦載彈艙,以及可顯示彈藥數量的余彈計數裝置。
存在問題
首先是火炮不密封,易受海水、雨水的腐蝕;二是立靶精度與隨動下拐點精度也比較落後;三是不能遙控,與國外同類型艦炮相比差距較大。第二代雙37毫米艦炮把這些不足全都解決了。
比較
我國雙37毫米艦炮與義大利布雷達公司研製的雙40毫米艦炮十分相似。二者的區別是:我國雙37毫米艦炮採用的是彈鏈供彈,而義大利得雙40毫米艦炮則是利用彈夾供彈。從火炮發射速率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雙37毫米艦炮比義大利海軍裝備在現役護衛艦上的"布雷達"雙40毫米艦炮快25%。雖然"布雷達"雙40毫米艦炮的射速是每分鐘發射300發炮彈,但它的對海射程比較遠,對海最大射程達到了12.5千米,而它的對空射程只有4千米,比我們的雙37毫米艦炮要近一些。俄羅斯研製的小口徑艦炮以30毫米口徑為重點,如AK-630型艦炮的發射速率就比較高,每分鐘可發射近5000發炮彈。與俄羅斯的這型艦炮相比,我國的雙37毫米艦炮還有一定差距。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展了第三代雙37毫米自動艦炮的研製工作,就是想縮小這個差距。
世界主流艦炮
炮作為一種傳統的艦載武器,在世界海戰史上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以後,飛彈武器的出現,對艦炮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當時,世界各國艦載武器的研究重點紛紛轉向各類飛彈,艦炮被冷落一邊。對此,不少人對它的生死存亡提出了疑議。在迷茫中,艦炮度過了它的60-70年代“低谷”時期。在經過了眾多次的實戰檢驗之後,艦炮在艦載武器中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重新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