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俄制AK-630M火炮系統的最大射速為10,000發/分,射程500-5,000米。這在現役武器系統中射速是最高的。對付低飛的反艦飛彈時最大射程為4,000米,對付輕型水面目標時最大射程為5,000米。初速900米/秒,重量1.8噸。裝備有雷達和電視探測及跟蹤系統。
系統介紹
AK-630M型艦炮系統主要由發射系統、供彈系統、炮架、搖架、炮塔防護罩、隨動系統和彈藥等部分組成。發射系統採用AO-18型自動機,自動機工作循環藉助於艦炮發射時的火藥氣體能量維持而無需外能源,採用電擊發方式和等齊膛線,6根炮管外帶有冷卻水套,採用循環淡水冷卻炮管以提高身管壽命。供彈系統採用彈鏈供彈方式。炮塔防護罩內充2個大氣壓的氣體起密封作用。隨動系統為液壓隨動系統,彈藥配有。殺傷爆破燃燒彈和殺傷曳光彈。AK-630M型艦炮採用加特林型轉管自動機,射速3000發//分。採用火藥燃燒後的內能源作為維持自動機工作循環的動力是該炮的另一技術特色,這在“加特林”型轉管炮中實現起來難度更大,但與外能源型“加特林”型轉管炮相比耗電量更小。此外,該炮採用彈鏈供彈方式,減小了供彈系統的接口,可靠性也隨之提高。在炮架以及機械其他部分廣泛採用了鋁合金鑄造和鋁合金焊接件,因此,艦炮的全重不到2000公斤。該艦炮由MR-123型火控雷達提供目標指示,可完成對低飛目標的防禦任務,成為末段端防禦的好手 。
研究背景
6管30mm艦炮是俄羅斯海軍標準的艦載小口徑末段反導武器。它的第一代產品,即AK-630型,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製造設計院負責研製,於60年代中期正式裝備艦隊,成為快速型6管30mm炮。內構圖:1--炮塔,強化玻璃鋼製成;2--活動護板;3?左炮管雙排扇形移彈器,輸送左路提升的炮彈並圍繞左側炮耳軸轉動;4--帶移彈助推器的炮彈轉運器;5--右炮管雙排扇形移彈器,輸送右路提升的炮彈並圍繞右側炮耳軸轉動;6---改進型帶自動輸彈和發射系統的雙管俯仰機;7?後部檢修門;8?旋迴功率驅動器;9--藥筒退彈槽;10?俯仰扇形齒弧;11?左炮管電磁發射機,兩個炮管的發射是獨立的;12--左路供彈系統的功率驅動器;13--左路上部揚彈機;14--扇形移彈器差動齒輪;15一上層彈倉移彈器;16--左部彈倉(右部是對稱的);17?左部彈倉裝彈站口;18?俯仰功率驅動器;19---射界障礙裝置和射擊限制器;20?左路底層炮彈下揚彈機;21一彈艙左區卸彈門;22---彈艙右區裝彈位置;23一PFHE彈艙,分為左、右2個各自獨立的部分。界上自飛彈武器問世之後最早的近程反導武器,並逐步取代了俄羅斯海軍老式的AK-230型雙管30mm艦炮。AK-630M型是AK-630的改進型,兩型號的主要區別是AK-630M型的彈箱是扇形結構,AK-630型的彈箱是櫃形結構。目前,AK-630/AK?630M型廣泛裝備於俄羅斯海軍的各級水面艦艇,並出口於印度、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中國、葉門等許多國家。其基本作戰任務是:攔截來襲反艦飛彈、飛機、直升機等空中目標;摧毀小型海上目標和漂雷;消滅敵岸上暴露的有生力量和火力點。在反艦飛彈的攻擊戰術日趨多樣化、技術性能更加先進,越來越難以對付的緊迫之下,前蘇聯圖拉儀器製造設計院於1975年開始,在對AK-630M艦炮自動機改進的基礎上,配備8枚9M311-1型防空飛彈,組裝在同一基座上,研製成功了“卡什坦””(KASHTAN,西方稱為CADS?N?1,俄羅斯代號:栗樹)彈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統,用於對付90年代以後出現的新的空中威脅。該系統已裝艦使用,大多數均裝備於俄羅斯海軍90年代服役的新型艦艇。例如,1991年服役的“庫茲涅佐夫”(Admiral Kuznetsov)級新型航母,1994年服役的“勇敢”Ⅱ級“巴西斯蒂上將”(Admiral Basisty)號新型飛彈驅逐艦,1993年服役的“無畏”(Neustrashimy)級飛彈護衛艦,21世紀初服役的中國寧波號、泰州號等均裝有“卡什坦”系統。
性能數據
原產國:俄國
服役期間:1964
研發日期:1963
生產日期:1964
衍生型:AK-630/630M,AK-630M2,AK-306
基本規格
總重量:AK-630/630M 1,850kg(空),1,918kg(含彈藥),9,114kg(含彈藥與控制系統);AK-630M2 2,500kg(空),11,819kg(含彈藥與控制系統);AK-306 1,100kg(空),1,630kg(含彈藥與控制系統)
全長:1629mm
炮管長度:1620mm
炮彈:HE-FRAG,FRAG 口徑:30*165mm
最大射擊仰角:-12-+88度at50度/s
最大迴旋角度:360度at70度/s
發射速率:83發/秒(5000發/分鐘)
炮口初速:900m/s(MPDSround)
有效距離:4,000m(4,375yd)
最大距離:8,100m
供彈方式:AK-630/630M 2,000發,AK-630M2 4,000發,AK-306 500發
瞄準具型式:A-213-Vympel-A,含雷達、光學以及閉路電視控制系統
裝藥量:48.5g
艦炮組成
(1)發射系統
AK-630M艦炮採用AO-18型自動機和6根30mm炮管組成發射系統。AO-18型自動機由活塞、曲柄、連桿裝置和齒條、齒輪機構等部件組成,是內能轉管型,它藉助於發射炮彈時的高溫高壓火藥氣體,推動氣缸內的活塞作往復運動,再通過齒條、齒輪機構將活塞的直線運動轉為炮管的旋轉運動。在啟動火炮發射時,冷卻系統隨即開始工作。它採用身管外套筒循環淡水冷卻法,降低炮管溫度,延長炮管壽命。
(2)揚、供彈系統
包括扇形彈箱與柔性和剛性導引。AK-630M艦炮的揚彈導引包括螺旋導引(25)和下裝彈口箱(33)左側至自動機的柔性導引兩部分。螺旋導引將由彈箱出來的炮彈導引到下裝彈口箱(33),經由(33)左側的軟導引上揚至自動機的受彈口。(33)位於艦炮旋迴中心附近,為的是減小艦炮的旋迴慣量。
(3)彈藥
AK-630M艦炮使用的炮彈有UOF-84殺傷高爆燃燒彈和UOR-84型殺傷高爆曳光彈,它們均為定裝式,使用MG-32碰炸引信。UOF-384彈重384g,UOR-84型彈重388g,口徑均為30*165MM。
AK-630M艦炮組成結構圖1一電纜;2?控制箱;3一彈箱;4--冷卻水管;5--絞車固定軸;6--高低液壓泵閥箱操作桿;7--方向液壓泵閻操作桿;8--柔性導引;9--基座;10--方向限制塊;11一托架;12--方向限制電路切斷機構;13一自動機;14?炮眼護板;15--鏈、殼導槽;16--三防罩;17--三防罩拉桿;18?航行固定器;19--方向緩衝器;20?卡板;21一高低液壓電機;22?方向液壓電機;23一氣動拉緊裝置;24?上裝彈口蓋;25?螺旋導引;26?氣包;27?油水分離器;28?冷卻箱;29?冷卻水泵;30?底座;31?水泵電機;32?手柄;3--下裝彈口箱;34?下裝彈口。
技術特點分析與評述
1.適裝性好
AK-630M艦炮成功地採用內能(燃燒的火藥氣體能量)驅動炮管轉動,大大降低了全炮的電力消耗,這是該型艦炮最突出的優點。由於全炮功率低,約為20kW,僅僅是荷蘭“守門員”近程武器系統(CIWS)中CAU-8/A炮轉管動力的1/3。使它不僅能安裝於大型艦艇,而且還適合小型艦艇使用,因而具有良好的適裝性,是世界上其它CIWS無法相媲美的。
2.持續作戰能力強
實施了炮管外套筒循環淡水冷卻使AK-30M艦炮一次連射高達400發,間隔30s後又可射出400發;再加上彈藥基數大,是美國“密集陣”MKl5-0型CIWS的2倍,也是荷蘭“守門員”CIWS的2倍,使得艦炮能夠連續多批次地反擊來襲的反艦飛彈,大大提高了該炮的持續作戰能力。
3.射擊精度高
AK-630M艦炮射擊精度高,彈丸散布好,200m連發立靶密集度一般小於1 .5密位,易形成“視窗飽和”攔截飛彈。
4.三防罩具有特色
三防罩內裝有稀釋裝置,可降低殘留的火藥氣體濃度,以防其濃度增加而爆炸。三防罩內還裝有氣壓控制裝置,射擊中,一旦罩內氣壓超過了規定值,罩後蓋會自動開啟一個長縫而向外排氣,待降壓後自行復位關蓋。
5.反應速度快
採用內能驅動炮管轉動大大提高了炮座的快速反應能力。例如,“守門員”系統的GAU-8/A轉管炮採用外能驅動,達到高射速需0.55s,而AK-630M轉管炮只需0.2s左右,有利於對突發性近距離反艦飛彈的攔擊。此外,採用電子管式的電液隨動系統有利總體布局,但要事先預熱,如不提前開機將會影響快速反應。採用集中控制,炮位上開關少,可靠性好,制動性強,加速度大。
“卡什坦”彈炮合一反導系統簡介
1.系統組成
“卡什坦”系統由指揮單元和戰鬥單元兩大部分組成。指揮單元包括搜尋雷達、計算機和顯示控制台等,主要功能是,自動搜尋目標、識別真偽目標、威脅判斷;進行目標分配和目標指示。戰鬥單元包括跟蹤雷達、制導雷達、光電系統、火控台、2組四聯裝艦空飛彈和雙聯裝6管30咖轉管炮組成,它們裝在同一轉塔上。主要功能是:接收目標指示,自動捕獲和跟蹤目標,對目標運動參數進行濾波、解算射擊諸元,控制飛彈發射、對飛彈制導和艦炮射擊。根據艦艇的不同排水量和所擔負的任務,“卡什坦”系統的指揮單元和戰鬥單元可靈活地組成多種配置形式。例如,“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上裝有2套指揮單元和8套戰鬥單元。對小型水面艦艇,可只配置1套指揮單元和1-2套戰鬥單元。
2.主要技術特點
(1)採用先進的目標搜尋和目標跟蹤技術,提高了抗干擾能力搜尋雷達採用2個背靠背式雙波束天線,寬波束(40°)為搜尋中、高空目標提供了足夠的搜尋扇面,確保了一定的目標發現機率;窄波束(4°)專用於搜尋低空掠海目標和點跡跟蹤,具有良好的抗海雜波和鏡像的干擾。在海上能見度允許的情況下,還可自動轉換成光電跟蹤,它使用圖形相關跟蹤方式,仍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很高的跟蹤精度。
(2)採用彈炮結合,對目標進行分段攔截9M311型防空飛彈的有效攔截區段為8000-1500m,毀傷機率為0.8-0.9;雙聯裝6管30mm轉管炮的發射率可達10000發/min,對未來超音速(2Ma)飛彈的攔截區段為1800?500m,毀傷機率約為0.5。彈炮結合後,在8000?500m的範圍內,構成了重疊的攔截火力,毀傷機率可高達0.95,能夠非常有效地反擊來襲的高速目標。
(3)艦空飛彈採用多部雷達多種制導方式,。制導精確可靠防空飛彈有雷達指令和紅外製導兩種。雷達制導以波寬為6°、4°、1°的3部雷達進行分段制導,自動進行轉換。在飛彈飛行彈道的初段由波寬為6°的雷達制導,中段由4°的雷達制導,末段轉為1°的雷達制導。在雷達受到嚴重干擾且氣象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可使用波長為0.9-1.06/um的近紅外製導方式,制導精度為0.05密位。
(4)採用性能優良的AO-18K型轉管炮
該炮是在AK-630型艦炮的AO-18炮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它保留了AO-18炮的轉管自動機內能驅動結構,改進以汽化水代替了循環水冷卻;改用無鏈供彈方式;採用先進的數字式交流脈寬調速隨動系統,改善了轉塔的跟蹤性能。該炮可靠性好,平均故障間隔彈發數高達4000發。
世界主流艦炮
炮作為一種傳統的艦載武器,在世界海戰史上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以後,飛彈武器的出現,對艦炮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當時,世界各國艦載武器的研究重點紛紛轉向各類飛彈,艦炮被冷落一邊。對此,不少人對它的生死存亡提出了疑議。在迷茫中,艦炮度過了它的60-70年代“低谷”時期。在經過了眾多次的實戰檢驗之後,艦炮在艦載武器中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重新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