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891年起,首先由聖彼得堡彈藥廠生產,所以又叫 1891型莫辛-納乾步槍彈. 圓頭型子彈, 鉛芯, 銅鎳合金cupro-nickel被甲, 重13.73克; 凸緣式黃銅彈殼, 伯丹式底火, 初速 615m/s.不久後,圖拉彈藥廠(當時還是一家私有企業)獲得了契約, 大約在1893年也開始生產. 烏克蘭共和國盧甘斯克Lugansk亦於1894年建廠, 並在1895年投入全力生產.日俄戰爭期間, 沙俄將部分生產權轉交給德國, 奧地利, 比利時等國, 以補充國內生產能力的不足.

一戰期間, 工業基礎薄弱的沙俄再次將生產權交給美國的溫徹斯特Winchester,雷明頓Remington, 西部Western, 美國彈藥公司U.S. Cartridge Co. ; 以及英國的基諾奇Kynoch(後納入ICI帝國化工), 艾利兄弟彈藥公司Eley Brothers, 格雷伍德&巴特利Greenwood & Batley, 伯明罕金屬彈藥公司Birmingham Metal and Munitions, 皇家彈藥廠Royal Laboratory and Government Cartridge Factories等. 作為交戰方的德國, 也同時在生產7.62x54mmR步槍彈, 為供應繳獲的莫辛-納乾步槍使用.
20世紀20年代, 芬蘭在采裝備莫辛納乾步槍的同時, 也採用了7.62x54mmR步槍彈. 發射跟俄國 L型輕尖彈類似的 S型步槍彈. 軍隊使用的彈殼底部有 VPT(國有彈藥廠生產)的印記, 而民兵使用的彈殼底部有SAT (薩科Sako生產)的印記.

1930年, 蘇聯研製出 11,8克重的 D型重彈. 同年, 還推出了 B-30穿甲彈和 T-30曳光彈. 不久後, B-32穿甲燃燒彈也研發成功, B-30穿甲彈一直生產到30年代末. 30年代, 頓巴tombac黃銅彈頭被甲開始取代鎳銅合金被甲. 覆銅鋼彈殼在1934年首次出現, 並套用於 ShKAS航空機槍.
西班牙內戰期間, 一部分共和武裝力量獲得了蘇聯援助的莫辛-納乾步槍, 並開始在國內生產 7.62x54mmR步槍彈. 這些西班牙生產的子彈, 以及來自法國和墨西哥的子彈上, 都顯示出一些較為少見的變化.
二戰後, 蘇聯開始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傳播武器技術, 7.62x54mmR步槍彈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推廣.保加利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埃及,伊拉克,阿爾巴尼亞都開始在國內生產7.62x54mmR步槍彈.南斯拉夫還大量向東德出口莫辛-納乾步槍彈, 而美國也在戰後開始生產莫辛-納乾運動槍彈.
而蘇聯自身, 烏里揚諾夫斯克Ulyanovsk (代號3)於1969年停止了 7.62x54mmR軍用彈藥的生產. 伏龍芝Frunze (代號60, 又叫Bishkek)於1991年停止 7.62x54mmR彈的生產. 只有巴爾瑙爾Barnaul (代號17, 又叫Podolsk)和新斯比爾斯克Novosibirsk (代號188, 又叫Klimov)仍在生產軍用 7.62x54mmR彈藥. 生產的穿甲彈, 曳光彈, 狙擊彈, ST-M2淬火鋼芯彈等已經於1988年取代了57-N-323S LPS輕尖鋼芯彈. BP穿甲彈和 SNB穿甲狙擊彈都已經於1999年投入生產. 7.62x54mmR這種古老的槍彈跨入他壽命中的第三個世紀, 並繼續為軍隊所採用. 圖拉, 烏里揚諾夫斯克, 新斯比爾斯克, 巴爾瑙爾今天仍在繼續生產 7.62x54mmR商業用彈.
技術參數

彈頭直徑 7.92 mm
瓶頸直徑 8.53 mm
斜肩直徑 11.61 mm
體部直徑 12.37 mm
凸緣直徑 14.40 mm
凸緣厚度 1.63 mm
彈殼長度 53.72 mm
全彈長度

彈殼容積 4.12ml, 內裝3.1克單基發射藥.
伯丹式底火(帶腐蝕性)
最大膛壓 390 MPa
斜肩單邊角度14°50′.
4條右旋膛線, 纏距 240mm,
陽線直徑 7.62mm, 陰線直徑 7.925mm,
陽線寬度2.29mm, 陰線寬度 3.81mm.
適用槍枝

捷格加廖夫DP-28/DPM機槍
俄羅斯 M1910馬克沁重機槍
郭留諾夫SG-43/SGM重機槍
托卡列夫SVT-38/40半自動步槍
SVD德拉古諾夫狙擊步槍
GShG-7.62 轉管機槍
卡拉什尼科夫PK/PKM通用機槍
羅馬尼亞 羅馬克-3(Romak-3)狙擊步槍
ShKAS航空機槍
蘇聯型號
1891年式圓頭彈
57-N-321又稱 1908年式L型輕尖彈(俄文Л), 彈頭為尖頭平底形, 鉛芯, 外覆銅鎳合金被甲, 重 9.6克. 黃銅彈殼, 伯丹式底火, 初速 855m/s. 生產年份1910-1954;
57-N-322又稱 1908年式L型輕尖彈. 彈頭外覆頓巴(tombac)黃銅被甲, 其餘同57-N-321;
57-N-323又稱 1908年式L型輕尖彈. 彈頭外覆頓巴(tombac)黃銅被甲, 覆銅鋼彈殼. 其餘同57-N-321;
57-D-422又稱 1930年式D型重尖彈(俄文Д). 彈頭為尖頭船尾形, 鉛芯, 外覆頓巴(tombac)黃銅被甲, 重 11.8克. 黃銅彈殼, 彈尖有黃色標識. 生產年份1930-1953;
57-D-423又稱 1930年式D型重尖彈. 覆銅鋼彈殼, 其餘同57-D-422;
57-N-323S又稱 1953年式LPS型輕尖鋼芯彈(俄文ЛПС). 彈頭為尖頭船尾形, 低碳鋼芯, 鉛套, 覆銅鋼被甲, 重 9.6克, 彈尖有銀色標示. 覆銅鋼彈殼, 內裝 3.18克單孔圓柱藥, 初速 855m/s. 也有的57-N-323S彈頭沒有銀色標識, 但是都可以通過外包裝的俄文ЛПС(LPS, 輕尖鋼芯彈)識別. 生產年份1953-1991;
57-N-323S鋼芯彈於1953年取代了 L型輕尖彈和 D型重尖彈, 一直生產到1991年. 我們今天所說的 7.62x54mmR步槍彈, 通常就是指57-N-323S鋼芯彈. 57-N-323S停產後, 被ST-M2型步槍彈取代, 這種彈於1988年開始生產, 直至今天;
7N13淬火鋼芯彈初速 830m/s, 彈頭重 9.56克. 彈頭內有經過淬火硬化的鋼芯, 在 250米距離有 90%的幾率擊穿 10mm厚的 Grade-2P鋼板, 而在 300米距離的擊穿幾率只剩下 25%;
7N1狙擊彈1950年代末期為SVD步槍配套研發的產品, 彈頭上沒有標識, 但可以通過外包裝上面的俄文СНПС(SNPS, 早期標識)或ПС(PS, 後期標識)識別, 跟其他的 7.62x54mmR槍彈區別開.СН是俄語снайперские"狙擊手sniper"的意思. 生產年份1967-1999.
7N1 彈頭為尖頭船尾形, 重 9.85克, 初速為 830m/s. 300米距離 20發彈散布在直徑 16cm的圓內, 在 250米距離可以擊穿 10mm厚的Grade 3鋼板. 7N1彈彈頭為銅被甲鋼芯彈頭, 彈頭前部為錐形的鋼芯, 彈頭後部是鉛柱, 彈尖留有數毫米的空隙. 命中目標後, 鉛柱會擠壓鋼芯, 鋼芯壓縮前部的彈尖空隙, 導致彈頭重心移位而發生翻滾, 擴大對人體的殺傷效果;
7N14狙擊彈為SVD步槍設計的新型專用狙擊彈藥, 於1999年開始取代老的 7N1狙擊彈. 7N14槍彈為鉛芯彈, 彈頭重 9.78克, 精度上要高於7N1鋼芯彈. 7N14僅裝備俄聯邦軍, 從未出口;
57-T-322

7T2又稱T-46型曳光彈, 覆銅鋼彈殼, 初速800m/s, 彈頭重9.65克, 彈尖有綠色標識. 46是工廠代號, 而不是指1946年. 生產年份1938-1974;
7T2M又稱T-46M型曳光彈, 覆銅鋼彈殼, 彈尖有綠色標識. 生產年份1974-1995, 1995以後被T-46M1取代;
57-B-222又稱 1930年式B-30型穿甲彈(Б-30), 黃銅彈殼, 彈尖有黑色標識. 在短短的兩年後即被B-32穿甲燃燒彈取代.B是俄語Броня Пирсинг(Bronia Pircing)的英文縮寫, 相當於英文的AP, 穿甲彈的意思. 生產年份1930-1941;
57-BZ-322又稱 1932年式B-32型穿甲燃燒彈, 黃銅彈殼, 初速800m/s, 彈頭重 9.65克, 彈尖有黑色和紅色標識. 在200米距離有80%的幾率擊穿10mm厚的Grade-2P鋼板, 並引燃油箱內的燃料.B、Z分別是俄語Броня Пирсинг(Bronia Pircing) 和Зажигательного(Zajigatelbnogo)的英文縮寫, 相當於英文的API, 穿甲燃燒彈. 生產年份1932-1969;
57-BZ-323又稱 1932年式B-32型穿甲燃燒彈,覆銅鋼彈殼, 其餘同57-BZ-322;
57-BZ-425又稱ShKAS B-32型穿甲燃燒彈, 覆銅鋼彈殼, 彈尖有黑色和紅色標識. 1935年生產, 主要供ShKAS航空機槍使用;
57-PZ-425又稱ShKAS PZ燃燒彈(俄文ПЗ), 覆銅鋼彈殼, 彈尖有紅色標識;
57-X-323又稱X型空包彈, 覆銅鋼彈殼, 星形緊口.
德國型號
早在沙俄時代, 德國開始就生產7.62x54mmR步槍彈, 出口給工業基礎薄弱的俄國; 一戰二戰期間, 作為俄羅斯/蘇聯的敵對國, 繳獲了相當數量的莫辛納乾步槍, 德軍又將這些步槍發放給士兵使用. 為了給這些步槍提供可靠的彈藥供應, 德國也有生產7.62x54mmR步槍彈; 同時也有不少彈藥是戰場上繳獲的, 為了便於管理, 德軍給這些彈藥重新進行編號. 具體如下:7,62 mm Kartusche 261/14 (r) fur G. PzGr. 172 (r)空包彈[7,62 mm Kart. 261/14 (r) f. G. PzGr. 172 (r)], 與之相對應的是X型空包彈, 黃銅或覆銅鋼彈殼, 星形緊口. 全重10.7g, 全長53mm; 內裝1.46剋薄片狀發射藥, 藥粒尺寸為1.1x1.25mm, 厚0.1mm. 用於發射Gewehr Panzergranate 172(r)型槍榴彈. G. PzGr. 172 (r)槍榴彈其實就是蘇聯D-32槍榴彈, 彈體中央有通道讓彈頭通過, 直徑40.6mm, 重350g, 內裝50g特屈兒, 射程300m. 主要供莫辛納乾步槍發射, 發射時需要在槍口加裝擲彈筒. 適用槍枝有:Gew.252(r)(莫辛納乾1891/30步槍),Gew.253(r)(莫辛納乾1891/30龍騎兵騎槍),Gew.254(r)(莫辛納乾1891/30哥薩克騎槍) 等. 包裝為15發一紙包, 80紙包一木箱, 一箱共1200發.
7,62 mm Patrone S 262/1 (r)輕尖彈[7,62 mm Patr. S 262/1 (r)], 對應蘇聯L型輕尖彈; 全重22.7g, 全長76.5mm; 彈頭為鉛芯平底型, 被甲有頓巴黃銅、銅鎳合金、覆銅鋼等材料, 重9.7g, 長28.5mm; 黃銅彈殼長53.5mm(有z.T.標記為覆銅鋼殼), 內裝3.25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長1.75mm, 初速870m/s. 散彈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另一種帶橋夾的包裝為3夾一包(15發), 20包一鐵盒(300發), 2鐵盒一木箱(600發).
7,62 mm Patrone S 262/2 (r) fur Partsanen-Gewehr亞音速彈[7,62 mm Patr. S (PG) 262/2 (r)], 沒有找到對應的蘇式槍彈, 似是德軍自行改進的彈藥, 用於Gew 254(r)步槍改裝的消音槍. 全重19.55g, 全長76.5mm; 採用跟7,62 mm Patrone S 262/1 (r)輕尖彈

7,62 mm Patrone S m L'spur 263 (r)曳光彈[7,62 mm Patr. S m L'spur 263 (r)], 對應蘇聯T型曳光彈. 全重22.5g, 全長76.5mm; 彈頭重9.6g, 長38.0mm; 彈殼內裝3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40m/s,綠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木箱外有綠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 S 264 (r)重尖彈[7,62 mm Patr. s S 264 (r)], 對應蘇聯D型重尖彈. 全重24.5g, 全長76.5mm; 彈頭重11.8g, 長33.3mm; 彈殼內裝3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15m/s,黃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鐵盒外有黃色識別條, 木箱外有黃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 m K 265/1 (r)穿甲彈[7,62 mm Patr. S m K 265/1 (r)], 對應蘇聯B型穿甲彈. 全重24.1g, 全長76.5mm; 彈頭重11.0g, 長36.5mm; 穿甲鋼芯重5.35g,長30.0mm; 彈殼內裝3.2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50m/s,黑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鐵盒外有黑色識別條, 木箱外有黑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 m K Brandsatz 265/26 (r)穿甲燃燒彈[7,62 mm Patr. S m K Br 265/26 (r)], 對應蘇聯B-32型穿甲燃燒彈. 全重24.0g, 全長76.5mm; 彈頭重10.08g, 長37.0mm; 彈殼內裝3.25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60-875m/s,黑色-紅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鐵盒外有紅黑雙色識別條, 木箱外有紅黑雙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 m K H Brandsatz 265/36 (r)穿甲燃燒彈[7,62 mm Patr. S m K H Br 265/36 (r)], 對應蘇聯BC-40型穿甲彈. 全重24.95g, 全長76.5mm; 彈頭重12.1g, 長30.6mm, 彈芯重8.10g; 彈殼內裝3.1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780m/s,彈尖和底火塗黑色. 穿甲能力: 以90°著角, 100m/18mm, 200m/16mm, 300m/14mm; 以60°著角, 100m/11mm, 200m/8.5mm, 300m/7.5mm。 包裝為2橋夾一包(10發), 60紙包一木箱(600發) ; 木箱外有黑色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prengkapsel Brandsatz 266/16 (r)燃燒彈[7,62 mm Patr. Spr Br 266/16 (r)], 對應蘇聯ZP型燃燒彈(ЗП). 全重24.45g, 全長76.5mm; 彈頭重10.38g, 長39.0mm; 彈殼內裝2.85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20-835m/s,紅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鐵盒外有黑色識別條, 木箱外有紅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Patrone S m K L'spur 267/1 (r)穿甲曳光彈[7,62 mm Patr. S m K L'spur 267/1 (r)], 未找到對應的蘇式彈藥. 全重23.2g, 全長76.5mm; 彈頭重10.2g, 長40mm; 彈殼內裝3.2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55-870m/s, 曳光距離800-1000m,紫色彈尖.
7,62 mm Patrone S m K L'spur Brandsatz 267/26 (r)穿甲燃燒曳光彈[7,62 mm Patr. S m K L'spur Br 267/26 (r)], 對應蘇聯BZT型穿甲燃燒曳光彈(БЗТ). 全重23.25g, 全長76.5mm; 彈頭重9.2g, 長40.4mm; 彈殼內裝3.2g圓柱形發射藥, 藥粒直徑0.6mm, 長1.75mm, 初速855-870m/s, 曳光距離1500m,紫色-紅色彈尖. 包裝為20發一紙包, 22紙包一鋅鐵盒(440發), 2鐵盒一木箱(880發); 木箱外有紫紅雙色十字識別標識.
7,62 mm Zielpatrone 268 (r)運動/訓練彈[7,62 mm Zielpatr 268 (r)], 未找到對應的蘇式彈藥. 全重14.95g, 全長58.5mm; 被甲軟尖彈頭, 鉛芯外露, 重4.5g, 長11mm; 黃銅彈殼, 內裝0.8剋薄片狀發射藥, 藥粒尺寸為1.1x1.25mm, 厚0.1mm.
我國型號
我國於1953年仿製蘇式輕武器並全面列裝部隊,人民軍隊正式告別了“雜牌武器”。並於同年仿製蘇聯莫辛-納乾 1908年式 7.62mm步槍彈,稱為 1953年式 7.62mm步/機槍彈,供我國第一代制式輕武器使用。第一代制式輕武器主要包括53式步騎槍、53式輕機槍、53式重機槍,另外還包括51/54式手槍等。仿製初期,53式步/機槍彈沿用了蘇聯的黃銅彈殼;後來為節約成本,全面改用覆銅鋼殼。發射藥牌號為“3/1樟”:用樟腦鈍化處理過的單孔圓柱形單基發射藥,裝藥量約 3克。其中硝化纖維素96.9%, 樟腦0.8%, 石墨0.3%, 二苯胺2.0%.
樟腦是一種含氧量較低的高級碳氫化合物,主要成分為2-莰酮(2-Camphanone,又稱“樟腦酮”,分子式:C10H16O;分子量:152.24),燃燒緩慢,對燃燒過程起穩定作用。
加入石墨是為了避免在鈍化處理的過程中發生藥粒粘結的現象,所以藥粒呈黑色。
二苯胺是安定劑,防止彈藥在長期的儲存過程中變質。
底火為傳統的伯丹式,死火台雙傳火孔。底火藥含有雷汞,燃燒後產生汞, 發射時對槍管具有腐蝕性。
==========================================================================
1953年式 7.62mm步/機槍彈系列包括:
1953年式輕彈仿

1953年式重彈仿製蘇聯30年式重尖彈,彈頭為尖頭船尾外形,9°尾錐角,重11.8g,鉛芯結構,初速800m/s(由53式重機槍發射時測速)膛壓305 MPa
1953年式普通彈彈頭為尖頭船尾形, 長32.3mm, 重9.7克,6°尾錐角,鋼芯加鉛套結構, 初速820-835m/s, 膛壓300 MPa;
1953年式曳光彈彈頭重9.6克, 長38.4mm, 初速810m/s, 膛壓310 MPa;
1953年式穿甲燃燒彈彈頭重10.4克, 長37.8mm, 初速810m/s, 膛壓310 MPa. 特種鋼材的穿甲鋼芯長27.5mm, 直徑6.12mm, 重5.15克, 在200米處有 80%的幾率能擊穿 10mm厚的鋼板;
1953年式高壓彈彈頭重12.7克, 發射藥牌號為"高3/1樟", 最大膛壓420 MPa. 主要是在生產和驗收過程中用於測試槍管強度.
適用槍枝
53式步騎槍(莫辛-納乾1944卡賓槍)
53式重機槍(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
55式坦克機槍(捷格加廖夫DTM坦克機槍)
57式重機槍(郭留諾夫SGM重機槍)
58式連用機槍(RP-46連用機槍)
59式並列機槍(郭留諾夫SGMT坦克機槍)
67式通用機槍(67-1, 67-2式)
79/85式狙擊步槍(德拉古諾夫SVD狙擊步槍)
80式通用機槍(卡拉什尼科夫PKMS通用機槍)
86式並列機槍(卡拉什尼科夫PKT坦克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