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
定義
指個人從“生涯規劃”的角度出發,通過專業工具建立知識體系並不斷完善,進行知識的收集、整理套用學習和創新的流程化管理。
生涯規劃
從為用而學的角度,建議個人應從“生涯規劃”的高度來建設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實際上,“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很多人無從下手,不妨從“生涯規劃”和當前工作崗位兩個角度來得容易。具體的內容,還可以參考“向特定領域的專家精進”一文。
用法
這是三個密不可分的過程,整理中學習,套用中學習,學習中整理等是相互交溶的。
a 整理:引用6S中“整理”的定義是: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要的東西依規定定位、定量擺放整齊,明確標識。
具體到個人知識管理是指刪除文檔中對自己無用的內容、刪除對自己無用過時的文檔、將文檔歸類到相應的分類中、按需要增加標籤、將相關的文檔放在一塊等等
b 套用:主要為解決某問題、為寫報告等進行的資料查找
c 學習:記憶核心知識學習、對細節內容保持印象,需要套用時再深入。
這裡強調學習的整體觀,對於需要考試的內容,當然是要在框架知識熟記的基礎上,記憶細節內容的
流程化管理
強調個人知識管理也需要流程,這是養成個人知識管理習慣的另一種解釋;不夠,“流程”強調是其通用性的方面,習慣強調的流程套用於個體的實際方面。
只有養成一定的個人知識管理習慣,個人知識管理的好處才能顯現。但不藉助專業的PKM軟體工具,只能會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在摸索而不得要領。
對創新作個補充:
這裡的創新定義範圍會更廣一些,包括創造從未有過的知識內容在內,即包括學習心得、報告、論文等等。
一個完整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應包括 他人創建的知識、自己創建的知識在內,並不斷學習、消化這些知識, 對這些知識是否正確、是否過時、是否可改進等作出“創新”的認識。
正如Yibie所強調的個人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知識的「內化」",即轉為個體的智慧;但個人認為這一點只是個人知識管理最終目的的一個組成部分,個人知識管理的另一個最終目的應是“不記憶”,即如何讓電腦成為自己的第二個“頭腦”。這個有點難,需要掌握更多的電腦操作技巧、專業軟體工具、掌握搜尋引擎等等。
流程
個人知識管理的流程包括:生涯規劃-->知識體系建設-->信息收集-->整理/學習-->創新(心得、報告)。
這裡要說明的是每個流程間沒有明顯的先後順序,每個流程可能在同時進行著。但對於“新手”,參照上述的順序學習是必要的,只能理解後才能貫通。
用途
3.1 了解上述的內容
3.2 選擇一款專業的個人知識管理,如PKM2、針式PKM、中正文檔管理軟體、紫軒資料管理大師等,
不推薦TC(整理、統計、關聯功能太少,基本上還僅僅是一個資源管理器的擴展,沒有多少PKM的特徵);
單純的網頁收集推薦使用網文快捕、網博士等
3.3 整理自己現有的資料,區分知識性檔案,將非知識性檔案,如安裝檔案、多媒體檔案、圖片另外存放
3.4 在基本掌握PKM軟體工具的基礎上,導入“知識性檔案”;進行學習摸索軟體的工具,找到上述的流程對應到軟體的哪些功能。
特別要掌握下述功能:
a 如何進行多維分類:即如何將一個文檔放在多個分類(資料夾)中
b 如何快速定位分類:即如何通過一個簡短關鍵字,瞬間找到該分類(資料夾)
c 如何進行多檔案關聯:即如何將多個相關的文檔放在一起,方便快速切換在同一畫面顯示
d 如何進行搜尋,如何進行欄位排序等
e 如何按範圍日期快速查找
f 如何利用網頁收集輔助工具?
*上述這些功能,基本上每個PKM軟體都有。
5 進行“生涯規劃”,初步完善個人的知識管理體系
6 重複個人知識管理的流程
主要內容
4.1 聯繫管理(Contact Management)
4.1.1 電子名片:交往後的名片記錄,電子化,永久保存,單向;包括名片更新。
4.1.2 特性備忘:定期、不定期保持溝通聯繫。重要的需求、事件、關係投資等一一記錄在案。
4.1.3 資源分析:對聯繫人進行簡單分析,理清客戶方向。
4.1.4 海量分組:把海量聯繫人分解成儘可能細緻的分組,易查易找。
4.1.5 精確檢索:事件觸發時,能很快定位渠道和聯繫人。時間要快,匹配成功率要高。
4.2 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4.2.1 知識分類:建立一個個人知識庫,有意識、主動接觸新鮮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4.2.2 文檔管理:定期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文檔資料進行歸檔整理。刻錄光碟,永久保存,以備查考。建立個人檔案庫。
4.2.3 項目管理:對正在進行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的項目過程性資料和過程控制必要的各類階段性檔案進行階段性分類整理。
4.2.4 個人部落格:對個人的人生感悟進行歸類、存儲、公開交流,豐富自我,提升修養。
4.3 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
4.3.1 日程管理:以天為單位,包括日程的計畫、提醒、時間均衡、事後記錄等。
4.3.2 任務管理:以周為單位,任務的重要性、緊迫性結構分析,任務進程控制以及信息記錄等。
4.3.3 計畫管理:以月為單位,本月月末,總結本月的工作、生活、學習情況,制訂下一個月的各項計畫。
4.3.4 生命管理:以季為單位,年度職業目標、生活目標、學習目標;每天的挑戰性工作、錯落有致的生活、沉醉自得的學習。
4.4 資訊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4.4.1 資訊渠道:建立一個URL管理器,平時就注意積累各方面的資訊渠道、知識工具、檢索工具,整理在冊,評定信用等級。
4.4.2 每天必看:每天都必須瀏覽的n個網站。
4.4.3 定期必訪:定期不定期必須訪問的n個網站。
通用機槍
PK系列通用機槍(Pulemyot Kalashnikova,俄文ПК)是卡拉什尼科夫於20世紀50年代根據AK47突擊步槍工作原理設計的通用機槍,1959年少量裝備蘇軍的機械化步兵連。1966年後,蘇軍正式用PK代替RP46連用機槍及SGM營屬機槍,其後原華沙條約國家也相繼裝備PK系列。PK系列有多種型號,可完成不同的功能。用兩腳架當輕機槍的稱為PK,配輕型三腳架當重機槍的稱為PKS,在坦克上當並列機槍的稱為PKT,在裝甲輸送車上的機槍稱PKB。
口徑:7.62毫米
彈藥:7.62×54毫米步槍彈
全長:1173毫米
槍管長:658毫米
線膛部分長:550毫米
膛線:4條,右鏇
表尺射程:1500米
有效射程:1000米
瞄準基線長:663毫米
空槍重:9千克
理論射速:650發/MIN
戰鬥射速:高於250發/MIN
槍口初速:825米/秒
槍口動能:3871J
火線高:300毫米
蛋白質
PKM蛋白質是一種與記憶相關的蛋白質,對於大腦保存長期記憶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發現,海蝸牛體內負責感應的長期記憶可以通過抑制PKM蛋白質的活動而被逐漸抹除,這項研究成果還可用於戒毒、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長期記憶混亂疾病。
科學家之所以選擇海蝸牛體內的PKM,是因為海蝸牛擁有簡單的學習形式和簡單的神經系統。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深入地了解PKM的活動究竟是如何維持長期記憶的。此前,科學家們對這一過程知之甚少。研究人員對一種簡單的記憶進行了研究。如果海蝸牛被捕食者攻擊,攻擊會提高它們對環境的敏感度。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形式,也是生存的必要技能。
最終,科學家們成功地抹除了海蝸牛和有蓋培養皿中神經元的長期記憶。科學家首次證明,長期記憶可以在兩個神經元連線之間成功抹去長期記憶。格萊茲曼強調說:“幾乎所有出現在海蝸牛體內涉及到記憶的過程,同樣也出現在哺乳動物記憶的過程中。”這強調了這一研究結果對人類大腦也有同樣的意義,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記憶的方式降低傷痛。
機關槍(遊戲:反恐精英)
簡介
裁決者PKM使用150發7.62mm口徑子彈,採用與AK相同的工作原理,性能耐用可靠。並且對槍身整體上進行了輕量化的設計,擁有極為突出的機動性。使用3連發點射模式更可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
性能:
傷害30%,命中77% ,後坐78%,射速90% ,重量73%
實際評測
槍械擊發模式為左鍵連續射擊與右鍵三連發點射。
實際測試時左鍵蹲點連射跳彈比較厲害,射擊面呈傘狀。
右鍵點射模式開啟後蹲點射擊無明顯的跳彈感,射擊面呈點狀分布,但每次射擊之前有1~2秒左右的延遲。
移動中使用左鍵連發攻擊近距離彈道略微密集,攻擊遠距離目標時連射基本無法瞄準,後坐力頗大。
移動中使用右鍵點射時彈道基本為一線,攻擊遠距離目標時也能達到一定的準確率,無明顯后座力感。
此槍雖然威力較大但不適合團戰模式,右鍵點射穩準,但不適合移動戰,左鍵攻擊遠程目標完全是在做無用功。
生化模式和大災變模式中人類方使用此槍和其他機槍(QBB95除外......75發彈鼓!)比較合適,彈匣容量大,攻擊大型目標還能比較準確的起到延緩作用。
外形:
外形還算可以,彈匣大,拿起來在電腦螢幕上約占了四分之一的位置,可以見到此槍的體積是多么的大!而且細心的玩家會發現槍身上部有很多劃痕,顯得此槍歲月的洗禮喔,而射擊時的聲音聽上去就像是打鋼釘一樣。
PKM圖片:
遊戲:孤島驚魂
PKM(價格:10鑽)
產地:俄國/蘇聯
最大裝彈數:100發
殺傷力5 準度8 壽命10 射速5 後坐力大
簡介:遊戲中前期做軍火商任務可以解鎖。也是前期唯一可以解鎖機槍
與遊戲的另一把機槍M249比較,M249是掃射流,PKM就是點射流,因為后座力很大,連射起來子彈散布很飄,適合中遠距離點射。
產品知識
產品知識管理(PKM - Product Knowledge Management)是SDRC在1999年提出的概念。PKM強調在PDM系統中對產品生命周期內所管理的產品信息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最佳化和組織,使之能夠在新的產品開發過程中得到重複利用,進而上升為企業的產品知識,形成企業的智力資產。PKM的核心是“把信息變成知識,用知識指導創新”。
PKM是PDM向更深層次發展的套用分支,是PLM的過渡性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