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60分鐘》是由一群老人擔綱的欄目。1986年邁克-華萊士(Mike Wallace)採訪鄧小平時,他已70歲。在他84歲的時候,他再次來到北京,那次是採訪江澤民,這位以高端訪問聞名的老人在《60分鐘》一乾就是三十多年,時年88歲的他於2006年從節目中退休;丹?拉瑟遞交辭呈引起軒然大波,其實他也已經是個73歲的老人了,他在《60分鐘》幹了24年;而執行主編丹?休伊特則從《60分鐘》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這裡工作,他的目標是“死在辦公桌上”。實際上,《60分鐘》欄目的成員,根本沒有那種二十幾歲剛剛大學畢業、衝勁十足的毛頭小伙,他們大多數的年齡都在35歲-45歲之間,在到這個欄目之前,他們都有過相當豐富的新聞從業經驗,都是非常出色的新聞記者,否則無法勝任這個欄目的工作,這幾乎已經是《60分鐘》的一種傳統。 當然,從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上看一個新聞欄目,《60分鐘》真是有點老了,但《60分鐘》老而彌堅。
成就貢獻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檔電視節目能夠像《60分鐘》這樣成功:連續播出36年,是美國新聞歷史上資歷最老、收視率最高的10個電視節目之一,連續22年高居收視率前10名,甚至5次成為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一直高踞美國轉播率最高的黃金時段。1999年,《60分鐘》甚至創下了同時在1423家電視台黃金時段轉播的紀錄。它還是美國電視節目中獲得美國電視最高獎——艾美獎(Emmy Awards)最多的節目之一,艾美獎的評審們認為,《60分鐘》“用簡單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進入了人物內心,編排自由、富有活力,開創了一種新的節目樣式”。從很大程度上來說,《60分鐘》拓寬了新聞的視野,重新詮釋了新聞的本質。它的成功,不僅僅衝擊著新聞本身,使其成為新聞業的旗幟,它更成為客觀、公正、自由的新聞品質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