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式中型坦克

59-2式中型坦克

1980年由59式中型坦克改進後的坦克稱為59-2式中型坦克,產品代號為WZl20B。其改進的重點是火炮、電台和滅火抑爆系統,以使其在火力、通信和對二次效應防護方面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在不斷改進至1984年,59-2式中型坦克定型。

基本信息

59-2式中型坦克59-2式中型坦克
在緊鑼密鼓地改進59-1坦克和研製我國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同時,決策部門決定繼續採用新技術改造現役老式坦克,以延長其服役期。

歷史

相關部門於1979年開始進行相應技術準備,並決定採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成熟的科研成果,再度改進59式中型坦克。1980年,開始進行改進設計,改進後的坦克稱為59-2式中型坦克,產品代號為WZl20B。其改進的重點是火炮電台滅火抑爆系統,以使其在火力、通信和對二次效應防護方面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如美國的M60A2、德國的“豹”1、前蘇聯的T-72等坦克)。1980年3月,試製出兩輛樣車,其中一輛為戰鬥坦克,另一輛為指揮坦克。同年4月,對兩輛樣車進行了多項戰技性能試驗。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完善了改進設計方案,增加了轉向液壓助力操縱裝置、動力室自動滅火裝置等項目,並於1981年改裝出1輛樣車,同年4月完成了圖紙和技術檔案的整理工作。隨後,投入小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1984年,59-2式中型坦克正式定型。
59-2式中型坦克的改進,除繼續採用在59-1式中型坦克改進中獲得成功的12項技術外,其最大的“亮點”是採用了當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三項技術,即105毫米坦克炮、VRC-8000電台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使59-2式坦克的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形成了一種戰鬥坦克。
首先看看79式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和相應的彈藥。59-2中型坦克安裝的105毫米線膛坦克炮,是從國外引進的北約標準坦克炮,彈藥為北約標準定裝式彈藥,彈藥種類為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其中,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達到1600米/秒以上,是一種技術先進、威力大、性能優良的坦克炮。在1982年爆發的以黎戰爭中,以軍裝北約標準105毫米坦克炮的“梅卡瓦”1主戰坦克,擊毀了眾多阿方的T-72坦克,就足以說明這種炮的威力。它是一種線膛坦克炮,抽氣裝置裝在身管中部,而國產100毫米線膛炮抽氣裝置裝在炮口處。59-2式坦克的彈藥基數由34發增加到38發。由於彈藥基數增大,59-2式坦克的炮彈布置也作了相應調整:在戰鬥室車體左側甲板上增加3發,車體右側甲板上增至2發,其餘位置不變。
再看看戰鬥室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從國外引進的戰鬥室自動滅火抑爆裝置,配有高靈敏度的光學探測器和微處理機系統,具有兩次抑爆和四次滅火功能,能在10毫秒內自動探測出侵入車內的破甲彈高能射流並發出控制信號,啟動滅火瓶在60毫秒內實現抑爆,從而防止了坦克中彈後的二次效應對車輛和乘員的傷害。
最後看看VRC-8000型坦克電台。VRC-8000型坦克電台,是一種跳頻、可加密多信道坦克戰術通信電台,是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坦克戰術通信電台。它具有通過跳頻擺脫敵方電子干擾、對通信內容自動進行加密、並具有兩千多個波道供選擇和變換的性能優良的電台。它採用了頻率合成技術,電台內裝有微處理機,可預置10個波道,可便利地轉換功率,通信距離達到35千米(59坦克所裝A-220電台,通信距離為16千米)。59-2坦克安裝這種電台後,使其通信對抗能力、通信保密能力等大幅度提高。
59?D2式指揮坦克是與59-2式中型坦克同時研製的。它與59-2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區別是安裝了2部VRC-8000型坦克電台,並相應減少了兩發炮彈。
59-2式中型坦克的改進成功,使老59式中型坦克真正煥發了青春活力,它標誌著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裝備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從技術上說,59-2坦克也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是第一種實裝到部隊並能與國外二代坦克在火力上相抗衡的坦克,它是第一種通信能力與當時世界水平差距不大的國產坦克。

59-2式中型坦克主要戰技性能

戰鬥全重:36.2噸
乘員:4人
車長(炮向前):9.235米
車寬(帶裙板):3.270米
車高(至炮塔頂):2.218米
單位功率:10.6千瓦/噸
單位壓力:79.6千帕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線膛坦克炮
輔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機槍、7.62毫米並列機槍、7.62毫米航向機槍
彈藥基數:105毫米炮彈38發、12.7毫米機槍彈500發、7.62毫米機槍彈3000發
裝甲類型:炮塔鋼鑄造裝甲、車體鋼裝甲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