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
一是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裝了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和73式雷射測距機。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發命中率,並縮短了瞄準時間,結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沒有火控系統,“判距靠炮長的眼睛、射擊靠射手經驗”的歷史。二是增裝了並列機槍彈和高射機槍彈壓彈機。原59坦克的並列機槍彈要靠乘員人工壓裝,費時、費力不說,時間長了弄得手生疼。改進後,機槍彈可以半機械化壓裝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時、省力。
三是在車外增裝了紅外大燈。坦克駕駛員都怕夜間用夜視儀駕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視儀看不清而且失真。改進後的59-1坦克,在車外左側翼板前部增裝了1個80瓦的6610型紅外大燈,提高了紅外照度,這就改善了駕駛員使用夜視儀觀察的效果。
四是增裝了操縱系統液壓助力裝置。過去駕駛員在行駛中拉操縱桿著實是不容易,需要幾十斤的拉力,一開幾個小時,誰也受不了。改進後的坦克增裝了轉向操縱系統液壓助力裝置,駕駛員操作起來明顯輕便靈活。
五是增裝防滑履刺。過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駛前,為防滑需要乘員把履帶拆開,然後隔幾塊履帶反裝一塊(履帶刺朝下),最後再把履帶結合起來。當過坦克兵的都知道,調履帶可是件苦差事,四個乘員忙乎一二個小時,累得是滿頭大汗,寒冬臘月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現在好了,改進後的59-1坦克,在左側翼板上排氣管後方加裝了1個儲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時直接將防滑履刺加裝到履帶上即可,給三北地區及高寒高原地區的坦克兵們帶來了“福音”。
六是在非指揮坦克上增裝一根偽裝天線。這主要是吸取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教訓。改進後的59-1坦克,在非指揮車的炮塔頂甲板後部增裝1根偽裝天線,使敵人難以分辨戰鬥坦克與指揮坦克。
七是安全門改為三點支撐式向外開啟的圓形門。安全門就是坦克兵們在車輛中彈等緊急情況下,隱蔽迅速脫離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稱它為“逃生門”。老59坦克的安全門要打開四個把手並向內拉開,而且火炮要轉一角度乘員才能從車內鑽出去,很不方便。改進後變成三個把手並向外推開,這樣不論火炮處於什麼角度,乘員都可以迅速鑽出去。
八是加裝了空氣瓶充氣裝置。老59坦克的高壓空氣瓶,用幾次後就沒氣了,保養時要拆下來送到修理分隊去充氣,費事又麻煩。更要命的是,一旦在戰場上電瓶電壓不足,高壓空氣瓶又沒氣,坦克根本就別想動彈了。改進後的59坦克,在高壓空氣瓶連線管上增裝了1個充氣接頭,可利用火炮雙向唧筒向空氣瓶充氣。這樣,作戰中就可以邊打炮邊充氣了。當然,平時還得拆下來充氣,但改進一下還是好多了,起碼不用擔心在戰場上關鍵時刻“沒氣”了。
九是增裝了發動機機油失壓報警器。老59坦克經常出現發動機機油管、水管破裂而造成發動機燒毀的事故。所以,駕駛員開起車來總是提心弔膽的,得經常扭頭去看位於一側的儀錶板,很不方便,也不放心。改進後的59-1坦克,加裝了油壓感測器、油壓指示器、報警器和指示燈等,一旦油管爆裂等原因造成失壓,會自動報警。
十是增裝了摩托小時計。由於坦克的工作環境惡劣、負荷大,所以坦克發動機“壽命”要比一般車輛的發動機壽命短得多。所以,準確記錄坦克發動機的工作時間,是乘員的一項重要工作。但老59坦克沒有自動記錄摩托小時的裝置,駕駛員只好用鐘錶等手工記錄,既不準確,也費事。改進後的59-1坦克,增裝了摩托小時記錄儀,可自動記錄發動機累計工作時間,也用於駕駛員計時。
不難看出,59-1式中型坦克的改進項目,注重了改善乘員的工作環境,改進之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說明我國坦克的設計,更加注重人機工程。59-1的改進成功,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老裝備的戰鬥力,而且為以後我國坦克裝甲車輛的設計和改進摸索了經驗。
另外,59-1式中型坦克還進行了二期改進、三期改進,還試製了防護試驗車。其二期和三期改進主要是改進坦克的防護能力。後續改進型車,相應地在炮塔上加裝了柵欄式禁止裝置,車首和炮塔前部加裝了複合裝甲等。
59-1式中型坦克主要戰技性能
戰鬥全重:36.3噸乘員:4人
車長(炮向前):9.239米
車寬(帶裙板):3.320米
車高(至炮塔頂):2.218米
單位功率:10.5千瓦/噸
單位壓力:79.9千帕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線膛坦克炮
輔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機槍、7.62毫米並列機槍、7.62毫米航向機槍
彈藥基數:100毫米炮彈34發、12.7毫米機槍彈500發、7.62毫米機槍彈3000發
裝甲類型:炮塔鋼鑄造裝甲、車體鋼裝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