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160毫米迫擊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是在蘇聯M-160式160毫米迫擊炮的基礎上研製的迫擊炮,炮彈由炮尾填,配用M式炮架和絞車,最大公路牽引速度為50公里/小時。於1956年投入批量生產。

基本信息

56式160毫米迫擊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是前蘇聯M-160式160毫米迫擊炮的仿製產品,1955年,南京307廠接到試製蘇制M-160型16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的任務,年底,鍛件、熱處理件開始加工;1956年2月機械件開始加工,1956年6月29日,首門樣炮裝配完成,當年7月1日進行實彈測試,當年9月21日通過定型測試,開始量產。

該炮由炮尾裝填;配用M式炮架和絞車,最大公路牽引速度為50公里/小時;火炮彈丸威力較大,但射程不足;火炮機動性較差。56式160毫米口徑迫擊炮首戰金門炮戰,一個營12門56式迫擊炮進駐小嶝島,對小金門、大擔島、二擔島島上目標進行打擊。郝伯村將軍對該炮做出了:射程可與美制M101型榴彈炮媲美的評價。雖然機動性差。發射速率較慢,但炮彈威力頗大,形成的彈坑有一人多深,國軍很多隱蔽在山背面的陣地都被56式160mm迫擊炮摧毀。從1971年至1974年,沿黃河地區駐軍先後派出多個56式重迫擊炮連執行防凌任務。

1984年我軍收復老山後,根據實戰需求,已經退役的56式重迫擊炮重新服役,重點打擊越軍堅固工事和屯兵洞。1986年6月30日,八里河東山前線,某重迫擊炮連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耗時1小時40分,實施壓制和破壞性射擊,耗彈40發,曾出現破壞射擊中一發炮彈擊殺40名越軍官兵的紀錄。該炮曾在1984年7月12日大戰前夕,對越軍潛伏地域進行2輪炮擊,取得擊斃2名越軍營長在內的大批越軍官兵,重創其潛伏部隊的戰例。

口徑:160毫米

行軍狀態長:4860毫米

行軍狀態寬:2030毫米

行軍狀態高:1600毫米

戰鬥狀態全炮重:1290千克

行軍狀態全炮重:1470千克

炮身重:225千克

炮架重:805千克

座鈑重:260千克

炮身長:3870毫米

榴彈全彈重:41.14千克

裝藥號:7

初速:268~344米/秒

射速:3發/分

持續:1發/分

最大射程:8300米

最小射程:750米

高低射界:50度-80度

方向射界:24~78度

射角50度時:左右各12度

射角80度時:左右各39度

彈藥基數:40發

殺傷面積:63×36平方米

牽引長:10.4米

牽引工具:嘎斯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