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反艦飛彈

542反艦飛彈

542反艦飛彈(英文:542 Anti ship missile ,又稱:KS-1反艦飛彈),是中國引進研製的一種飛航式反艦飛彈。該飛彈前身是蘇聯KS-1岸艦飛彈。

發展沿革

蘇聯KS-1(542)機載反艦飛彈 蘇聯KS-1(542)機載反艦飛彈

中國為建立強大海防,在1956年10月成立了專門的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其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利用社會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這個方針顯出東方人的狡詰和含蓄,中國人早就瞄上了蘇聯最先進的KS-1型反艦飛彈。1957年9月,聶榮臻帶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到蘇聯談判,要求蘇聯對中國的飛彈事業提供援助。10月15日雙方簽定了協定。協定規定蘇聯在1961年前,向中國提供四種飛彈,其中包括KS-1岸艦飛航式飛彈。1957年10月15日中國又派出蘇振華率領的海軍代表團赴蘇談判提供飛航式飛彈。1958年2月4日,中蘇簽定了協定,包括蘇聯向中國提供542岸艦飛彈,544艦艦飛彈,1060潛地飛彈。所謂542就是蘇聯的KS-1飛航式岸艦飛彈,而544則是後來震驚世界的“冥河”式飛彈。1060潛地飛彈發展成了共和國核威懾力量的JL飛彈。在簽定提供飛彈技術的同時,還簽定了蘇聯向中國提供629艇,205艇和183P艇的協定。這就是當年所謂的“三彈三艇”協定。當時的蘇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也希望中國形成強大的海防體系,解除來自其遠東地區南翼的威脅。1959年中期開始,蘇聯向中國先後運送了飛彈和相關技術資料圖紙等 。

542反艦飛彈,蘇聯編號是KS-1 ,西方國家編號為SSC-2b,其外形類似一架米格-15戰鬥機,其裝有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達100千米,1953年開始研製,1956年服役。其實這種飛彈就是米格-15戰鬥機的衍生產品。蘇聯向中國交付這種飛彈時還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過面。西方國家通過偵察照片等一些蛛絲馬跡,知道有這種飛彈的存在 。

自從1961年仿製542岸艦飛彈下馬造成空白後,重要頻海城市和港口依舊要部署大量的岸防炮兵 。

技術特點

542反艦飛彈 542反艦飛彈

542飛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一種反艦飛彈,分為岸艦型和空艦型,全彈重2.7噸,彈長7.9米,彈徑1.2米,翼展4.2米,該彈的氣動外形參照米格-15戰鬥機。有人以為該彈是直接以真正的米格-15戰鬥機改裝而來,其實並非這樣,米格-15戰鬥機的機長10米,翼展8米,空重3.6噸,比542飛彈大得多。不過542飛彈的前四枚樣彈倒是設計為有人駕駛型,其戰鬥部艙改為飛行員座艙,從1952年初開始進行了150次有人駕駛飛行後,才於1952年5月開始實彈發射。1953年該彈進入蘇聯海軍航空兵服役。北約將其命名為AS-1“狗窩”飛彈。

542飛彈採用機頭進氣,安裝一台自重670公斤的RD20(生產型為RD-500K)彈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1500公斤,能夠連續工作5分鐘,這樣能夠以0.9馬赫的高亞音速飛行至最大有效射程約100公里,如果以高空投放,加上發動機無動力段飛行,該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50公里 。

542飛彈配備一個重達800公斤的聚能破甲戰鬥部,能夠以聚能撕裂戰列艦的厚重裝甲,單發擊沉一萬噸以上艦船,也能夠摧毀數萬噸的重型戰艦。當時美國最先進的7萬噸級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命中一發542飛彈,就會立即喪失戰鬥力,而普通的數千噸的巡洋艦或驅逐艦,542飛彈甚至可將其炸為兩截 。

542飛彈的控制系統比較原始,屬於典型的第一代反艦飛彈,初始段採用預置指令配合無線電高度表控制,助推起飛後2秒,助推器脫落,飛彈自動爬升到300米高度平飛,中間段為無線電指令制導,可修正彈道,末端為半主動雷達制導,由岸上或機載雷達負責照射目標,這種制導體制限制了飛彈的射程,不能超過海岸制導雷達的照射距離。

542反艦飛彈方案演變(有人上、無人下)示意圖 542反艦飛彈方案演變(有人上、無人下)示意圖

儘管542飛彈的理論射程相當大,是當時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反艦飛彈,但由於該彈使用中段無線電指令,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這種制導體制存在因射程加大而精度下降的缺陷,所以542飛彈的常用射程都在視距內,也就是30~35公里之間。

542飛彈不能夠做大俯角俯衝,彈道曲率極小,只能進行直線小角度下滑飛行,如發射高度為5000米,發射距離為70公里,平均下滑角只有4°。岸基型的542飛彈則存在末端下滑角和精度的矛盾,飛彈極易打偏,末端的命中點,要么打高了,命中敵艦的上層建築;要么打低了,落入敵艦旁邊的大海,沒有命中敵艦,造成近失彈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