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總序
叢書總序
何蓮珍
(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中國的英語教學近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回溯歷史,我國的外語教學即便從清代最早培養譯員的京師同文館算起也不過100多年的歷史。期間受西方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影響,我國的外語教學經歷了從傳統語言教學到結構主義教學到交際法教學的轉變,教學的重點也經歷了從知識的傳授到技能的培養到交際能力的培養的轉變。
![何蓮珍教授](/img/0/582/nBnauM3X1gjM3czM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現任耶魯大學校長理察·樂文(Richard Levin)教授對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兩條有益的經驗,令人深思。樂文教授強調要拓寬跨學科的廣度,培養批判性的思維。前者是要開展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後者是要打破思維定勢(thinking set),這兩者是中國學生創新能力持續發展的基礎。
無獨有偶,早在1928年,同樣是耶魯大學。著名的耶魯大學報告提出了“頭腦的紀律”和“頭腦的家具”驚人之說:專業知識就像腦袋裡面裝進的家具。在迅速變革的世界當中,從長遠來講並沒有太多的價值;學生成功需要的是頭腦的紀律或者說思考的框架,讓他們適 應變化的環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成為主動學習或自覺學習的獨立思考者,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
在國內外這種教育背景之下,“怎樣學習英語”這個古老的話題似乎又有了新的含義。在我看來,學習英語至少有以下兩大要素是要銘記在心的:
打好語言基本功是英語學習的第一要素。紮實的語音基本功是成為國際化人才的關鍵。語音基本功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語法知識、辭彙知識等。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我認為辭彙學習不僅要在廣度上下功夫,更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語言技能包括領會式技能和復用式技能,兩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語言基本功還包括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但不僅僅是語言能力,還包括語篇能力、語用能力,一個具有交際能力的學習者不僅能使用語法規則組成語法正確的句子,而且知道何時何地對何人使用這些句子。
擴大知識面是英語學習的第二要素。英語中有句俗語:“A 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中文意思指的是“樣樣通一點,樣樣不精通”,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萬金油”。作為一個英語學習者,我認為需要有一種成為“萬金油”的精神。英語學習者要擴大知識面,千萬不要為學英語而英語,要多方面、多途徑地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了解目標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和科技等方面的情況,更需要深入了解本國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從而讓自己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橋樑,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恐怕沒有人會否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除了語言天賦之外,良師的指導和教材的輔助也是功不可抹的。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英語教學已實現了從“單純掌握英語語言工具”到“獲取信息、有效交流、甚至搶占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的轉變,許多英語新課程也都注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過去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學會思辨、學會批判、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了過於狹窄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定位,關注通才教育和素質教育。國內英語教材在國際化視野下實現了內容的最佳化與整合,從單一到多維,從單項到立體,從語言知識到文化意識,從語言技能的輸入到專業案例的實操,教材的多元化可謂精彩紛呈,勢在必行。
暨南大學出版社與時俱進地研發並策劃了這套由陸道夫教授、王哲博士主編的“21世紀多維英語規劃教材”,就是在上述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基礎之上,經過英語專家教授把關、一線教師教學實踐體驗、多輪課堂教學檢驗的一次大膽嘗試。
![陸道夫教授](/img/7/de1/nBnauM3X4cjM2ID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叢書總篇目
1.《商務英語談判教程》
2.《新編會展英語實務》
3.《醫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新編》
4.《醫學英語SCI論文寫作教程》
5.《法律英語翻譯教程》
6.《西方文化英文經典選讀》
7.《中國文化英譯經典選讀》
8.《英美經典短篇小說閱讀教程》
9.《大學英語人文通識讀本》
10.《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教程》
叢書總編簡介
陸道夫,安徽六安人。文學博士。英語語言文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語系留學,現為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發表論文、譯文近40篇,出版各類著作12部,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項目4項。代表成果有《文本、客群、體驗——約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研究》、《英語名篇誦讀菁華》、《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教程》、《亞文化:風格的意義》、《西方民俗傳說辭典》等。
王哲,山東臨沂人。文學博士。英語語言文學副教授,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發表論文近20篇,主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0餘部,譯著6部。主持廣東省“151”工程項目,中山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高級商務英語》等。代表成果有《新時代互動英語:新聞英語視聽說》、《新世紀研究生英語教材》、《新發展研究生英語視聽說教程》、《線上英語教程》等。
![王哲博士](/img/f/3f5/nBnauM3XxUTNwMT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教材內容簡介
1.《西方文化英文經典選讀》(陸道夫、王哲主編)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其名篇《論讀書》(Of Studies)中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明辨,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知識塑造性格。然而,在我國當下物化的商品時代,閱讀卻變成了少數人的一種奢侈活動,“閱讀危機”正一步一步地向我們襲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暢銷書、精美畫報、通俗期刊等為主要閱讀對象時尚“淺”閱讀越來越受到都市白領和在校學生的追捧,各類形形色色的所謂“升職記”、“行銷三十六計”、“商戰孫子兵法”等圖書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我們國民的年平均閱讀量只有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幾十分之一,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近年來,國內不少部門的有識志士呼籲要重視閱讀,培養閱讀,特別是要閱讀人類文明積澱下來的先哲聖賢們的經典之作,以期拯救時代的“閱讀危機”。國內許多大學也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西方文化經典閱讀之類的課程或者納入到英語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或者納入到大學英語、研究生公共英語等課程體系,或者納入到全校性的人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充分顯示出了作為思想工廠機的大學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高度重視和社會責任感。
為了滿足教學之需,我們聯合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大學等一線老師,嚴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要求》(試行)的要求,編寫了這本《西方文化英文經典選讀》。旨在對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家、理論流派、宗教傳統、歷史變遷、經濟變革等經典名著作一次縱向考察和深度盤點,讓學生通過仔細研讀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經濟、社會、倫理、法律、科學、歷史和宗教思想等名篇名著,掌握批判性的閱讀技巧,學會模仿大師們的思維方法,用證據和邏輯去有效地組織材料、陳述觀點、表達自我,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img/0/e62/nBnauM3X0QTNxgT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通常情況下,英語專業的“西方文化經典閱讀”課程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開設。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或研究生英語教學則可視學生英語的實際水平,在大二下學期或研究生第一學期開設。由於閱讀經典原文是實現本課程教學目標的根本保障,因此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不同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酌情增減閱讀量。為了加深學生對經典原文的深刻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主講教師可以每3到4周增加一次討論課,每次安排4—5名學生選擇本單元中的名家名篇,圍繞“問題思考”中提出的問題,作10-15分鐘的學術報告,並展開提問和小組討論。
該課程的考核主要以形成性的評估為主,終結性的評估為輔。形成性的評估包括學術報告、學期論文、小組討論、讀書筆記、閱讀摘要等。形成性的評估旨在考察學生的組織能力、思辨能力和學術寫作能力;終結性的評估主要以閉卷考試考察學生對西方著名思想家、思想名著和相關文化背景的了解熟悉程度。
2.《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教程》簡介(陸道夫主編)
本書針對目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實際需求,重點講解了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基本概念、格式規範、框架布局、選題策略、資料篩選、筆記研讀、文獻資源和評價標準等;對目前國內英語專業的五大主流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和研究視角作了詳盡細緻的綜述,提供了具體的論文選題參考和寫作過程指導。各章節之間既相互聯繫,又自成體系,讀者可以按需選讀,為己所用。全書深入淺出,簡明有效,富有啟發性、針對性、實用性、指導性。
![](/img/7/5a4/nBnauM3X3MTN4Aj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教程》打破了一般同類教材的編寫方法,以篇帶章。既有規則講解,又有例文演示點評,把枯燥乏味的寫作規則與學術規範融入到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去,編者們能夠把自己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帶進教材編寫之中,從而使本教材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學中促寫”的編寫宗旨。
《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教程》一書的創新點主要表現為“專題篇”和“例文篇”兩大模組,是目前國內同類教材中為數不多的創新。“專題篇”對英語專業近年來在文學、語言學、翻譯學、文化學、英語教學等五大主流領域的研究熱點、寫作趨勢、寫作要求、參考選題和文獻資源等做了較為中肯的分析、梳理和盤點。“例文篇”則精選了五個不同方向的學生論文例文,並以專家的眼光,逐段逐節地給予精彩的點評和分析,從而便於學生研讀模寫,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克服眼高手低的壞習慣。
3. 《大學英語人文通識讀本》(張舍茹、陸道夫編著)
本書分為“人文通識篇”、“文化禮儀篇”、“文化辭彙篇”三大模組,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勾連,不僅涵蓋了英、美、澳、新、加五國在地理概貌、歷史背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技動態、文化教育、體育娛樂、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各方面的人文知識,而且包含了希臘神話、聖經文化、歐關等文學名著中出現的文化辭彙,如習慣用語、成語、歇後語、諺語、格言的文化掌故和背景溯源。了解、學習並掌握這些人文通識,有利於扭轉我國當下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證書驅動型學習和語言工具型訓練的流弊,有利於我國外語學習者明辨由於文化差異而導致的各種各樣的“文化休克”和文化誤解,從而避免那種懷揣各種英語考試等級證書,卻難以和外國人進行得體、有效的文化溝通的尷尬局面。本書梳理盤點的15種西方社會文化思潮也英語通識教育必不可少的。這些思潮包括:文主義思潮,古典主義思潮,啟蒙主義思潮,浪漫主義思潮,批判現實主義思潮,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思潮,弗洛伊德主義,女權主義思潮,結構主義思潮,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當代自由主義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後現代主義思潮,後殖民主義思潮。
![](/img/e/689/nBnauM3X4gTM3Mj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4.《英美經典短篇小說閱讀教程》(陸道夫、肖向陽主編)
近年來,關於英美短篇小說選本的編寫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傾向,一是國外編選者求全求新的傾向,結果卻加大了選本的分量和範圍;二是國內編選者求短求小的傾向,結果卻割捨了不少經典名篇。針對我國大多數高校目前英美文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本書最終決定了以下幾個編選原則:
首先是選擇在英美國文學史中最有影響的作家及其最有代表性的經典的作品。真正經受時間與歷史考驗的經典作品,是可以久讀成誦,值得學生們學習模仿的精品。
其次是注意收選目前國內已出版的文學選本通常沒有收選的重要作品,儘量少收各種選本集中收錄的經典小說。為了與時俱進,我們儘可能多收一些現當代作家的作品,讓學生和讀者對當代短篇小說的創作趨勢有大致的了解。
最後是保持選文作品的完整性。讓學生通過完整的小說閱讀,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力、鑑賞力、思辯力、分析力。
![](/img/e/599/nBnauM3X1YTO4Uj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5.《醫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新編》(蔡耿超、許瑾主編)
本書以人體生命的自然歷程為線索,分為生命篇、疾病篇及保健篇三大模組,包括生育、人體機能等總計八章,每章包含內容相關的視(音)頻四至七個不等,總體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容體系。全書以極其生動的醫學視(音)頻為構建材料,真實再現、演繹生命的神奇,其中適當滲透了醫學英語詞根詞綴的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科普性與學術性兼備。通過寓教於樂、深入淺出的形式,力求克服醫學知識晦澀難懂乃至枯燥的難點,創造相對宜人的學習氛圍。
![](/img/9/4db/nBnauM3X0YjNygjNxADO4kzM0MTM1IjN5IDMwADMwAjMxAzLwg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