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見習的現實主義在經過一段相對沉寂的階段後,也在醞釀變化。新寫實文學便是其尋求突破與超越的結果,它既是對當時的尋根文學與先鋒文學疏離當下現實和讀者大眾的反撥,也是對現實主義關注現實這一文學精神和寫實手法的承接、變異和深化。從這一時期的文學整體狀況來看,現實主義思潮不再“獨尊”,但卻變成了一種更為開放開闊的形態,以寫實為主並對多種藝術手法加以兼容,表現出其豐富複雜性。這在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的一些長篇小說,如王蒙的《活動變人形》和劉心武的《風過耳》,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賈平凹的《廢都》,張偉的《古船》和陳忠實的《白鹿原》等,可以更為清楚地看出“以一總多”的藝術形態和風貌。
相關詞條
-
軟現實主義
軟現實主義是一種解讀現實世界的藝術學說,是關於“軟現實”的主義,而不是軟的“現實主義”。是對主流藝術中的革命現實主義和當代藝術中的批判現實主義的超越。軟...
產生背景: 主要理論文章及作品: -
現實主義法學
現實主義法學,是西方法學領域的一種重要的法學思想,它同形式主義法學、實證主義法學、後現代法學等一起,構成20世紀西方法學的主要流派。在英語中,現實主義法...
發展歷程 定義表述 發展四個階段 界定標準 -
玩世現實主義
“玩世現實主義”(CynicalRealism),作為一種以繪畫為主的中國當代美術潮流,始於20世紀90年代。1991年畫家方力鈞、劉煒在一次展覽上推出...
代表人物簡介 代表作品賞析 玩世現實主義者心理試析 -
美術思潮
從動態的角度指一定歷史時期內廣泛影響人們美術活動的觀念體系。人們從事美術創作與批評,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參照某種觀念體系,從而進行對題材的選擇、對風格的追求...
美術思潮 20世紀初期“美術革命”思潮 -
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Realism),又稱“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的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認為現實主義關...
產生 知名作家 理論涵義 國際政治 秩序模式 -
現實主義戲劇
現實主義戲劇,是指19世紀下半葉,歐洲文學與藝術中現實主義占據主導地位以後興起的一種戲劇運動和流派。代表人物有德國的G.豪普特曼,英國的蕭伯納、J.高爾...
現實主義戲劇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現實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從此,法國資產階級取得了統治地位;1832年英國實行了議會改革,英國...
起源 基本特徵 藝術手法 十九世紀 二十世紀歐美發展 -
新思潮派
文學流派之一,又稱新現實主義或新技巧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日本繼白樺派之後興起。通常指第三次(1914)和第四次(1916)復刊的《新思潮》雜誌的...
概觀 特點 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 相關條目 -
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特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是在繼承以往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現實主義是批判”的...
作家作品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