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電話“黑卡”, 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並被不法分子利用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行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自2013年9月實施電話實名登記制以來,中國新入網用戶基本實現了實名登記,近1億未實名老用戶完成補登記。然而,因把關不嚴、存量較多等因素,非實名電話卡仍多達1.8億戶,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欺、組織恐怖活動的機會。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公安部、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工作方案,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國範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向電話“黑卡”揮出重拳。 公安部統計,2013年通訊信息詐欺發案30萬餘起,民眾損失100多億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77%、25%,其中使用網路改號電話作案的占90%以上。

行動背景

加強網路信息保護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和《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25號),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已於2013年9月1日起全面實施。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實名電話“黑卡”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欺、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犯罪成本低,有關部門追查困難,嚴重侵害人民民眾合法權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

非法活動猖獗

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不法分子和非法機構利用‘黑卡’沒有使用者身份登記特點,進行非法交易、詐欺、廣告、色情傳播或恐怖活動等非法勾當。黑卡”在刑事案件追蹤罪犯方面給政府監管帶來空前困難和麻煩,嚴重威脅社會公共秩序和安全。

2010年,中國提出手機實名制;

2013年,中國提出不能再對運營商和各地非法電話企業縱容;

2014年,中國提出“切斷利益鏈”;

2015年,中國出拳聯合整治。

泛濫根源

‘黑卡’如此泛濫根源還在基礎電信運營商。運營商為打擊“黑卡”採取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和相關措施,但基於傳統業績考核制度,基層運營商往往陽奉陰違,向社會發放部分非實名電話號碼卡或延緩老用戶實名制的過程,以提高業務量和收入。

詐欺案例

案例

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2015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電話詐欺2013年掠走中國國人100億 運營商獲利10億

實施電話詐欺需藉助兩條渠道,一是通信線路,二是銀行網路。

公安部統計,2013年電話詐欺發案30萬餘起,民眾損失100多億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77%、25%,其中使用網路改號電話作案的占90%以上。

運營商在這個“詐欺蛋糕”中獲得10%的利益,銀行則在這個蛋糕中獲得3%的利益,為了這13%的利益,事主需要付出100%的代價。

兩大問題

1、運營商問題

網路改號電話泛濫成災;捆綁電話業務管理混亂;一些員工非法出租網路電話線路參與犯罪;手機實名制未落實,警方每打掉一個電話詐欺團伙,都能繳獲成百上千張無記名手機卡,僅溫州一家淘某店,每年銷售的電話卡就達3 0 0萬張,都無需實名登記;

2、 銀行問題

銀行卡發卡泛濫、實名制未落實,深圳偵辦“4·4”被騙2264萬元一案中,繳獲1720張作案用銀行卡,無一張是實名辦理登記。台灣警方經常發現從大陸運來一整包一整包的銀行卡;銀行網路在境外轉賬、分解資金毫無限制,贓款數分鐘內在境外被捲走。

電話詐欺團伙如何煉成?

跨境電話詐欺犯罪集團的“老大”是團伙總頭目,以台灣人為主,一般的組成是“合夥股東”。

團伙總頭目分別“單聯”以下幾方:與網路電話技術保障組聯繫,獲得通訊支持;與話務團伙窩點聯繫,並出資組建;與取款頭目聯繫,監控詐欺款動向;與洗錢組聯繫,詐欺成功之後立刻獲得分成。

根據公安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電話詐欺犯罪已演化為3個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產業鏈,團伙運作變成了體系運作,原來取款的發展坐大為地下錢莊,專門負責替若干個詐欺窩點轉取贓款;原來做技術維護的發展坐大為電話線路“供應商”,專門負責租賃伺服器,在網際網路上搭建詐欺網路平台並與傳統通訊網對接,提供任意改號、群呼群叫服務和線路維護,出租給若干個騙子使用;原來撥打詐欺電話的,專司騙術,負責設窩點,撥打電話誘騙百姓上當。也就是說,電話詐欺犯罪一般由3個相對獨立的犯罪主體組成,每實施一起詐欺案件都需這3個犯罪主體合作完成。三個團伙之間大多互不見面,以租金、提成等金錢為連線紐帶。

幾通電話如何騙得受害人轉賬?

話務團伙窩點專業到什麼程度?如果事主回撥會有電話錄音自動回復,在通話過程中甚至有“情景配音”

為什麼人們會將錢轉到一個素不相識人的賬戶?陳偉才列舉出最普遍的詐欺手法—“郵包涉毒”,過程大概如下:事主接到一個固定電話號碼呼叫,被告知“你有包裹,但是地址不詳,無法送達,如有疑問,請回撥×××號諮詢(一般是單號或固定電話號碼)”,如果事主回撥,就會與詐欺團伙接上線。

然後,事主會被告知“資料不詳,報上姓名以便核對”。然後,下一個話務員撥通事主電話,謊稱是警方“發現包裹涉毒”。隨後,“檢察院”、“法院”的電話陸續撥入,最終告訴事主“如果你不是涉毒,就是個人信息被冒用”,以“你的賬戶已經被犯罪分子操控”等理由,說服事主將錢轉到“國家銀行管理局有公檢法監控的安全賬戶”,這個“安全賬戶”,其實就是詐欺團伙收錢的賬戶。

通過連續五六個不同“角色”的電話接入,並且全部都是顯示當地官方號碼,事主通過撥打114“核實”之後,信以為真,將錢匯入指定的“安全賬戶”,最終上當受騙。

操辦這個流程的是“話務團伙窩點”,這個團伙一般由約20人組成,全部是團伙頭目從中國各省份招聘回來的,統一培訓,在每次詐欺中,每個人只扮演一個角色,可謂絕對專業。

話務團伙窩點一般布點在東南亞各地,全部從大陸招聘到當地進行專業培訓和專業角色扮演,比如“公安”打過來,背景音樂會聽到其他“公安”也在打電話“處理警情”。

騙到錢後如何“逃避”銀行凍結?

台灣街頭,團伙里的機車手一接到指令,就奔向各個有中國銀在線上的銀行網點取錢。

顯示“官方電話”為何會是騙子?

團伙技術人員遠程進入中國程控網,將境外網路電話顯示號碼修改為“官方電話”

為什麼來電顯示為公檢法部門的“官方號碼”,卻是“詐欺電話”?完成這項統籌工作的是“網路電話技術保障組”。這個保障組通過向掌控電話資源的團伙購買或承租電話網路資源,“資源”最初的源頭來自運營商,一級運營商一路向下發展至二三四五級運營商甚至個人,最後“保障組”從他們手上購買“資源”,並向話務團伙窩點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撐。

根據中國公安部門的統計,境外改號網路電話進入中國大陸的渠道有三個:一是通過廣州、上海、北京三個國際連線埠局落地進入中國程控網。如“9·28”專案,特偵組共截獲2400萬條詐欺電話數據,這些改號的網路電話,就是騙子經新加坡電話公司、香港某某800公司在廣州國際連線埠局聯通公司對接落地。

二是各地電話企業違法開辦網路電話業務,將境外改號詐欺電話落地對接進入程控網。如“3·10”專案,特偵組截獲84萬條詐欺電話數據,這些改號的網路電話,都是騙子經廣東某某聯通公司、廣州某某連線埠局聯通公司落地打進百姓家。

三是鐵通 公境外某某公司非法落地境外改號電話並接入內地程控網。如“10·11”專案,特偵組僅半年時間就截獲2100萬條詐欺電話,這些改號為境內公檢法機關號碼的網路電話,都是從鐵通香港某某公司落地,通過各捷運通公司進入程控網。

案例

罪惡借“黑卡”遁形

2014年的一天,安徽孔大叔接到自稱其兒子美國留學同學的電話,一番花言巧語之後孔大叔被騙匯款15萬元。後經公安機關長期艱苦偵查,抓獲一個利用“黑卡”詐欺團伙,據介紹,該團伙平時利用100多張“黑卡”進行各類詐欺犯罪。

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看似普通的小小“黑卡”,在不法分子手中就變成了“致富利器”,直戳用戶軟肋。

數以億計未經身份登記的“黑卡”在社會上流通,其使用者好似披了一件哈利波特的“透明衣”,逍遙在法律監管之外。

“不法分子和非法機構利用"黑卡"沒有使用者身份登記特點,進行非法交易、詐欺、廣告、色情傳播或恐怖活動等非法勾當。”聯友電訊首席分析師曾韜告訴記者,“黑卡”在刑事案件追蹤罪犯方面給政府監管帶來空前困難和麻煩,嚴重威脅社會公共秩序和安全。

專項整治

2015年1月5日,中國電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公安部、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國全國範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堅持依法打擊和源頭治理相結合,堅持管理措施和技術防控相結合,通過強化電話“黑卡”源頭防範、加大黑卡發現力度、從嚴處理電話“黑卡”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切斷電話“黑卡”流通渠道和利益鏈條,嚴厲打擊利用電話“黑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人民民眾合法權益,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

源頭防範

專項行動要求基礎電信企業和移動通信轉售企業(以下簡稱電信企業)通過聯網比對、配備和使用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利用專用移動應用程式等技術措施,提升對新入網電話用戶身份信息核驗能力,從源頭上防範產生電話“黑卡”。對於2013年9月1日前入網的未實名老用戶,基礎電信企業要在為其辦理新業務、更換電話卡時依法要求其進行補登記,但在補登記時,電信企業不得擅自加重用戶責任、要求用戶變更資費套餐等。電信企業要對以同一身份證件在一個省份內登記了5張以上行動電話卡等用戶為重點,通過核驗登記信息、回訪等措施,驗證用戶身份信息的準確性。

依法查處

專項行動要求各地通信管理局會同當地公安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執法檢查協作機制,加大對社會行銷渠道和流動商販售賣非實名電話卡、盜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虛假登記等違規行為的檢查力度。公安機關在偵辦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要注重發現和蒐集電話“黑卡”號碼信息。對於執法檢查及公安機關辦案工作中發現的電話“黑卡”,通信管理局要組織電信企業及時關停,並對流出渠道進行查處。

對電信企業及各類行銷渠道違反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的違規行為,通信管理局和電信企業要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規定,充分利用責任考核、行政處罰等手段,及時問責和處罰,公安機關要對涉嫌利用電話“黑卡”從事的違法犯罪活動及時進行立案偵查和依法打擊。電信企業要加強對用戶身份信息的保護,對違反《刑法》規定,將用戶身份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的電信企業及各類行銷渠道責任人,公安機關依法進行查處。

聯合執法

專項行動要求各級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健全聯合執法檢查、“黑卡”號碼信息通報、案件調查配合、法律責任追究協作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建立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協調機制,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辦公室,組織推進全國專項行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會同當地公安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當地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協調機制,負責協調推動本地區專項行動。

社會反應

誰在使用“黑卡”?

逃避監管、從事非法活動是“黑卡”使用者的共同特點,而由於“黑卡”的屢禁不絕,其所形成的各類危害仍在蔓延:

2014年3月,安徽宿州“3·11”網路販賣槍枝案中,涉案團伙利用1200多個非實名電話聯繫方式,以快遞的形式向社會兜售大殺傷力氣槍;

2014年12月,河北李某家人被人綁架,3名犯罪嫌疑人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若干個非實名號碼向李某索要2千萬元人民幣……

在證券市場,暗箱操作頻現、操縱橫行,“黑卡”服務著股票市場灰色地帶里的一舉一動,很多被查出“老鼠倉”的基金經理,手中都有很多部手機和非實名電話卡,操作著不同的股票帳號,進行著股市裡的罪惡勾當。

不僅如此,“黑卡”還經常被極端分子利用,在新疆等地區傳播反動恐怖信息;被刑事犯罪分子當做非法聯絡的捷徑;被不良廣告商作為大賺黑心錢的擾民手段。

“黑卡”不僅掩護了不法分子,也成為腐敗分子作惡的有力助手。業已查證的案件顯示,一些官員使用多個號碼,專門從事權錢交易。

屢禁不絕誰之責?

既然有如此種種危害,人們不禁要問,“黑卡”從何而來?又為何在“實名制”實施一年多後仍然得以存在?走走市場就能窺見端倪,“黑卡”泛濫的背後少不了運營商的默許。

“國家主導推動治理‘黑卡’專項行動,推廣實名制,此舉利國利民,但是這與運營商總部給地方分公司制定的業績考核之間有衝突,三大運營商必須做出調整,杜絕‘黑卡’。”項立剛說。

專家認為,監管部門應從源頭抓起,制定相應規定,對於基層運營商嚴管、嚴控和嚴罰;運營商總部也應重新調整電話實名制措施,並將其納入地方考核中來,社會各方面力量一起努力,讓“黑卡”無處遁形。

兩大建議

為從源頭和渠道上治理電話詐欺,建議:

1、兩高出台司法解釋:將出售、購買信用卡行為納入出售、購買偽造信用卡行為,按照刑法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處罰。

2、最高法通知各級法院依法受理、立案和審判涉及電話詐欺的民事訴訟。

由於用戶交付來電顯示費用,按電話條例要求,運營商應提供“準確的號碼”,而卻提供虛假號碼致用戶被騙,適用《侵權責任法》應負民事賠償責任。民事訴訟是“不告不理”,中國被騙用戶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並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證據包括:

1.民事訴訟狀;2 .身份證明材料;3 .銀行賬戶信息;4 .支付詐欺款項的憑證;5 .電話用戶資料;6 .與詐欺相關的簡訊、通話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