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門組織開展,涵蓋自然科學所有領域的重要進展,是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品牌項目。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和發布,日益得到科技界和全社會的關注。評選活動的開展為加強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普及,增進全社會對我國基礎研究工作的關注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6年2月25日,科技部發布“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

基本信息

項目介紹

獲獎項目獲獎項目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畫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終選兩輪投票選出。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2016年2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於淥在發布會上介紹,理論預言並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這一成果與另一項名為“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同為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並且這兩項研究都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後者還位列評選之首。

獲獎名單

一、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二、理論預言並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
三、揭示伊波拉病毒演化及遺傳多樣性特徵;
四、實現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測量;
五、探測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六、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
七、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基因表達與表觀遺傳調控特徵;
八、解析細胞炎性壞死的關鍵分子機制;
九、研製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劑;
十、實現對單個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探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