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門組織開展,涵蓋自然科學所有領域的重要進展,是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品牌項目。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和發布,日益得到科技界和全社會的關注。評選活動的開展為加強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普及,增進全社會對我國基礎研究工作的關注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截至2017年2月已舉辦12屆。2016年度其遴選程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所推薦的科學進展為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間正式發表的研究成果。

基本信息

項目簡介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畫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終選兩輪投票選出。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獲獎名單

2016年

一、研製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二、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
三、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種優勢的分子遺傳機制;
四、提出基於膽固醇代謝調控的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法;
五、揭示RNA剪接的關鍵分子機制;
六、發現精子RNA可作為記憶載體將獲得性性狀跨代遺傳;
七、研製出首個穩定可控的單分子電子開關器件;
八、構建出世界上首個非人靈長類自閉症模型;
九、揭示胚胎髮育過程中關鍵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機理;
十、揭示水的核量子效應

2015年

201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一、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二、理論預言並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
三、揭示伊波拉病毒演化及遺傳多樣性特徵;
四、實現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測量;
五、探測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六、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
七、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基因表達與表觀遺傳調控特徵;
八、解析細胞炎性壞死的關鍵分子機制;
九、研製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劑;
十、實現對單個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探測

2014年

一、闡明獨腳金內酯調控水稻分櫱和株型的信號途徑;
二、發現新生期心臟具有重新生成冠狀動脈的能力;
三、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既可提高產量又可降低環境成本的種植模式;
四、利用溶液法製備出高性能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五、合成出具有空前硬度和熱穩定性的納米孿晶金剛石燕山大學;
六、提出並證實極體移植可有效阻斷線粒體遺傳病的傳遞復旦大學;
七、利用極體高通量測序結果精確推演出母源基因組信息北京大學;
八、證實青藏高原通過下部地殼物質流動和上部地殼沿斷層塊體滑移兩種方式向東擴張;
九、利用納米限域的單鐵催化劑實現天然氣直接制乙烯;
十、發現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內細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體。

2013年

一、中國科學家積極應對新發H7N9禽流感病毒取得重要進展;
二、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清華大學;
三、利用原子力顯微鏡直接觀測到分子間氫鍵;
四、北京譜儀Ⅲ觀測到一種包含至少4個夸克的帶電粒子;
五、小麥A基因組和D基因組草圖繪製完成;
六、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小鼠體細胞誘導轉化為多能幹細胞;
七、合成出超硬納米雙晶立方氮化硼燕山大學;
八、研發出一種兼具大彈性應變、低模量和高強度的相變金屬納米複合材料中國石油大學;
九、基於等離激元增強拉曼散射實現單分子化學成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十、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多巴胺D2受體通過αB晶狀體球蛋白抑制神經炎症。

2012年

一、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載人交會對接;
二、可擴展量子信息處理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三、闡明二疊—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及其復甦模式和原因;
四、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
五、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
六、證實單倍體孤雄幹細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傳遞基因修飾的能力;
七、生態學試驗證實Bt轉基因棉花種植可促進對害蟲的生物控制;
八、解析出TAL效應蛋白特異性識別DNA的結構基礎;
九、揭示營養匱乏引發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十、發現利用倒置結構可提高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

2011年

一、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二、利用強雷射成功模擬太陽耀斑的環頂X射線源和重聯噴流;
三、將小鼠成纖維細胞成功轉化為功能性肝細胞樣細胞;
四、顯微光學切片層析成像獲取小鼠全腦高解析度圖譜;
五、出兼具低場高靈敏和高場大磁電阻的矽基磁電阻器件;
六、揭示梯度納米晶銅本徵塑性變形機制;
七、揭示Tet雙加氧酶在哺乳動物表觀遺傳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八、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石墨烯三維網路結構材料;
九、闡明冰期-間冰期印度夏季風變遷的動力學機制;
十、實現碳納米管的高效光伏倍增效應。

2010年

一、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二、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上發現首個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
三、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聯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機制;
四、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
五、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銀屑病、白癜風和麻風易感基因;
六、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
七、大地電磁測量揭示青藏高原東部有兩條地殼物質流;
八、揭示蛋白質賴氨酸乙醯化在細胞代謝中的調控作用;
九、基於超材料實現微波段三維隱身和電磁黑洞;
十、實驗實現最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