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貿易協定
事件:世界貿易組織(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2013年12月7日在印尼巴厘島閉幕。會議達成了世貿組織歷史上首份多邊貿易協定——“巴厘一攬子協定”。協定內容包括貿易便利化、部分農業議題以及發展三個部分。會議同時明確,在未來12個月內,對所有多哈未決議題,尤其是農業、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關心議題制定工作計畫。短評:“巴厘一攬子協定”是世貿組織成立以來達成的首份多邊貿易協定,是首個全球貿易協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成果,各方實現了看似難以達成的目標,標誌著多哈回合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
區域自貿協定
事件:今年以來,區域自貿協定談判密集開展。2013年3月15日,日本宣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其派代表團出席了2013年7月23日在馬來西亞城市亞庇舉行的第十八輪TPP談判。日本和歐盟3月25日晚宣布啟動經濟合作協定(EPA)談判,並於6月24日在東京舉行EPA第二輪談判。2013年5月9日~13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汶萊舉行了首輪談判。2013年6月18日,八國集團峰會閉幕,歐盟和美國在此期間宣布將正式展開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首輪談判。2013年7月8日,這一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正式開啟。根據雙方設定的時間表,美歐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將在兩年之內完成。短評: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牽頭的全球貿易協定進展緩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區域自貿協定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在“巴厘一攬子協定”誕生前WTO被架空的評論頻頻出現。對此,專家分析,區域自貿協定談判的持續發展將推動全球貿易發展,預計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其仍將持續發展。但自貿協定受惠範圍較小,規則不統一,不能促進全球資源技術的最優配置,區域自貿協定不能代替WTO的作用和功能。
推量化寬鬆政策
事件:繼美國之後,歐元區、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主要經濟體也紛紛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澳大利亞於4月2日率先公布議息結果,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0年低點不變,澳元對美元漲幅創出日內新高。2013年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新的貨幣寬鬆措施,承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向市場注入1.4萬億美元資金,到2014年底,基礎貨幣量將擴大一倍至270萬億日元。訊息引發日元大跌3.4%,創17個月來最高跌幅。4月4日,英國央行表示,將維持2009年3月~2012年10月購買的3750億英鎊的國債計畫不變,維持0.5%的基礎利率不變,英鎊對美元報1.5078/80;次日英鎊對美元報1.5232/34。短評:實行超低利率不僅降低了銀行的借貸成本,也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的借貸成本,其本意是希望經濟迅速復甦。這一非常規政策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抑制通貨緊縮預期的惡化,但對降低市場利率及促進信貸市場恢復的作用並不明顯,或將給後期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一定風險。已開發國家量化寬鬆政策會刺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開發中國家造成輸入性通脹風險。
美國政府停擺
事件: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的2014財年開始。由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未能解決新財年的政府預算分歧,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美國總統歐巴馬甚至因此取消訪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並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及東亞系列峰會的行程。2013年10月16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通過議案結束聯邦政府關門。2013年12月10日,美國國會宣布兩黨達成預算協定,從而避免政府在明年1月15日再次關門,並確定了直至2015年10月1日的聯邦政府支出規模。短評:美國政府關門迫使幾十萬聯邦雇員下崗回家,許多政府服務項目受限或關閉,初步估計損失240億美元。政府關門還引發了對美債違約的擔憂,外國投資者短期內對購買美國債券失去信心。美國政府關門還導致部分美國景區關門,影響赴美遊客行程。
ITA擴圍遇困境
事件:2013年11月21日,正在參與擴充《信息技術協定》(ITA)談判的世貿組織“核心集團”成員在確定協定最終涵蓋的產品範圍方面取得進展。由於各方對談判進程預期不同,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談判的信息技術(IT)產品貿易協定再次面臨困境,美方突然宣布中止談判,目前尚無重啟談判的時間安排。11月2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就《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發表聲明。短評:美方的要價遠遠超出中方產業的承受能力,這是《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至今未能達成協定的根本原因。中方知道,美方迫於其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產業的壓力不願作出任何讓步,但美方無視處於弱勢的中方企業的訴求,無視兩國企業競爭力的巨大差異,令中方無法接受。美國僅以其個別產業的少數幾項產品未能得到滿足為由,即放棄大多數國家已經達成的共識,是對包括中方在內的所有談判參加方所作努力的漠視,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美聯儲削減量寬
事件:2013年12月18日,美聯儲宣布把每月的購債規模小幅削減100億美元,降至750億美元,短期利率將維持在低位,期限比預先承諾的更長。在作為美聯儲主席召開的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本·伯南克說,如果就業前景繼續改善,那么美聯儲很可能在明年大多數時候“謹慎地”縮減購債規模,量化寬鬆(QE)將在2014年年末完全結束。這一舉措是這次史上最大規模貨幣政策的歷史性轉折點。短評:美聯儲消減QE表明美國經濟復甦的信號已非常穩定。不過,QE退出不僅僅是美國的事,也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2013年5月,美聯儲主席首度表示可能在未來數月減少購債後,國際金價應聲下跌並接連創出新低;不少新興經濟體反應強烈,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貨幣也急速貶值。由於擔心國際資本的撤離,多個新興市場國家年中接連發生貨幣貶值、股市下滑、國債利率攀高情況,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包括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受到影響。
國際貿易新算法
事件:2013年1月16日,經合組織與世貿組織首度公布全球貿易測算新方法——附加值貿易測算法。“附加值貿易測算法”以單個商品在全球生產鏈上不同經濟體產生的附加值為基礎進行貿易統計。根據新方法,實際由外商賺取的價值將從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中被剝離出去,中國貿易順差的賬面數據將明顯縮水。短評:傳統方法只測算總貿易流量,無法準確反映生產鏈全部過程,原產地被誤讀;同時,也不能反映其他國家對產品生產的貢獻,產品出口方貿易額被高估。新方法通過考察附加值的進出口,可以更為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和各國之間的商業關係,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國際產業鏈。用附加值來測算國際貿易的統計方法,反映了各國在生產鏈中日益分散的情況,有助於各國重新評估貿易失衡問題。
中歐光伏之爭
事件:經過中歐雙方艱苦、細緻的談判,中國光伏產業代表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價格承諾”協定2013年8月6日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2012年7月,以德國Solarworld為代表的歐盟光伏電池產業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申請。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妥協方案,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7月27日中歐就光伏問題達成解決方案。短評:中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是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件,也是中歐經貿關係中的重要議題之一,雙方領導人高度重視,並共同表達了通過磋商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的意願。中歐雙方最終通過對話與磋商解決光伏貿易摩擦,有助於維持開放、合作、穩定、持續發展的中歐經貿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為中歐在光伏領域擴大合作奠定了基礎。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事件:2013年6月7日~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兩國政府換屆後的首次元首會晤。習近平主席與歐巴馬總統舉行了會晤、晚宴、散步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會晤和交流時間加起來超過8個小時。中美兩國元首圍繞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題,就雙邊關係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取得重要積極成果。短評:在此次會晤中,雙方同意,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這種共識,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也對世界和平與繁榮有積極推動作用,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不走歷史上大國衝突老路、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
“絲綢之路”區域合作
事件:2013年3月,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訪俄羅斯,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了兩國政府和企業間多項合作檔案簽字儀式,涉及能源、生態環保、人文、地方合作、金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中亞之旅,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呼籲“共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習近平出訪印尼時提出,中國願同東協國家加強海上合作,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短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人口近30億,東端連著亞太地區,西邊繫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農業、旅遊等各大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巨大。“海上絲綢之路”則將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進一步拉近,對於打造中國東協合作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由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兩個“絲綢之路”建設的倡議獲得了相關國家的熱烈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