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時期和2005年的工作回顧
當第十個五年計畫勝利完成的時刻,我們無比振奮。過去的五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戰勝了經濟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困難,解決了前進道路上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化解了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矛盾,取得了令人滿意、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的新業績。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的五年。預計“十五”末期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7.9億元,是“九五”末期的1.98倍,年均增長14.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4億元,是“九五”末期的2.2倍,年均增長17%;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2827萬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長18%。五年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64.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5倍,年均增長17.5%。2004年財政綜合績效評價在全省40個縣(市)(不包括大連所轄瓦房店市、普蘭店市)中排名第二位,一般預算收入在全省44個縣(市)中排名第九位。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的五年。“十五”末期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3:51.3:35.7,產業結構更趨合理。項目建設累計到位資金54.5億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363萬美元,累計出口創匯3607萬美元。礦業、化工、建材、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牽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2004年我市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過去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五年。五年間,城鄉建設總投資達到15.7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68倍。新建、改造各級公路296.2公里,92%的村通上了柏油路,鄉級以上公路密度達到46.5%。城區建築總面積102萬平方米,是“九五”時期的1.53倍。新建、改造5條城區主幹道,城區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3萬噸,集中供熱實現市場化運作,市民滿意度明顯提高。城鄉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明顯改觀。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五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55%;大力整合教育資源,教育布局不斷最佳化,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文化設施進一步改善;三級醫療服務網路不斷健全;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3‰。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關係民眾切身利益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過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的五年。“十五”末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9.5億元,是“九五”末期的1.6倍,年均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是“九五”末期的1.38倍,年均增長6.7%。五年間累計安置就業和再就業人員3.3萬人,累計發放低保、優撫和救濟資金5837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7290元,比“九五”末期增長51%。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燈塔綜合實力提高最快、城市面貌改變最大、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全市上下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政治穩定、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實現了新突破,為“十五”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新發展。糧食種植面積94.4萬畝,總產量41萬噸。認證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69個,認證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80個,被列為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市)。完成造林育林2.1萬畝,綠化村屯15個。養殖業倍增計畫順利實施,被列為省“黃改奶”基地縣(市);新品種魚類占放養水面的85.1%,忠信漁業養殖園區成為東北地區首家通過商檢部門檢查驗收的單位。農事龍頭企業達到22家。動物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組建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7個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我市代表遼寧省接受了農業部防疫工作檢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組建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成立了5個專業合作社。完成渾河、北沙河堤防整治等重點水利工程,改造排水站8座,被省政府評為抗洪救災先進集體。完成農建骨幹工程40項,其中精品工程20項,水土保持1萬畝,改造中低產田5800畝,造地1500畝,土地整理3000畝,有望再次奪得省農建“大禹杯”。集中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專項治理工作,出資贖地、提高承包金、縮短承包期等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經驗在全省推廣。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2320萬元,農村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
——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開工建設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26個,其中超億元15個,超2000萬元41個,建成投產109個,達產達效46個,完成投資額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0家,規模工業比重提高了13個百分點。冀東、恆威、綠龍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牽動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北方化工、紅陽三礦擴產、紅祥煤礦等大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支撐和牽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在遼陽市民營經濟競賽中,我市有望獲得第一名,有4家民營企業進入遼陽市民營企業20強。積極穩妥完成了9家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市場建設步伐加快,新增商業網點面積4萬平方米;新型業態初具規模,各類超市、連鎖店達到26家。
——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充分調動財稅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強化征管,深入挖潛,千方百計組織收入,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4億元,比上年淨增1.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2827萬元,增長35.8%。嚴格實施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收取土地出讓金(含租金)5962萬元。在確保按時發放公教人員工資的情況下,保證了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保證了黨政機關正常運轉和社會穩定。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3億元,比年初增長7.9%;各項存款餘額42億元,比年初增長11%。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台階。實施城市建設項目76個,建築總面積51.6萬平方米,完成投資6.2億元,建築面積和工程造價均超過前3年的總和。東鑫馨園、博達嘉園、康福碧城、玉麟小區、市府茗城等高標準居住小區相繼建成,文化中心、國土資源局、糧食局、法院等辦公樓基本完工。完成了兆麟路、苑南路和城區12條巷道改造。實現了沈營公路城區段和北立交橋至202國道亮化。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10萬平方米。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進展較快,鏵西新村58棟住宅樓封頂56棟,舊區插建前期準備工作就緒,西大窯沉陷區供水改造完成初期建設。新生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黑大線15公里國家級樣板路和小小線27.5公里大修工程勝利竣工,實現村通油路9.65公里。制定了《城市管理暫行規定》,開展了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動,市容環境明顯改觀。
——外經貿工作邁出新步伐。面對嚴峻的外經貿形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項目包裝等基礎性工作,參加了6次省及瀋陽、遼陽兩市組織的赴南方經貿活動,強力推進網上招商、出訪參會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引進10個利用外資項目,新增自營出口權企業12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老口徑完成1200萬美元,新口徑完成539萬美元;出口創匯完成1018萬美元。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列入遼陽市重點科技項目4個,5家企業被命名為遼陽市民營科技企業,農業減災預報專題研究填補了省內空白。撤併國小11所,改造危房8所。沈旦堡、佟二堡九年一貫制學校交付使用。一高中二期擴建基本完工,進入省示範性高中行列。完成了職教中心、教師學校和三高中三所學校的調整,職教中心通過省標準化驗收。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圓滿完成。城區光纖網改造全面完成,燈塔電台重新開播。建成民眾文化廣場204處、特色文化基地8個。李兆麟故居被確定為省級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完成了故居恢復原貌和紀念館建設。疾病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自來水監督監測工作,預防保健不斷規範,中心醫院傳染科病房樓和中醫院擴建工程交付使用,就醫條件得到改善。孕產婦死亡率為零。全面推進優質服務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計畫生育率99.8%,綜合評定列遼陽市第一名。社保擴面14076人,綜合評定列遼陽市第一名。安置就業人員143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13100名城鄉居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改造維修兩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為農村特困戶建房22戶、維修房屋48戶。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4件、建議31件,政協委員提案69件,辦復率100%。以打黑除惡、開展命案偵破和打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為重點,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78件,打掉犯罪團伙21個,抓獲“三逃”人員157人。加大對“六合彩”等賭博行為的打擊力度,摘掉了“六合彩”重災區的帽子。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專題研究重點信訪案件40多次,使土地承包、東部採礦、征地動遷等引發的問題得到不同程度解決,信訪量居高不下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鐵礦採選企業集中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取締採選企業53家,礦業開發秩序有所好轉。強化行政執法監察,立案查處違法違紀案件131件,處分148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85萬元。加強審計監督,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規範了經濟秩序。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務,基層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得到加強。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公民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燈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知難而進、團結拼搏的結果,是方方面面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的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歷任領導打下的工作基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也得益於各級各部門創造性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市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燈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過去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還不夠解放,創新意識還不強,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不能完全適應工作需要,經濟發展軟環境亟待改善;二是經濟總量偏小,與省內外先進縣(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三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對資源依賴性過強,缺少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外經貿工作還有很多薄弱環節;四是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未能得到徹底解決;五是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社會保障能力還很低,人民生活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六是安全生產形勢仍很嚴峻,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們一定認真分析和對待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和2006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十一五”是燈塔發展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做好“十一五”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未來五年,我們面臨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面臨融入瀋陽經濟區的重大契機,隨著國家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力度不斷加大,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必須站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審視燈塔,增強加快發展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憂患意識,牢牢抓住機遇,妥善應對各種挑戰,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鼓足幹勁,乘勢而上,使燈塔綜合經濟實力早日躋身全省先進縣(市)前列。到“十一五”末期,我們要達到以下目標:
——經濟總量翻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達到17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達到56801萬元,進入全省44個縣(市)前7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72億元,年均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80元,年均增長11%。
——經濟結構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達到9.1:55.6:35.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新突破,主導產業牽動作用更強,服務業所占比例增大,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改革開放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出口創匯累計超過9100萬美元,年均增長20%;新口徑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3500萬美元,年均增長20%。
——城鄉建設加快。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城區面積達到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10萬人。城鄉交通網路更加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5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
——社會和諧進步。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各位代表,提請大會審議的《燈塔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了“十一五”時期的目標和任務,待大會審議通過後,我們將全力組織實施。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融入瀋陽經濟區為主攻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統籌發展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保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8%。一般預算收入比上年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繼續打好“瀋陽牌”,加快融入瀋陽經濟區
緊緊抓住構建瀋陽經濟區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更大範圍地參與區域經濟、技術、交通、旅遊等各個領域的協作,提高服務瀋陽水平,從思想觀念、產業發展、生產要素等方面全面加快與瀋陽對接。以瀋陽改造沈營公路為契機,爭取拓寬改造沈營公路燈塔段,與瀋陽段達到同一標準;將團新線柳河子至新立段3.8公里拓寬提級為縣級路,打通東部山區與桃仙機場的快速通道;將沈旦堡鎮鴨子泡村與遼中長灘之間的渡口改渡為橋,並新建一條縣級柏油路,打通與瀋陽在西北方向的通道;有計畫地將遼官線、河黑線兩條縣級公路改造成8.5米GBM工程;擴大與瀋陽市在交通領域的合作,逐步開闢與瀋陽新的客運、貨運線路。藉助大河南與瀋陽接壤的區位優勢,發揮其前沿陣地作用,加快引進各類項目,擴大與瀋陽對接的範圍。充分發揮我市在瀋陽“能人”的作用,加強對外宣傳,擴大與瀋陽各個領域的聯繫,實現信息共享、人才共享。做大做強鐵礦、煤炭、水泥、石膏等資源型產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建成瀋陽的原材料供應基地。根據瀋陽重點機械加工和裝備製造業發展趨勢,加快發展鑄造、鍛造、機械加工、金屬表面處理、化工等產業,建成瀋陽的裝備製造業配套基地。充分發揮優質農產品優勢,積極拓展瀋陽市場,建成瀋陽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二)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優質、無公害糧豆播種面積達到95%以上,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到6.2萬畝。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繼續落實養殖業倍增計畫。積極推進稻田漁業和珍珠養殖。鞏固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成果,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抓好綠龍、利農、大成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戶對接,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發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作用,鼓勵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新型合作連鎖直營配送中心。
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加強以水利為主的農業設施建設,開展好 “大禹杯”競賽活動。搞好太子河、渾河、北沙河4處險工險段治理及6處攔河提水工程,治理小流域面積2萬畝,更新改造排水站8座。搞好土地整理、開發和利用。植樹造林5000畝,工程封山育林1萬畝。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廣10項農業實用技術。
認真落實農村政策。進一步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積極穩妥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落實“三補貼”等惠農政策,確保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不反彈。繼續推行村務公開,不斷完善村級民主管理。進一步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實施“陽光工程”,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加大農民小額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投放支農資金240萬元,增長20%。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資金投入,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18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把新生村和鏵西新村建成省內一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編制村鎮規劃,認真抓好落實,改變村鎮面貌。加快佟二堡、鏵子中心小城鎮建設,實施鏵子地區棚戶區改造17萬平方米,逐步建成東西部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加快羅大台、大河南、柳河子、五星等出入口鄉鎮小城鎮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三)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加快項目建設步伐。按照增加總量、最佳化結構、轉變方式、提高效益的要求,集中力量做大做強礦業、化工、建材、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主導產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戶。將項目建設的重點放在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上,確保重點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6億元。認真落實項目建設三級責任制,將引進域外域內資金放在同等位置,調動鄉鎮街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加強項目跟蹤服務,重點推進北方化工、西鋼擴建、紅陽三礦擴產、紅祥煤礦、西馬四礦空心磚、石膏深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等項目,使其儘快達產達效。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搞好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定位,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抓好以北方化工為龍頭的化工園區,加快年產8萬噸脂肪醇和10萬噸乙醇項目建設,開發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帶動精細化工業發展。依照瀋陽市建設渾河中下游工業開發區規劃,加快金屬表面處理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完成服裝輕工工業園區二期征地工作,引導服裝業戶入園建廠。重新調整大河南工業園區規劃,為瀋陽搬遷企業和為瀋陽配套的企業落戶燈塔搭建平台。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鞏固發展交通運輸、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開發城鄉市場,提升佟二堡皮裝大市場檔次,啟動燈塔農產品和農用物資交易中心。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農家店”104個。加快發展融資擔保、物流、信息、法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整合旅遊資源,做大李兆麟故居紅色旅遊品牌,啟動燕州城、老虎洞旅遊開發,加快旅遊業發展。
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入開展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堅決取締無證開採和掠奪式開採企業,實現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根本好轉。嚴格保護耕地和合理集約利用土地,結合修編土地利用規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用地,盤活使用閒置土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證。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嚴格執行排污總量控制、“三同時”、排污許可證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源頭控制新污染源產生,保護生態環境。將城區水洗企業全部搬遷至服裝輕工工業園區。
(四)全方位招商引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改進招商引資工作。重新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以重點資源和產業為切入點,搭建開放平台,吸引和集聚國內外資本,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完善以政府為指導、專業隊伍為骨幹、中介組織為輔助、園區為載體、企業為主體的招商機制,積極開展出訪參會招商、產業招商、網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認真搞好項目包裝、推介、對接,加強對簽約項目和在建項目的跟蹤服務,特別是抓好引進項目的落地開工,切實解決項目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實際利用外資650萬美元,增長20%;引進域外資金10億元,增長30%。
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鞏固發展港台和日韓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潛在國際市場。在穩定服裝、皮裝、玻璃工藝品、淡水魚等商品出口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蔬菜、化工、機電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擴大出口商品種類,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做大出口總量,增強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新辦進出口企業5家。出口創匯1220萬美元,增長20%。
(五)加強財政管理,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
大力組織財稅收入。以壯大綜合經濟實力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堅持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各種偷、逃、騙、抗稅行為,實現各項收入應收盡收,確保稅收及時、足額、均衡入庫,確保稅收穩定增長。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征管手段,依法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增強政府調控資金能力。
努力節約支出。嚴格編制和執行預算,認真落實各項節支措施,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不斷規範財政行政行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嚴格實行財政預算編制、執行、決算以及各類專項資金運行全過程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實施新一輪財政體制,調動鄉鎮街增收節支的積極性。調整收支關係,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加強收入管理,提高依法理財水平。整合政府財力資源,最佳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探索對農民的各類補貼資金“直達”制度。
全力做好金融工作。進一步密切與金融部門的聯繫,加強銀企聯絡,發揮金融部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積極引導金融部門加大對工業園區、重點項目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強化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六)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完善城鄉建設規劃。按照 “東擴、西控、中改造、南北建新村”的總體思路,編制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使城市規劃與“十一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和重大基礎設施布局規劃相銜接。加快編制分區專業性規劃和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嚴格執行規劃,保證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適度超前、保障有力的要求,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城區開發面積23萬平方米。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申請世行貸款、省小城鎮建設補助資金和上級專項資金,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打通文化街北段,新建光明路東段,貫通塔東街,改造文化街南段、光明路西段及城區巷道。實現文化街、塔東街、光明路東段亮化。改造站前廣場和萬寶橋公園健身廣場。完成站前客運停車場和鏵子三級客運站建設。實施環球居住小區、繁榮家園二期、文化小區一期建設。城區新增自來水供水能力1萬噸。基本完成城區集中供熱。啟動城區供應天然氣工程。新建垃圾處理場。拓寬改造小小線、沈半線38.2公里,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7.8公里。改造橋樑12座。
加強城市管理。廣泛發動民眾參與,開展經常性的“清潔月”、“清潔周”活動。以整治市場、交通、衛生秩序為重點,搞好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和居民住宅小區等市容市貌整治。規範物業管理,提升社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開展違法違章建築專項治理工作,堅決取締馬路市場,解決商業網點和居民區內臟、亂、差問題。嚴格規範城區交通秩序,加強對城區三輪車的治理,扭轉城區交通秩序混亂局面。
全面完成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積極做好鏵西新村後續建設工程,加快學校、幼稚園、醫院等公用設施建設步伐,完成西大窯沉陷區供水改造,做好鏵子舊區插建工程和鏵子、西大窯、西馬峰散建平房及維修加固工程,完成災民搬遷安置、貨幣補償和原沉陷區土地復墾整治工作。
(七)認真解決民眾切身利益問題,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社保擴面工作,依法征繳社會保險費,確保社保基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大勞動行政執法和勞動爭議仲裁工作力度,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引導作用,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實施就業培訓1000人,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500人,組織勞務輸出1萬人。認真做好城鎮和農村低保工作,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進一步完善優撫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籌集扶貧幫困資金200萬元,救助城鄉困難戶9893戶,為農村困難戶建房20所,改造鄉鎮敬老院3所。堅決杜絕土葬,火化率達到100%。開展集中性和經常性的扶貧幫困救助活動,保障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快義務教育向高水平、高質量的“雙高”標準邁進。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調整教育布局,集中力量創辦九年一貫制學校,滿足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高中階段辦學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拓寬辦學途徑,圍繞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辦好骨幹專業、特色專業。強化政府督導,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職能作用。穩步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啟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提高醫療救治能力,解決城鄉居民看病難問題。大力加強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保證食品藥品安全。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創建高標準文化廣場20個。舉辦燈塔市第二屆全民運動會,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加強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落實建設“平安燈塔”的各項措施,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爭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堅持嚴打方針,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新建、改造7個基層派出所、拘留所。開展創建和諧社區、村屯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認真貫徹《信訪條例》,暢通訴求渠道,規範信訪秩序,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消除不穩定因素,信訪量下降20%。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八)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推進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及時報告政府工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提高議案和提案辦理質量。推進政務公開,發揚基層民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聯繫,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機構、人事制度及分配製度改革,對具備條件的事業單位逐步轉為企業管理。制定並實施“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基層司法建設,做好人民調解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嚴格執行行政決策、行政執法和行政收費等方面的法定程式,依法規範政府行為,不斷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實現權力運行的規範化和制度化。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增強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觀念。加強行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公務員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加強團結協作,嚴肅行政紀律,反對無政府主義和實用主義,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則止。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和不滿意的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強化督促檢查,狠抓工作落實。嚴格遵守《兩個條例》,牢記“兩個務必”,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以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千載難逢,使命無比光榮,責任十分重大。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實現“十一五”良好開局,為實現“三年三大步”目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