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遼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深入開展了工業建設年活動,為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搭建了重要平台。 實現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增長30.2%,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0%。 文化體育廣電事業進一步發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市政府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拼搏進取,紮實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394.1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6.4%,使我市經濟連續4年實現了16%以上的快速增長。其中,一產業增加值27.1億元,增長9.5%;二產業增加值247.4億元,增長17.5%;三產業增加值119.6億元,增長1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2.55噸標煤,下降4.1%;取水量171立方米,下降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8.8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5億元,增長14.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9億元,增長25.7%,是中央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0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4610元,增長11.5%。城鎮登記失業率4.86%。
回顧過去的一年,主要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績。
一、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產業優勢和發展活力增強
確立了建設全國重要的芳烴及化纖原料基地的發展戰略,芳烴基地的核心裝置——年產80萬噸PTA擴能改造項目已實現中交,國內唯一一套單輸單煉年加工550萬噸俄羅斯原油常減壓裝置已建成投產,年產120萬噸加氫精制裝置、年產20萬噸乙二醇和環氧乙烷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地企雙方密切合作,編制了基地的規劃,修建了5.3公里的基地道路。
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推動了我市主導產業的最佳化升級。忠旺集團年產20萬噸工業鋁型材項目的建設,使我市有色金屬加工業實現了由民用鋁材向工業特種鋁材的飛躍;華興化學品公司年產15萬噸天然脂肪醇項目的建設,為發展民用化工產品的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新風集團年產50萬套發動機高壓共軌項目,達到了國際領先技術水平,使我市汽車零部件配套業實現了跨越式的升級;年產30萬噸18米UOE鋼管、年產10萬噸預應力鋼絞線擴能改造、年產10萬噸直縫鋼管等重點項目建設,使鋼材加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全年開工建設投資500萬元以上經濟類項目289個,完成投資89.5億元。其中2000萬元以上項目136個、超億元項目43個,有91個項目建成投產。
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積極淘汰落後產能。深入進行了鐵礦採選企業集中整治,停產治理企業196家,取締不達標企業42家。關停、取締小鑄鋼、小水泥、小造紙企業34家。
深入開展了工業建設年活動,為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搭建了重要平台。全市各工業籌集4.4億元資金,新建和維修道路11條23.5公里,完成了部分基礎設施建設。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完成新產品開發141項,實施技術改造105項,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項目5個,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2戶。新增省級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14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58.5億元,增長25%。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實現銷售收入25.6億元,增長37%,總量居全省第三位。
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35億元,增長26.9%,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60%。實現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增長30.2%,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0%。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稅收22億元,比上年增收4.3億元,增長25%。
第三產業持續發展。新建 “萬村千鄉” 農家店200個、社區連鎖便民店60個,便民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第三產業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旅遊經濟日趨活躍,旅遊業總收入30.3億元,增長38.4%。
二、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
全年整合財政、信貸和社會資金26.4億元投向新農村建設,是近年來向農村投入最多的一年;試點村建設的100項重點工程全面實施,已有90項投入使用,是近年來農村項目建設最多的一年;糧食總產量實現90.7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突破兩位數。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新建和改造溫室大棚3100畝,新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35萬畝,新發展特色農產品10萬畝。養殖業“倍增計畫” 深入實施。新建畜牧業小區132個。動物衛生防疫工作明顯加強,連續4年無重大動物疫情。新增稻田養殖2.55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推進。
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重點水利工程125項。新修村級黑色路面72條202.6公里,解決了98個村大約16萬農民出行難問題。建成農村飲水工程48處,解決了6萬多戶農民飲水安全問題。植樹造林5.29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綠化村屯63個。新建秸稈氣化站16處、大中型沼氣池3處、四位一體能源工程1000戶、節能吊炕1萬個,使1.4萬戶農民用上了清潔、方便的新能源。新增農機總動力1.23萬千瓦,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達到55.8%。
農村的各項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妥善解決了一批土地糾紛案件,土地延包工作基本完成。5064萬元糧食綜合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
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以整村推進為重點,大力開發扶貧項目,協調解決扶貧貼息貸款3100萬元,幫助30%以上的農戶新上了項目。培訓山區農民1.54萬人次,輸出勞動力5000多人,使1.2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330元。
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認真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加強縣鄉兩級財源建設,出台了5個共享稅種增量全部返還、取消縣鄉專項資金配套等政策,壯大了縣區的財政實力。7個縣(市)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6億元,增長2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47億元,增長30%。
三、改革開放力度加大,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國企改革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國企改制43戶。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商業、糧食、供銷、城建、交通等非工業企業改制面83.6%。進一步規範了企業改制工作程式,完善了產權交易市場,使國有資產的處置更加公開、透明。
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力度進一步加大,同國際上眾多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全年新建合資合作項目18個,其中超200萬美元項目6個。正在推進的利用外資超500萬美元項目6個。實際利用外資5121萬美元,增長55.2%,為省下達計畫的138.4%。
對內招商拓展了新領域。抓住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組織20多個團組分赴上海、江浙等地開展招商活動,當年引進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43項,利用域外資金41.3億元,增長33%。
外貿出口增速全省第一。加大了對出口骨幹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重點企業解決了出口環節上的關鍵問題,推動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出口創匯3.5億美元,增長46.4%。
四、財稅金融工作成績顯著,支持和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
依法治稅力度加大。堅持均衡入庫,開展稅源普查,進行稅收專項整治,大力清繳欠稅,全市稅收收入實現43.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非稅收入實現11.7億元,比上年增長24.5%,財稅總收入55.6億元,創歷史新高。
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完善。加大了向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對市本級一級預算單位全部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走在全省前列。政府採購工作進一步規範。
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413.1億元,比年初增加47.2億元,增長12.9%。各項貸款餘額250.7億元,比年初增加38.9億元,增長18.4%。累計發放小額支農貸款7.6億元,同比增加4.8億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效的信貸支持。
五、加強城鄉建設和管理,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完成了東環、南環路主體工程,城市交通狀況得到改善,拉開了城市骨架,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拓展了空間。新建、維修了南順城街、東興路等城區道路和街巷道路70多條,新修城鄉公路69.3公里。慶化公司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標誌著我市的這一重大污染源治理開始起步。熱源中心新增集中供熱能力320萬平方米,新併網157萬平方米,使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以上,拆除中心城區燃煤鍋爐58台、煙囪45根,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由上年的275天提高到310天。
省政府下達我市的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又有1453戶居民得到回遷安置。弓長嶺區陳家溝棚戶區1840戶居民全部回遷。全市棚戶區改造的小區設施全面配套,社區管理和物業管理全面實施。燈塔市鏵子採煤沉陷區治理工作基本完成,新區住宅工程已經竣工。
“四進”社區工程全部完成。完成了一期45個老舊小區改造的收尾工程,又投資2500萬元對38個小區進行了改造。共修建社區道路922條51.8萬平方米,鋪設方磚14.2萬平方米、邊石9萬延長米、排水管線630米,安裝路燈4300基、健身器材760件,修建下水井9154座,新建和維修公廁26個,綠化面積7.19萬平方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諧社區建設和社區的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
深入開展了“清潔在遼陽”、“運輸市場整頓”、“知榮明恥、文明出行”等一系列活動,市容市貌、客貨運輸秩序都有較大變化。國家衛生城、環保模範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79.8萬人,參合率77.5%,對14.1萬農民補償醫療費1500多萬元,投資586萬元改造鄉鎮衛生院11所。建成國家級標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家,並全部納入了醫保定點管理;市三院門診病房綜合樓、市四院病房樓主體工程已按期完工。
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省第一個實現了縣(市)區普及學前教育目標,提前10年完成省定規劃。全市幼兒入園率全省第一。“雙高”普九成果顯著,農村國中控輟率連續五年全省第一。普通高校錄取率77.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調整撤併農村中國小和教學點25所,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改造D級危房1.4萬平方米。組建了市技師學院,農村國中中職預備教育全面展開。全市職業教育招生8000人,畢業生就業率96.5%。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5%以上,比上年提高14.1個百分點。教育行風建設保持全省第一。
文化體育廣電事業進一步發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新體育場和博物館新館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建成鄉鎮文化中心2個、文化室40個、村級文體廣場70個,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市體育代表團在省“十運會”上取得了團體總分第四名的歷史最好成績。又有62個村實現了村通廣播電視。為64個村開通了行動電話,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中國移動”網路全覆蓋。全面落實人口計畫,人口自然增長率1.18‰,出生人口性別比101.02。
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雙擁優撫、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地震、人防、消防、開放辦、外事僑務、台辦、貿促會、海關、商檢、工商、菸草、物價、食品和藥品監督、婦女兒童、老齡、檔案、地方志、紅十字會、殘疾人事業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七、堅持以人為本,一些重要的民生問題不斷得到解決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省領先。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56055人,就業培訓47525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0萬元,都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的計畫。幫助781戶“零就業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824人實現了就業。勞務輸出4.4萬人,其中有組織地輸出2.4萬人。
社保擴面“211”工程圓滿完成。新增養老保險4.3萬人、醫療保險5.9萬人、失業保險7653人、工傷保險1.62萬人、生育保險8462人。
上調了低收入群體的工資和補貼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55元,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由400元調整到480元,城市低保人員保障金由190元提高到210元。積極開展了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試點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城市5.1萬名低保戶實現了應保盡保,保障面達到6.5%,發放保障金4870萬元。把農村2.1萬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發放保障金860萬元。出資210多萬元,對3450名城市低保人員實施了醫療補助。出資4800多萬元,使1.5萬名國有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了醫保。出資1500萬元,對白塔區、文聖區和太子河區的三無戶、城市低保戶、破產企業離退休人員、特困企業離休幹部等近1.3萬戶實施了取暖費補貼。為11600名貧困學生免除了雜費。為農村特困戶新建住房152戶、維修住房358戶。
八、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進展
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同市政協就重要事項進行民主協商。辦理人大代表議案5件、建議166件,政協提案427件。注重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
政府行政審批效率有新提高。市本級256項行政許可事項有247項進入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和分中心辦理,入駐率96.5%;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55項,入駐辦理50項,入駐率90.9%。開展了以政府各部門基本信息為重點的政務公開工作。
政府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獲全省先進市稱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啟動。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全面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和行政執法監察、審計等專門機關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治理商業賄賂和行政效能監察工作深入開展,對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案件進行了認真查處。
平安建設取得新成績。社會治安整治力度和刑事犯罪的嚴打力度不斷加大,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1.4%,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5%,人民民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社區和農村警務室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基層司法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包保責任制和包案下訪制度,信訪總量下降20.2%。深入開展了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食品安全等專項整治工作,防止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了應急體系建設,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並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遼陽各部隊、武警官兵,向中省直駐遼陽各單位,向在遼陽創業發展的各位投資者和建設者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遼陽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經濟成長方式比較粗放,產業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較弱,節約能源、污染減排任務很重,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比重偏小等問題仍比較突出。二是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體制機制創新任務艱巨。三是對外開放的領域不寬,氛圍不濃,外經外貿的質量和水平需不斷提升。四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城市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城鄉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五是各級財政的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入和支出的矛盾加大。六是政府機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和投資環境還存在薄弱環節,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二次全會的部署,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遼陽、推進改革開放創新為重點任務,為振興遼陽老工業基地,完成本屆政府的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富庶民主文明和諧遼陽而努力奮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導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力爭16%。其中,一產業增加值增長8%;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4.5%;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4.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控制在2.42噸標煤以內,下降5%;取水量控制在164立方米以內,下降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7%,力爭2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實現以上指標可以全面超額完成本屆政府的任期目標。
一、著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深入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夯實強市之基
建設國家重要芳烴及化纖原料基地是我市工業經濟的重大結構調整,是“十一五”期間要舉全市之力實施的重大戰略任務。要高標準編制基地建設和發展規劃,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要全力支持遼化公司年140萬噸重整及岐化裝置、年產30萬噸精己二酸等重點項目建設,夯實基地的產業基礎;地方企業要充分利用遼化的主副產品生產下游產品,重點建設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項目。
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要向高加工度方向調整,形成鋼材、鋁材、銅材的專、精、特、新產品加工基地,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裝備製造及配套業在抓好現有產品最佳化升級的同時,重點發展汽車和先進成套裝備的高精度零部件,在我市形成發動機高壓共軌、多種內飾件、軸承、彈簧等較為完整的汽車配套產業體系;農副產品加工業要在增加加工量,開發新產品,創造品牌和名牌上加大調整力度;礦產建材業要向大規模、節能環保和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力爭新上260個投資500萬元以上、110個投資2000萬元以上、3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經濟類重點項目。
(二)把節能減排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畫,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把節能降耗指標納入政府工作考核體系。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把好項目建設環境準入關,防止新的污染源產生。
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繼續整頓礦山開發秩序,使資源得到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繼續整頓小鑄鋼、小軋鋼、小水泥等企業,引導企業採取改造重組等形式達到國家產業政策要求。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抓好慶化污染治理二期工程建設。啟動新開河綜合整治工程。改造建設醫療垃圾焚燒爐。完成熱源中心二期擴建工程,使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5%,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310天以上。著力解決重點區域的污染問題。深入創建環保模範城。
(三)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擺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逐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第三產業發展新格局。
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完成新世紀京都國際商業廣場和佟二堡裘皮商場、萬隆大市場等專業批發市場的改擴建,提高市場品牌影響力。建設遼陽公用型保稅倉庫和其它物流項目,提升我市商貿流通業的規模檔次和水平。開發建設龍石風景區,改造擴建遼陽溫泉職工療養院,啟動太子河景區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旅遊業水平。高標準規劃重點商務區和物流區。
健全城鄉流通網路。認真實施商業“雙進”社區工程,著力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重點,改造整合農家店,加速發展農村服務業。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
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強化銀企對接,實現銀企信息對稱,完善擔保體系建設,提高信貸支持的質量和規模;為企業提供項目服務,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的支持範圍;扶持企業與境內外企業合資合作、實施股份制重組和在境內外上市;為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實繳稅金都要增長20%以上。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扶持100戶中小企業邁入規模企業行列,新增億元以上規模企業10戶,10億元以上企業2戶。
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把加快溫室大棚開發建設、推廣水稻旱作和發展優質高效特色經濟作物,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制定鼓勵引導政策,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
深入實施養殖業“倍增計畫”。大力發展標準化畜牧業養殖小區,新建畜牧養殖小區120個。積極發展淡水養殖業,新增稻田養殖6萬畝。
紮實推進產業化經營。切實抓好產業化項目建設,完善和新建農業示範基地5個,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0家。
(二)大力發展縣區工業
(三)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活動,實施太子河城市段綜合整治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解決6萬戶農民飲水安全問題。新建秸稈氣化站和四位一體生態家園示範村各20個,力爭達到30個。建成沼氣工程1000個,其中大中型沼氣池15處。進一步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植樹600萬株,造林綠化4萬畝,綠化60個村。新增農機總動力5000千瓦,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完成10個動態氣象站的建設工作。
(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依法有序流轉,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抓好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防止鄉村兩級產生新的債務。深化縣鄉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動物衛生監管體系。
(五)加大力度推進山區扶貧開發
新確定40個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籌措貼息資金髮放貼息貸款4000萬元。另籌措資金1000萬元,支持山區的扶貧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比上年增加400元。認真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抓好項目扶持和直補資金的發放工作。
(六)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
加大財政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要把城市建設稅的5%、城市教育附加增量的全部、衛生專項資金的15%和科技三項費的30%投向農村;從土地開發費、水資源費、河道維護費中安排1000萬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資金;安排農投專項資金2500萬元,扶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引導金融部門增加涉農項目投放比例。
三、高度重視民生,努力構建和諧遼陽
(一)抓好十項民生工程,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一是著力解決就業問題。擴大就業率,提高穩定率,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5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人員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並軌失業有就業願望人員100%實現再就業。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全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萬人,轉移就業率85%以上。
二是著力解決社保擴面問題。實現醫療保險擴面1萬人,養老、失業、工傷保險擴面各5000人,新增擴面人員繳費率100%。
三是著力解決城鄉困難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實現城鎮居民應保盡保。農村低保擴面要新增1萬人。
四是著力解決全市人民的醫療問題。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要達到100%。改造鄉鎮衛生院12所。積極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抓好5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降低城市居民的看病費用。繼續對城鎮特困戶實行基本醫療救助。抓好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試點工作,逐步擴大醫療保障的覆蓋面。
五是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為低收入家庭和低保戶開發建設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為農村特困民眾新建和維修住房500戶。
六是著力解決特困群體取暖問題。建立城市困難群體的冬季取暖費補助機制,對白塔區、文聖區和太子河區的三無戶全部免收取暖費,對城市低保戶、破產企業離退休人員、特困企業離休幹部等予以供暖補貼。
七是著力解決扶困助學問題。全部免除貧困家庭學生的課本費、作業本費和1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
八是著力解決城鄉居民出行問題。維修18條城區街巷道路、35個社區人行道、6條道路排水、22條道路路燈。建成農村公路黑色路面 200公里,路基改造390.8公里。
九是著力解決村通廣播電視問題。完成80個村通廣播電視工作。
十是著力解決殘疾人援助問題。完成殘疾人就業培訓900人,安置就業295人,救助貧困殘疾人6600人,使1.5萬名殘疾人在社區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服務。
(二)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各項社會事業
推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抓好結核病醫院烈性傳染病病房樓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人口計畫,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積極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工作。以“清潔在遼陽”活動為載體,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全面完成創建國家衛生城的年度任務。
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圍繞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重點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鞏固提高“雙高”普九成果,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改造中國小校12所,消滅當年出現的D級危房。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中、高職院招生規模,推進中職預備教育。實施技師學院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兩縣(市)和太子河區職教中心建設。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和經營機制。抓好博物館新館建設,年內實現對外開館。抓好村級文化室和文體廣場建設。完成新體育場、體育運動學校教學樓建設工程。
認真組織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鞏固發展雙擁共建成果,繼續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保持宗教和諧穩定。
(三)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高標準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和上報審批。強化村屯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新華路至本遼高速公路的城市南出口建設工程。抓好中心路南段等城市道路建設。改造建設連鞍線、遼鳳線、小小線、遼官線等城鄉公路10條,實施公路改造和大中修99.4公里。
完成道西莊至望水台泵站的城市污水處理配套工程。改造城區供水管線。併網鍋爐房15個,改造換熱站15個,實現併網面積60萬平方米。進一步搞好城市綠化工程建設。積極抓好城中村改造。
抓好迎水寺增容變電、弓長嶺輸變電、蘭家和鏵子變電所工程等輸變電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電力保障。
(四)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進一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總結各城區和諧社區建設的經驗,探索和諧社區建設的創新模式,把全市和諧社區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關心社區工作者生活,提高社區工作者生活補貼,增加社區辦公經費和取暖費。
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增強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深入開展平安遼陽創建活動。加強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刑事犯罪,著力整治突出的治安問題,進一步提高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水平。在公安機關全面開展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三基”工程建設。
大力推進誠信遼陽建設,深入開展誠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增強全民的誠實守信意識。
四、切實推進改革、開放、創新,為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一)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步伐
以提高競爭力為重點,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完成市屬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收尾工作。加快推進企業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導各類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大力推進公用事業單位改革。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財政稅收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切實加強預算管理,建立政府投資績效審計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大力培植稅源,依法強化稅收征管,提高稅收收入。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最佳化信貸結構,提高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深化商業銀行和農信社改革。
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按照省政府的部署,開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完善企業工資正常調增機制。
(二)抓住雙重機遇,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要抓住我省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和擴大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切實增強沿海開放意識,充分利用營口的出海口,與瀋陽、鞍山、營口等市互動,推進產業互補,發展臨港經濟,承接已開發國家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
進一步拓寬對外開放領域,以引進項目作為對外開放的關節點,在大力引進工業項目的同時,切實強化各類服務業項目、農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城鎮公用事業項目、閒置資產項目的招商。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要高度重視重大項目的引進,高度重視境外大企業項目的引進,高度重視國際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高度重視中央直屬大企業在我市的投資。要加強和改善對進出口企業的服務,最佳化進出口結構。
創新招商方式。減少大團組招商活動,增加小團組、高層次、針對重點項目的上門招商頻率;改變拉練式招商,瞄準重點國家和地區、重點合作對象,大力開展定點招商活動;改進綜合性的招商方式,突出搞好主題招商。
(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把推動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大力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積極實施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示範工程,鼓勵發明專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年實施科技計畫50項。
加速推進產學研結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全年實現合作或引進科技成果50項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25%。
積極圍繞重點產業進行科技攻關,加快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實施技改項目110項,開發重點新產品120個,培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大力推進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建設。
五、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一)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完善政府決策的人大代表聽證、政協委員協商和專家論證制度。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
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處理社會經濟事務。進一步做好政府法制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行政層級監督,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依法搞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
(二)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今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各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政府組成人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尤為重要。要做到人心不散,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紮實工作,高質量完成本屆政府任期的各項工作,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要做到切實轉變作風,務求實效,多做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多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多辦為廣大人民民眾排憂解難的實事;要從嚴整治文山會海,實行會議審批和無會日制度,大力精簡檔案,全面清理各種簡報。
(三)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搞好廉政建設
加大從源頭遏制腐敗的力度,切實加強廉政建設。進一步規範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各類資金管理和產權交易工作,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和勤儉節約的精神。規範市直機關公務接待制度。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堅決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出國考察費等一般性支出。進一步擴大政府採購範圍。
(四)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
樹立全方位開放觀,精心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自覺為企業服務,為發展服務,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各類手續代辦制,實行專人負責,特事特辦;對重大招商項目,要採取集中辦公模式,加快項目落地速度。進一步規範辦事流程,減少辦事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認真落實《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的培訓和教育,建成一支想事、幹事、能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遼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遼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建設富庶民主文明和諧遼陽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