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3 大足石刻(T)

郵票圖案

2002-13 大足石刻(T) 2002-13 大足石刻(T)

郵票信息

名稱:大足石刻(T)
志編號:2002-13
簡稱:大足
設計者:任國恩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宗教建築
全套枚數:4
整版枚數:20(4×5)
攝影者:任國恩袁學軍
責任編輯:李昕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02-06-18
發行量:1350.00萬
背膠:有背膠
印刷機構: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齒孔度數:P12
版別:膠版
備註:此套票單套天生無廠銘每版有一異形下廠銘(需要撕雙聯才能完整保留)。小型張規格:130×95mm;小型張內郵票規格:40×60mm。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北山·日月觀音(宋) 0.80 40×30 P12 1395
4-2 北山·普賢菩薩(宋) 0.80 40×30 P12 1395
4-3 寶頂山·華嚴三聖(宋) 0.80 40×30 P12 1395
4-4 石門山·三皇洞造像(宋) 0.80 40×30 P12 1350

郵票介紹

大足石刻分布在距重慶市以西約120公里處的大足縣境內,約有近80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與雲崗、龍門三足鼎立,齊名敦煌。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始建於唐景元元年(892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綿延明清。它縱貫千餘載,橫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內容豐富,塑造人物形象千姿百態,真實動人。其中尤以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即“五山石刻”最為著名,藝術價值極高,保存也較完好。1961年國務院公布大足縣寶頂山、北山石刻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套郵票5個圖案均選取宋代石刻造像,人物神情慈婉,風度優雅,為大足石刻的代表之作。
第1圖[日月觀音]選自大足北山佛灣136號“轉輪經藏窟”內右壁正中。經作者精心雕琢,人物造型嚴謹,嘴色、唇邊、眉宇的神情刻畫入微。觀音通高2.37米,坐身高1.54米,寬0.5米.面龐豐腴適度,挺鼻小口,秀眉鳳目,造像慈祥端莊.衣褶的疏密,繁簡變化豐富。觀音身有六臂,其上兩臂分托日、月;後兩臂各握斧、劍;下兩臂分別作捧缽、持柳狀。其左右兩側立有侍者,皆高1.33米,從雕塑中使人感受到優美的旋律和鮮明的節奏,以及盡善盡美的追求,它反映了宋代石窟造像的水平。
第2圖[普賢菩薩]選自大足北山佛灣136號“轉輪經藏窟”內右壁自內向外第一組。坐身高1.10米,寬0.36米,底座高0.33米。頭戴寶冠,綴飾瓔珞,手執如意,端莊穩坐於大象背負的蓮座之上。表情雋逸超塵,清秀文靜,那俯視的目光,輕合的雙唇,微收的嘴角,呈現出一種欲笑又忍、慈祥和藹、感情內含的神志,顯得溫柔親切又不失尊貴。與身前那尊怒目環視,強悍威武的象奴形成對比,靜穆中顯豪放之度。
第3圖[華嚴三聖]選自寶頂山大佛灣第5號龕內,是大佛灣唯一的一龕站像。居中的密宗始祖毗盧遮那佛螺髻褊衣,頭頂上兩道毫光繞龕頂,左手橫於胸前,右手平伸;左為文殊,其左手掌中托七重寶塔,右手扶塔身;右為普賢,手捧金剛台。文殊、普賢均頭戴天冠,上有卷草花飾。三像身高7米,身體微向前傾,眼向下凝望,滿含著無限悲憫的眷情。塑像鏤空到近似圓雕,立體感極強。在16米寬的龕背壁上又配刻千佛,即莊嚴肅穆,又把主像襯托得高大奇特。特別是普賢手托石塔近千斤,只靠袈裟支撐負重,歷經千年而不墜,是雕刻家利用力學原理的成功傑作。
第4圖[三皇洞造像]選自大足石門山第10號三皇洞內。該洞高3.01米,寬3.9米,深7.8米。主像天皇居中,左為地皇,右為人皇,但郵票圖案不是該洞的主像。洞內右壁已毀,左壁上刻28位天人,下層刻7尊立像,由里至外第一像為三頭六臂神王;第二、三、四像皆頭戴進賢冠,身著禮服,足蹬雲頭靴;第五像戴雙翅折上幞頭,雙手捧圭;第六像足踏龜蛇者是真武大帝;第七像頭戴展腳幞頭,為天曹判官。據此可知,郵票圖案人物應為第三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