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佛祖寺

大足石刻佛祖寺

大足石刻佛祖寺 是研究大足寶頂石刻歷史的重要佛教史跡,沒有神秘古老、飽經滄桑的佛祖寺,就沒有趙智鳳,就更沒有今馳名海內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歷史發展概況

大足石刻佛祖寺 大足石刻佛祖寺

佛祖寺原名古佛岩,始建於公元855年(唐宣宗皇帝大中九年),地處大足寶頂鎮,位居寶頂山古佛岩頂端,僅為一座小寺廟,廟中供奉一尊3米多高的唐代雕刻的古佛像,南宋紹興年間因大風雨而垮塌。

期間,有柳本尊(俗名柳居直)駐寺數年,苦行傳道,廣設教壇,弘揚密教,兼醫施藥,救民疾苦,專持“大輪五部密咒”苦修煉,終成正果,獨創“柳密”一派,被五代皇帝王建敕封為“唐瑜伽部總持王”。唐明宗皇帝李嗣原賜其院額“大輪”,後北宋神宗皇帝周楨敕封為“聖壽本尊”,譯位“長壽”祖師,成為一代密宗大教主。

相關人物

寶頂山石刻創始人趙智鳳(公元前1159-1249年),南宋高宗紹興29年7月14出生於大足縣米糧里沙溪,5歲時在佛祖寺落髮出家,法名智宗,潛心研習佛教經典,後領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號“六代祖師傳米印”。

趙智鳳為紀念人在小廟,卻心繫眾生的師父,重建了寺廟,並擴大其規模,將廟宇的名稱該為“佛祖寺",並親筆題寫了“佛祖寺”三字,刻成匾額高掛於大殿正門之上。史碑記載,當時占地面積397畝,殿宇林立,僧眾數百,高僧輩出,是當時大足縣唯一的一座佛教寺院。

趙智鳳為完成師父遺願,使宗風遠播,佛法常興,從古佛岩開始,嘔心瀝血費盡千辛萬苦,用一生70年的心血,創建寶頂山摩岩造像群這個浩大石窟,將大足石刻締造成為具有特色的密宗金剛道場,從而將中國漢地密宗史延續了400多年,為中國佛教密宗增添新頁!­

亞洲第一笑羅漢

佛祖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35畝,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分前中後三層。廟中最著名的是一尊彌勒佛,袒胸露腹,面南而坐,坐身高1.78米,肩寬1.78米,胸厚0.84米,佛頭高0.53米,面寬0.38米,面部至後腦0.46米,加上蓮台有3米多,被譽為亞洲第一笑羅漢。

佛事活動

每年2月19力、6月19日、9月19日的觀音法會,沐浴法會,盂蘭法會放河燈,拜梁皇懺,三千佛懺,法華會,放長生焰,超度焰,供天,陰陽普佛等佛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