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像兩側前排坐十大冥王,左側由里至外依次是閻羅天子、五官大王、宋帝大王、初江大王、秦廣大王,側立現報司官;右側由里至外依次是變成大王、泰山大王、平等大王、都市大王、轉輪大王、側立速報司官。十王的後排立男、女侍者,或執戟,或捧文卷,或捧笏。牛頭,馬面鬼分立兩側。
十大冥王即十大閻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於唐代漸次形成的中國民俗信仰偶像。大足石窟中這類題材最早見於十世紀末,百餘年後出現了此龕,但都以十王為主要題材,發展到十三世紀,寶頂摩岩造像將十王及地獄一併刻出,全面展現十王信仰內容。十大冥王不但能為死人減地獄刑罰,早得超生,而且活人也可預修生七齋,即還沒有死就在閻王處造下了功德,死後不需經十殿閻王,歷遍十八層地獄之熬煎就可超生轉世。
石篆山造像,從內容及藝術形式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俱全。道場氣息甚濃,民間敬天地鬼神之俗甚多,可稱是眾神的祭壇。
石篆山是北宋朱遂州(今四川遂寧)人嚴遜所主建,從今存佛惠寺宋元祐庚年(公元1090年)石上的嚴遜碑記之中可以看出當時造像的經過和目的,正如嚴遜自己所說:“……其教(佛教)能使人愚者避惡,趨善息貪,能使人賢者悟性達理,不昧因果,是於先王致治之禮法,蓋有所補……。”雖然嚴遜冀望他所置的石篆山莊產業傳之久遠,但滄海桑田,而今僅留得石像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