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音樂分析文集

17.必然的對稱——貝爾格《露露·間奏曲》分析 26.開拓者的禮讚——關於鍾信明的《第二交響曲》 45.一種特殊的獨唱歌曲樣式——《音樂會練聲曲》前言

基本信息

作 者: 彭志敏 編
出 版 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ISBN: 9787807511380
出版時間: 2007-06-01
版 次: 1
頁 數: 508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藝術>音樂

內容簡介

《20世紀音樂分析文集》主要是對20世紀中外音樂分析的研究,收入了作者的多篇論文,有《音樂新技法探索中的盲然、偶然與必然說》、《巴赫的邏輯意義與數字結構——音樂分析筆記》、《“一基三階”的綜合教學模式——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曲式教學十年談》、《開拓新領域創作新音樂》、《一種特殊的獨唱歌曲樣式——前言》等。相信《20世紀音樂分析文集》對音樂分析研究的人有一定的幫助。

圖書目錄

1.音樂新技法探索中的盲然、偶然與必然說
2.音樂有限運動過程矢量在無限數集系統中的閉合區間——《音樂數控理論》導言
3.論音樂進程中“第一完全數”現象——兼談現代音樂的一種結構力實踐
4.作為結構力量之一的對比及其風格演變
5.基於音級可動性原則的布魯斯風格系統——對布魯斯以及相關音樂中某些獨特現象的描述與淺見
6.20世紀音樂中的微型曲式
7.民歌音樂形態分析中的“多法取證”問題——關於方法論的思考與試驗
8.動機和它的結構生成力量——音樂分析筆記
9.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邏輯意義與數字結構——音樂分析筆記
10.回歸與超越——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探微
1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讀譜瑣記
12.由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末樂章所想到的幾個問題
13.從《bE大調交響曲》到《第七交響曲》——紀念柴科夫斯基誕辰160周年
14.普羅科菲耶夫早期創作中的兼容風格——以作品22號為例
15.溯源與解密——巴托克《第三弦樂四重奏》分析
16.關於貝爾格的兩首歌曲:1900/1925
17.必然的對稱——貝爾格《露露·間奏曲》分析
18.論質數映射——兼論喬治·克拉姆音樂作品的組織結構
19.貝里奧和他的雙簧管獨奏曲《SeqtlenzaⅦ》——兼談其鏇律構成的新途徑
20.數列與序列的雙重結構力驗證
21.形式的映射及其他——與《Bagatelle·八山鏇讀》有關的一些問題
22.我看桑雨的《納蘭容若詞意》——也談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及其他
23.《紋飾》:一個獨特的“馬爾可夫過程”
24.枯滴、使命、融合及其他——聽劉健的新作《盤王之女》
25.混合與預製——與電子音樂有關的一些問題併兼及劉健的電子音樂創作
26.開拓者的禮讚——關於鍾信明的《第二交響曲》
27.探索·選擇·思考——關於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的音樂創作
28.超越與無界——賈達群的特種混合室內樂《融》
29.歌曲主體·西部系列·第三風格——論王原平獨唱歌曲創作的某些意之與特點
30.歌曲體裁·紅色題材·時尚風格——方石歌曲創作三議
31.“一基三階”的綜合教學模式——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曲式教學十年談
32.關於改革《曲式與作品分析》考試題型的建議
33.無形的變化,有限的更新——關於《曲式學》或《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內容的擴展與選擇
34.注重預製構思,拓展風格範圍——關於科斯的《作曲法》及與作曲教學有關的問題和思考
35.傳統作曲技術內容的科學延伸與學科綜合——關於趙曉生教授的《傳統作曲技法》及所引發的某些思考
36.為了學科建設的當務之急——寫在《現代音樂作曲技術理論叢書》出版之際
37.關於強化《樂理》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38.關於研究生學年論文宣講和選題的思考
39.在題目的要求和限定中寫作
40.關於《20世紀的帕薩卡里亞研究》——徐孟東博士學位論文讀後
41.共同的追求,個性的體現——聆聽香港“2003華人作曲家音樂節·新室內樂作品音樂會”的某些感想
42.開拓新領域創作新音樂
43.關於“主鏇律”和“多樣化”問題的一些斷想——以音樂創作的風格及我國音樂生活中的聲樂與器樂狀態為例
44.人品、文品與學術批判精神——寫在孟文濤教授《成敗集續集》即將出版之際
45.一種特殊的獨唱歌曲樣式——《音樂會練聲曲》前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