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 西安城牆(T)

1997-19 西安城牆(T)

1997-19 西安城牆(T)是 郵電部發行的郵票,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印刷,是在1997-10-24發行。

郵票圖案

1997-19 西安城牆(T)1997-19 西安城牆(T)

郵票信息

志編號 1997-19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4.00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整版枚數 40(4×10)
版別 膠版
名稱 西安城牆(T)
發行日期 1997-10-24
全套售價 4.00元
印製機構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設計者 郭線廬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瓮城 0.50 50×30 P12 3151.75
4-2 箭樓 0.50 50×30 P12 3151.75
4-3 敵台 1.50 50×30 P12 2521.75
4-4 角台 1.50 50×30 P12 2521.75

郵票介紹

西安城牆,是我國古代城垣建築中保留至今較為完整的一處,它的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興建的都城大興城。唐代在此基礎上,又修造了它的都城長安城,其外郭城南北長8470米,東西寬95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垣之一。唐末,朱溫協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廬舍,長安遂墟跡。”天祜元年(公元904年),節度使韓建對長安城進行了改建,為利於防禦,放棄了原有的外郭城及宮城,將百官衙署所在的皇城重加修整。以後歷經五代、宋、金、元各朝修繕,一直保持了隋唐奠定的形制。今日之西安城,就是明代在此基礎上增修的。
西安城牆初拓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正式築城,由西安府長興候耿炳文負責在隋唐皇城基礎上進行擴建,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竣工。增修的西安城,西、南兩面沿用了唐朝韓建改築時的皇城舊垣,東、北兩面向外擴展約1/4。城牆周長為14112米,即約14公里,其中東牆2886米,西牆2708米,南牆4256米,北牆4262米。牆高12米(包括垛牆),頂寬12至14米,底寬15至18米。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城牆的頂層寬12至14米,可以並行12輛馬車及士兵操練。在牆頂內側建有高0.75米、厚0.45米的宇牆,稱為內女牆;在外沿內側築有高1.75米、厚0.51米的垛牆,稱外女牆。牆身均為夯土築成,內側土面,外側磚面,磚面底部砌有基石。包磚厚度靠基石處為2米,遞減而上,頂部厚1米許。由於歷代修葺,因而城磚規格不一,有明磚,也有清磚。明磚包在裡層,一般長33厘米、寬18厘米、厚5厘米;清磚較明磚大,砌於城表,長45厘米、寬23厘米、厚10厘米。城牆頂部還有一層堅實的三合土板層,厚20厘米,土層上再砌兩三層磚面。為及時排水,城牆內側每相距60多米設有一道磚石結構的大型排水槽,從城頂直通城下。為便於登城,在城樓和城牆線上分別築有坡狀登城馬道。四門城樓西側各有一處,業已毀壞;四周城牆線上原有六處,現存三處。這些馬道,均呈底邊長100米、頂邊長lO米、斜邊寬6米的等腰梯形。斜邊坡道,一邊貼於城牆,一邊設有護牆,登坡處原設有紅色大門。城牆外側有凸出城外的角台和敵台。並有城牆垛口5984個,牆下有30多米寬的護城河。它溝深高壘,是一個布局嚴整、堅固難摧的防禦工事。全城以鐘樓為中軸,通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輻射向四座城門,即東為永樂門,西為安定門,南為永寧門,北為安遠門,形成以鐘樓為指揮中樞的防衛體系。
今天的西安城牆,雖然早已遠離了古代的烽火硝煙,但是,作為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城垣,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西安城牆作為重要的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西安從1979年開始,對城牆進行了大規模補修,翻新加固了城樓、箭樓,恢復了城上的魁星樓和幾十座敵樓,疏通了護城河,使古城牆散射出奪目的光彩。
第1圖【西安城牆·瓮城】西安城威武森嚴的城門,是出入城郭的唯一通道,四門各有正樓、箭樓和譙樓三重門,均為拱券式。正樓外觀為重樓三層檐,四角攢尖式,高32米,長40.26米,寬17.3米。在它與箭樓之間,有一座小城,即瓮城,呈長方形,長71米,寬55.3米,總面積3652平方米。其功用在於,一旦來犯之敵攻破城門進入瓮城,就會遭到守城將士四面居高臨下的抵抗反擊,形成“瓮中捉鱉”之勢。郵票畫面即以深秋的月色為基調,選取大廣角的視點,將瓮城的主體全部展現在畫面之中,表現了其雄偉、威嚴、堅固、神秘的特徵。
第2圖【西安城牆·箭樓】設於瓮城城牆外側之上,為二層的磚木結構,也是四角攢尖式,長52.62米,寬13米,高距地面31米,面闊11間,進深2米,內向面重檐三滴水,均施斗拱與回廓;外向面單檐設斗拱,檐下樓壁與城牆接成一線,突兀高聳,巍然屹立。正面有四層箭窗,每層12孔,共48孔;兩側各有箭窗三層,每層3孔,以供戰鬥時嘹望及弓弩手射敵之用。在箭樓之前有羊馬城一座,羊馬城牆上正對箭樓處有一譙樓,又稱“閘樓”,是觀察敵情和打更報時的前沿陣地,清朝末年已拆除。在譙樓之外護城河上有吊橋,以通往來。郵票畫面即以暖色調,採用仰視與突出主體形象的處理手法,渲染了陽光映照下箭樓的威懾作用。
第3圖【西安城牆·敵台】沿著城牆線的外側,每隔120米便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實心台,即為敵台,俗稱馬面,它向外突出7米,寬15至24米不等,全城原有敵台98座,現尚存93座。在馬面上修有敵樓,它既可供守城將士休息,又可憑高觀察敵人的動靜。敵台距之間的中心處60米,恰好是弓弩、箭鏃、飛鉤等兵器的有效射程,反映了這些敵台在軍事防禦上的精心組織及嚴密設計。郵票畫面即以冬季雪後的冷色調,將敵台半遮在城體中,使它更顯現出冷峻、嚴肅的氣氛。
第4圖【西安城牆·角台】在高大厚重的城牆四角,各有角台一座,原有角樓築於其上,以補助全城,鎮守四方,使全城的防禦體系更加立體化。但在西安城牆中,其它三個城角均為直角,唯獨西南角呈半圓形。為表現這座獨特的角台建築,郵票畫面除把它安放在突出位置外,又以與其相連的城牆、馬面及西門城樓的剪影為襯托,運用夕陽晚照的餘輝,讓角台更顯現出落落大方和勃勃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