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8日

1986年1月28日

這是美國進行25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發生在空中的大災難。 美國從70年代初開始研製可反覆使用的載人太空梭,並於1981年4月首次發射成功。 在“挑戰者”號爆炸之前,蘇聯和美國的太空人都曾由於意外事故而犧牲,但這並沒有影響人類探索太空的行動。

大事件

1986年1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格按照黨的原則選拔任用於部的通知》。《通知》指出:當 前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有些領導幹部,不遵守黨的原則,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為此,中央特作如下通知:領導幹部必須在用人方面模範地遵守黨的原則,維護組織人事工作紀律;選拔領導幹部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式辦事,充分走民眾路線,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嚴格禁止擅自增設機構、提高機構規格和增加領導幹部職數等。

歷史上的今天

(圖)收看“挑戰者”號升空電視實況的人們和機組成員的親屬驚恐地目睹了一幕慘劇收看“挑戰者”號升空電視實況的人們和機組成員的親屬驚恐地目睹了一幕慘劇

1986年1月28日,美國第二架太空梭“挑戰者”號在進行第10次飛行時,從發射架上升空70多秒後發生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太空梭化作碎片,墜入大西洋,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慘劇。這是美國進行25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發生在空中的大災難。“挑戰者”號的爆炸,使美國舉國震驚,華盛頓和其它各地均下半旗致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於第二天打電報給美國總統里根,對美國太空梭內7名太空人不幸遇難表示哀悼。
當時,載人太空梭的歷史只有20多年。60年代初,蘇聯和美國相繼用宇宙飛船把太空人送入太空。美國從70年代初開始研製可反覆使用的載人太空梭,並於1981年4月首次發射成功。這標誌著在人類探索太空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類生活的地球,被厚度約160公里的大氣層包圍著。在大氣層內的飛行,稱為航空;飛出大氣層以外稱為航天。世界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很少,當時已經研製成功太空梭並投入使用的,僅有美國一家。
美國的太空梭除“挑戰者”號以外,還有“哥倫比亞”號、“發現”號和“阿特蘭蒂斯”號。它們已從試驗性飛行向實用方面發展。一些科學家利用太空中的特殊條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試驗和研究。“挑戰者”號7名遇難的太空人中,有一名叫麥考利夫的女教師,她準備在“挑戰者”號進入第四天飛行時,在太空向地面的學生講兩堂課,每堂15分鐘,以此標誌太空梭走向更為實用的階段。不幸由於這次意外事故而使空中課堂的計畫未能實現,麥考利夫作為一名教師以身殉職。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康科德中學,當學生們從電視上看到“挑戰者”號載著他們的老師飛向太空時,興奮得歡呼起來。然而不久,面對“挑戰者”號突然爆炸的畫面,學生們不禁目瞪口呆,繼而失聲痛哭
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犧牲是不可避免的。在“挑戰者”號爆炸之前,蘇聯和美國的太空人都曾由於意外事故而犧牲,但這並沒有影響人類探索太空的行動。人類向未知的太空的探索、前進的步伐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