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大學

私立大學

私立大學(Private University,或稱民辦大學)是指主要由民間資本所維持經營的大學,一般是指由非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投資,全部或者部分的依靠學生的學費來維持大學的經營而非公共資金,而且校方有權自主選擇生源的大學。私立大學的學費是公立大學的三到四倍。其主要經費來源仰賴學費、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資金,以維持其獨立非營利組織之特性。然而私立大學接受政府資金亦屬尋常,如美國康乃爾大學有四座學院仰賴聯邦政府的補助,“威脅”縮減政府補助亦能改變哈佛大學的既定政策。

基本信息

區別

私立大學與公立學校最大的區別是投資方的不同,公立大學由國家財政撥款,私立大學由私人或私立機構投資設立。因此,在收費上私立學校要比公立學校高一些。此外,投資主體的不同導致兩者教學方向的不同。公立大學由國家撥款,承擔國家高等教育的使命,偏重基礎學科的研究和教學;而私立大學依託市場生存,設立課程面對市場需求,課程設定不斷創新,教學質量是其生存的保障。

歷史傳統

世界各國幾乎都有私立大學的存在,且往往在聲望、數量方面,成為一國高等教育的主流。由於西方大學起源與宗教活動密不可分,故歐美大學的建學基礎更傾向民間資金,發展較為獨立自主。亞洲(日本以外)私立大學的發端,則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東來的基督宗教教會大學為主,影響力亦最為龐大。

美國、日本與韓國

私立大學領銜了美國的頂尖高等教育,因為資金方便活用,且校友及企業樂於捐款,並與公立大學同樣享有政府補助。在獎學金的資助下,私立大學往往壟斷最優秀的青年生源。以大學部而言,美國排名前20名的大學幾乎都是私立大學,其校友、教授囊括全球絕大部份的諾貝爾獎,比如8所常春藤盟校以及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

在日本,關東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與東京大學齊名,關西有同志社大學、立命館大學與京都大學齊名。東京圈的上智大學、明治大學、法政大學、立教大學、中央大學(日本)等,也是政商精英、社會名人的搖籃。國際基督教大學的畢業生深受聯合國機構愛用,吸引兩名日本公主破例就讀。學習院大學是人盡皆知的“皇族大學”,國學院大學、皇學館大學則肩負神道教的學術使命。

韓國排名前15強的大學,有10所屬於私立大學。而合稱“SKY”的3所最頂尖大學,S—首爾國立大學、K—高麗大學、Y—延世大學,也包含兩所私立大學:高麗大學(K)和延世大學(Y)。

中華民國時期

名校勃發 (1900-1929)

中國第一所民辦現代大學東吳大學,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蘇州成立,曾頒授中國第一個文學士學位。

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民辦大學作為主力,且皆未向中央政府註冊(北伐結束前,中華民國為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分割統治),董事會擁有充分的自主性。經營至今,未遭廢止者,皆已成為當地有數的名校。

基督新教設有:

東吳大學

燕京大學

齊魯大學

聖約翰大學

金陵大學

滬江大學等共十三所。

天主教設有:

輔仁大學

震旦大學

津沽大學等多所。

本地中國人自辦的有:

中華大學(武昌)

中國大學(北京)

朝陽大學(北京)

復旦大學(上海)

大同大學(上海)

南開大學(天津)

廈門大學(廈門)等。

國家監督(1929-1949)

1929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進入訓政時期。當局陸續頒布《大學組織法》、《大學規程》與《私立學校規程》,全國的民辦大學被納入體制管理。自此開始,各校校名須冠以私立兩字,此外,亦被要求開設“共同必修科目”。1946年的《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全國公私立教育文化機關依法律受國家之監督”。

歧視打壓(1949-)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中國國民黨鑒於1946年後飽受學運騷擾的經驗,對於私立大學,乃全力打擊。從早期禁止私立大學以地名作為校名的歧視政策,以“開發道路”分割、削減輔仁大學的校地,直至企圖託言“公共建設”拆除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等,皆為顯例。

1974年,當局頒布《私立學校法》,強迫所有民辦學校登記為“財團法人”,並對董事會、財務、收費事務作出嚴格規定。雖為法人,但終因《私立學校法》的壓制,私校實際上成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屬下的“私立公機關”。政府既監督董事會,又架空董事會,將私立大學比照公立大學管理,與美國、日本政府以資金援助私立大學的實況不同。,政府給私立大學極少的資金補助並限制私立大學的收費標準。

迄今,公立大學依舊壟斷“私人捐款的免稅獎勵”,對私立大學的募款更形不利。

現況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地區的私立大學在1949年建國後成為公立大學,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界被公立大學壟斷。直到1980年代,政府開始允許民辦高校的建立。1987年創辦的仰恩大學是大陸第一所具有頒發國家本科學歷證書和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私立大學。截至2007年5月,中國大陸地區已有295所國家承認的可以頒發畢業證書的民辦高校。同時,還存在著普通高等院校與民間力量合作建立的獨立學院。

民辦高校的師資設備一般遜於公立大學。不一定有嚴格的審核和監督,而且學歷不一定被承認。例如截至到2005年,各種民辦大學總數超過1000所,然而國家承認學歷的民辦大學只有239所,其中25所為本科學歷,其它為專科學歷。同時,學生不能因為就讀這些學校而改變戶口。

台灣地區

早期聯考制度之下,學生選填志願時,若非地域與特殊科系需求(如:不願離開台北地區),除卻少數科系(如:輔大英文系、東吳法律系),多以公立大學作為優先選擇,其次才考慮私立大學。在1990年未實施學院升格之前,台灣僅有東海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以及幾所私立文理學院。

現今,歷史悠久,或由企業興辦的私立大學,在評鑑、排名、教研水平與學生素質方面,仍可抗衡資金無虞的國立大學。

東吳大學在法學、德語、日語、政治學與會計學的學術、社會聲望依然少有國立大學可與之比美。

實踐大學的設計學院為《美國商業周刊》評為60所世界首選設計學校之一(僅成功大學與之並列)。

輔仁大學(尤以歐洲語文、博物館學見長)、長庚大學(尤以醫學、理工見長)已先後於2006年、2008年先後獲評世界前500名,同一時期,僅有2.53%的國立大學有能力進入世界大學排名。

元智大學已在2012年進入大學排名世界前400名。

逢甲大學以理工科目見長,尤其於資電相關科系。2015年QS世界排名計算機科學領域,該校排名世界371位,私校第一。  

銘傳大學、世新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在傳播領域可與國立政治大學比肩,銘傳大學之亞太排名亦高於該校   。

2015年QS亞洲排名 大學 縣市
213 輔仁大學 新北市
78 長庚大學 桃園縣
171 逢甲大學 台中市
201 銘傳大學 台北市
286 東海大學 台中市
282 東吳大學 台北市
淡江大學 新北市
210 中原大學 桃園縣
250 元智大學 桃園縣
大同大學 台北市

香港地區

在香港,私立大學並不如公立大學普遍,只有香港樹仁大學(仁大,未升格前為香港樹仁學院)較為著名。恒生管理學院、東華學院等亦有開辦學士學位課程,故亦可視為私立大學。

日本

日本私立大學可以從國家接受少部份經常性補助費,但其營運主要還是以學費與校友捐款作為主要資金來源。公司、財團設立的私立大學,則有來自設立者的資金挹注,但不受國家的任何經常性補助。一般而言,私立大學的學費較公立大學(含國立、縣立、市立等)高,理科又比文科更加昂貴。但也有一部分的私立大學學科/學系的費用比公立大學便宜。

在部份西方世界,有將三年制的大學課程縮短為兩年即可畢業的制度。此制度雖然有減少學生經濟負擔、可以儘早就業的優點,但也有影響教學品質之虞,於日本,仍然只有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實施此制度。此外,公司設定的訓練學校、地方自治體設立的學校法人(公立民營大學),也被稱為私立大學。東方日本全國有4分之3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