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之

朱維之

朱維之(1905—1999)浙江蒼南人。中共黨員、民盟成員。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學習、進修,回國後在福建協和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曾任滬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調任南開大學教授,先後擔任南開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職,並當選為天津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天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外國文學學會顧問。朱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他一生從教六十餘年,桃李滿園,著作等身,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1905年3月出生於浙江溫州蒼南縣仙居鄉朱家島村的一個基督徒家庭。

朱維之 朱維之

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在溫州讀中學。他與當時眾多的熱血青年,上街遊行示威,查禁、燒毀洋貨。同時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和文學作品。

1923年,朱自清先生到溫州中學任教,朱先生得以親聆名師的教誨。在朱自清先生的教育、鼓勵下,朱先生從此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1924年,第一篇長篇論文《墨翟的人生哲學》在上海《青年進步》雜誌發表,得到主編賞識。此後,朱先生便成了《青年進步》雜誌的特約撰稿人,先後在該雜誌上發表了《中國最早的文學家屈原》、《詩仙李白》等論文多篇。

中學畢業後,迫於家境困窘,沒有報考正規大學,進入免費的金陵神學院。在金陵神學院三年期間,他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希伯來文化與基督教文學。

1927年《青年進步》出版創刊十周年紀念專號,朱先生又應約撰寫了《十年來的中國文學》,這篇論文決定了其一生的生活道路。同年參加北伐。從南京到達武漢,參加北伐軍總政治部工作,並被委任為第三軍宣傳科長,隨軍北上,直至攻克許昌,駐守開封。不久,蔣介石叛變,大革命失敗,朱先生不願同流合污,便到了上海,進入《青年進步》雜誌所屬的青年書局從事編譯工作。

1929年初,新創辦的福建協和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來上海招聘教員,朱先生拿著兩年前發表的長篇論文《十年來的中國文學》前去應聘,得到協大校長林景潤博士的賞識,隨即南下,到福建協大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

1930年被學校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學和中央大學進修,從事日本文學與中國文藝思潮史研究。

1932年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研究科。回國後,繼續在協大國文系任教,同時出任《福建文化》主編。其間,先後出版了《李卓吾論》、《李卓吾年譜》兩部著作。抗戰期間,朱先生困守孤島,避居租界。他一邊在上海滬江大學任教,一邊埋頭著述,先後出版了《中國文藝思潮史略》、《基督教與文學》、《文藝宗教論集》等學術專著。

1952年調任南開大學教授,先後擔任南開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

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 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

任等職,並當選為天津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天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外國文學學會顧問。1958年的大躍進及隨之而來的“拔白旗、插紅旗”運動中,朱先生的治學方法與教學方法受到嚴厲批判。

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文革”期間,朱先生成了南開園第一批被揪出來的“牛鬼蛇神”中的一員。被指為反動學術權威、漏網右派、基督教吹鼓手、大漢奸、鎮壓革命學生的劊子手。

“文革”結束後,朱先生重登講台,為本科生、研究生講課。他痛感“文革”貽害,學生無書可讀,教師無教材可用。遂於1977年發起倡議,聯合京津及華北地區一批專業教師,共同編寫外國文學教材。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朱先生以其學識人品贏得南開師生的尊敬,1979年被推舉為中文系主任。1983年又以78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

學者生涯

朱維之《失樂園》 朱維之《失樂園》

朱維之,1905年3月出生於浙江溫州蒼南縣仙居鄉朱家島村的一個基督徒家庭。中學畢業後到南京金陵神學院深造。大革命時代投筆從戎,參加革命軍北伐。早年以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躍登文壇,1927年開始在上海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戲劇作品及文學評論。他於1939年出版的《中國文藝思潮史略》是一部文藝思潮為中心線索的文學史,他破除了以朝代或世紀為綱要的舊體例,系統的梳理、描述了三千多年來中國文壇變遷、思潮更迭、作家輩出的歷史進程,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新中國成立前曾多次再版,新中國成立後在港台地區曾多次重印,1991年上海書店將該書編入《民國叢書》影印發行。

朱維之精通英語、日語、俄語等多國語言。1928年即翻譯出版愛爾蘭著名作家葉芝的詩劇《心所嚮往的國土》,此後,多有譯作問世。1957年翻譯、出版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的長詩《復樂園》,1981年出版《鬥士參孫》,1984年出版《失樂園》,1993年出版《彌爾頓抒情詩選》。朱先生數十年嘔心瀝血,翻譯、研究彌爾頓的詩歌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國內無人能夠匹比。其中煌煌巨著《失樂園》凡十二卷,一萬多行,是國內最早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譯本。

朱維之是中國希伯來基督教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早在1941年出版的《基督教與文學》一書中,朱維之便指出,從原始時代以來,藝術和宗教一向不可分離,我們若研究文學藝術,不能不涉及宗教,研究宗教也必須到文學藝術里去探求。宗教本身便是藝術,基督教是最美、最藝術的宗教,《聖經》是最優美、燦爛的文學傑作。《基督教與文學》全面論述了《聖經》的文學特質及其對歐美文學的深遠影響,出版後引起學術界、宗教界廣泛關注,多次再版,1991年同樣被上海書店列為《民國叢書》影印發行。1951年朱維之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文藝宗教論集》出版,此書廣徵博引,縱橫捭闔,論述了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印度教對中外文學及著名作家創作的影響。上述兩部著作在中國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方面,無疑具有重要的開拓性意義。

20世紀70年代末,冰雪消融,春江水暖,朱維之敏銳地覺察到政治氣候與學術氣候的變化,率先在《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第二期上發表了《希伯來文學簡介——向〈舊約全書〉文學探險》一文,強烈表達了探索研究希伯來—基督教文學的學術勇氣與學術期望。此後,朱先生帶領南開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的青年教師與研究生,陸續編寫、出版了《聖經文學故事選》(1983)、《希伯來文化》(1988)、《聖經文學十二講》(1989)、《聖經奇文妙語選》(1992)、《古猶太文化史》(1997)、《古希伯來文學史》(2001)等系列著作,使南開大學中文系迅速成為國內研究希伯來—基督教文學與文化的一方重鎮。這些著作不僅從文學與文化的角度對《聖經》進行新的解讀與闡釋,同時厘

朱維之《中國文藝思潮史略》 朱維之《中國文藝思潮史略》

正了希伯來文學、希伯來文化的發展歷史,論述了希伯來—基督教文化對西方文學與文化的深遠影響。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工作的學者,朱維之十分重視教材建設。他認為,編寫教材一要有科學性,二要有實用性,所謂科學性,就是要對紛繁複雜的文學思潮、文學現象、作家作品作實事求是的評價,既要重視西方文學,也要關注東方文學,兩者不可偏廢,東西方文學的碰撞、交流、融合是世界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所謂實用性,就是內容、體例要適合教師、學生使用,把最精粹的知識交給學生。多年來,朱維之先後主編了《外國文學史·歐美卷》、《外國文學史·亞非卷》、《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外國文學簡編·亞非部分》、《中外比較文學》等多部優秀教材,受到高校師生和廣大讀者的好評。

人物軼事

小先生

朱維之,1905年3月出生於蒼南縣仙居鄉朱家島村的一個基督徒家庭,秀麗的江南水鄉的風光在童年的朱維之眼中是一幅用不磨滅的圖畫,是一部“讀不完的大書”。當時的農村沒有玩具,但是在大自然中他依然找到樂趣,朱維之從小就對大自然有深刻的感悟力,萬事萬事都在他的幼小的心靈中引起好奇心。在晚年的時候,他經常回憶起故鄉的竹林、池塘邊的棕擱樹,還有河中的小魚:“但當大風襲來時,竹林總是最先發出蕭蕭的喧聲,不平靜的調子,奏出我幼小心靈的帳憫情緒。池塘邊的棕擱樹堅毅地獨立著,大蒲扇似的葉子顯得很高潔,在秋天高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魚在池水的倒影中間遊玩,是另一種境界。” 

童年時代在農村參加勞動和鍛鍊,給了他健康的身體,在他81歲的時候,一直沒有生過大病。朱維之說:“農村有清鮮的空氣,充足的陽光,還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吃零食。消化系統一直

朱維之《聖經文學十二講》 朱維之《聖經文學十二講》

正常,心肺也正常。粉碎“四人幫”以後,重操舊業,1980年以來,我每年出版一本書,包括翻譯的彌爾頓詩作《失樂園》、《復樂園》、《鬥士參孫》,主編了《外國文學簡編》……還打算繼續學習希臘文、希伯來文等古代語文……這都是受益於童年時代勞動和鍛鍊。” 朱維之7歲(即1912年)上私塾,他記性好,很快就認識許多字,先生就給他讀古書《幼學瓊林》等,但是朱維之不喜歡死記硬背,當時正值改朝換代,科舉廢除了,所以先生也就不勉強學生讀古書了。兩年後,父親送朱維之到溫州的一家教會國小——崇真國小讀書,從此,他的一生就與基督教文學結緣。教會國小的師資力量雄厚,特別是歷史老師王樂泉,知識淵博,講課生動,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917年冬,朱維之從高等國小畢業,在畢業前,他經王樂泉先生介紹到永嘉楠溪上游的一個農村教國小,他到了那裡後,許多學生提出要退學,原來,朱維之才12歲,而學生中有的比他還大,這些學生在“小先生”面前覺得不好意思。學生的父母也懷疑朱維之的水平,其中一個家長暗中考他61個難字,所幸朱維之帶著一本《中華新編字典》,才沒有讓他難倒。

初遇名師

1919年,才14歲的朱維之告別了永嘉鄉村,進入溫州中學(浙江省立第十師範,後改第十中學師範部),在這所名師匯聚的學校里,他認識了令他終生難忘的老師——朱自清,正是他的引導,讓朱維之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開始醉心於新文學。朱自清當時才26歲,但是在愛好文藝的朱維之等人眼中,朱自清是值得尊敬的一位,不僅在於他非凡的文學才華,還在於他誨人不倦、性格剛毅的師德。 

名師朱自清 名師朱自清

在溫州中學,朱自清是最年輕的教師,可能沒有經驗,他在上課時很緊張,在學生面前侷促、臉紅、流汗,許多學生為他擔心,但是他教學認真,並以真誠贏得學生的愛戴。朱維之從朱自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並終生以之為榜樣。對朱自清的授課,朱維之寫到:“老師教書或演講時,聲調平平,平得象無風無浪的壯闊江流,但水勢深厚,滔滔不絕。他底詩文風格也是這樣,如漲滿了的潮水,一川溶溶,猗歟盛哉!但絕少波瀾起伏,奇峰突冗的奇氣。” 

在溫州中學,朱維之的求知慾望相當旺盛,他喜愛一些新文化運動的名人如徐志摩、冰心等作品,在中學時代,他就完成了《墨翟的人生哲學》,並在校刊上發表,後來他將此文投稿上海刊物《青年進步》雜誌發表,引起主編注意,主編親自詢問作者,得知此文是出自中學生之手,覺得很驚奇。從此朱維之經常給該雜誌投稿,《中國最早的文學家屈原》、《詩仙李白》等都是當時完成的,在該雜誌創刊十周年出專刊,朱維之寫決定他一生道路的文章——《十年來的中國文學》。他還喜歡讀一些西方的書籍,他從小在教會讀書,是受基督教影響甚深,因此特別喜歡讀《聖經》,尤其是《詩篇》、《雅歌》、《約伯記》、《馬太福音》等覺得美不勝收。後來他也試著動手翻譯一些西方作品,第一篇是美國歐文的散文《航程》,譯文顯得的很幼雅,居然在校刊中刊出了,極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他在文學的殿堂邁出了第一步。在溫州中學,朱維之與蘇淵雷、金冥若等同學參加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遊行罷工,接受了革命的薰陶。 

中學畢業後,朱維之迫於生活貧困,選擇了免費的金陵神學院,三年神學生生活,他博覽群書,確立了他一生研究的方向,潛心研究希伯來文化和基督教文學,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至今無人能及。 

1927年,北伐軍進入南京,熱血青年朱維之與同學們非常興奮,決定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總政治部工作,並被委任為第三軍宣傳科長,跟著北伐軍到武漢、開封,後來蔣介石背叛了革命,屠殺共產黨員,朱維之不願意同流合污,就離職到上海,暫時在《青年進步》雜誌所屬的青年書局從事編譯工作。

崢嶸歲月

1927年,福建協和大學的校長林景潤博士到上海招聘教師,朱維之拿著兩年前發表的論

朱維之《古猶太文化史》 朱維之《古猶太文化史》

文《十年來的中國文學》應聘,林博士非常賞識,當即錄用,在大學裡,朱維之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福建教書期間,他受學校委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和中央大學進修,從事日本文學與中國文藝思潮史研究。在福建,他完成了《李卓吾論》、《李卓吾年譜》兩部著作。抗戰時期,朱維之困守孤島,在滬江大學任教,在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中國文藝思潮史略》一書,這是國內最早問世的一部完整的文藝思潮史。 1952年,由於大學院系調整,已經是滬江大學中文主任的朱維之被調往天津南開大學任教,在南開,他沒有職務,許多人為他感到不平,但是他淡然一笑,不計得失,依舊在大學中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 

1958年的大躍進及隨之而來的“拔白旗、插紅旗”運動中,他率先受到衝擊,被打成“牛鬼蛇神”。因他講授的是外國文學課程,被稱為是資本主義的“毒草”,而朱維之就是公開“放毒”。對於這荒唐的邏輯,朱維之後來告訴學生崔寶衡,“我把文學當作美女來欣賞,有人要把她當作屍體來解剖,有理說不清。” 

1966年,“文革”到來,朱維之又是第一批被打成“牛鬼蛇神”。在那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年代,朱維之被戴上了:反動學術權威、漏網右派、基督教吹鼓手、大漢奸、鎮壓革命學生的劊子手等一系列嚇人的大帽子。他被剃成陰陽頭,臉塗墨水、胸掛牌子與許多教授一道被紅衛兵押解上街遊行,有的教授不甘受辱而自盡,而朱維之逆來順受,熬過了苦難寒冬天。在文革中,朱維之身心受損還算是其次,他最痛心的是彌爾頓《失樂園》譯稿遭到遺失。朱維之是當時國內少有的研究彌爾頓的學者,朱先生是專事彌爾頓作品譯介工作的國內少有的學者。從四十年代開始,他就要立志要翻譯彌爾頓的彌爾頓三大詩作《失樂園》、《復樂園》、《鬥士參孫》。1951年,他完成了《復樂園》的中譯本並出版。文革開始後,他翻譯的《失樂園》已經接近完成,但是被紅衛兵抄家,辛苦翻譯的《失樂園》也拿走了,朱維之痛心疾首。在悲憤難言、身陷囹圄中,他沒有消磨鬥志,而是以彌爾頓作為自勵,彌爾頓在王權復辟的黑暗年代,財產被查抄,書籍被燒毀,人身自由被剝奪,雙目失眠,但堅持氣節,拒不低頭屈服,用手中的筆作武器,誓與敵人鬥爭到底的英雄氣概。支持著朱維之的信念,他冒著風險悄悄地翻譯了《鬥士參孫》。文革結束後,所幸在在歸還的物品中還有《失樂園》手譯殘稿,朱維之歡喜不盡,他經數年努力,對譯稿進行重譯、補譯、修改、潤飾,終於在1985年由上海譯文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失樂園》中譯本,它凝聚了朱先生難以言盡的悲傷與喜悅。在《譯本序》中,朱先生對此只作了輕描淡寫的敘述:“本譯稿經過二十二年,用業餘時間斷續譯成。其間遭遇十年浩劫,譯稿丟失、復得、返工等惱人的挫折。”

學者生涯

文革結束,1979年,朱維之重返南開教壇,擔任了中文系主任,他不顧年高堅持一

朱維之先生(左一)與他的弟子們 朱維之先生(左一)與他的弟子們

線教學。當時大學中外國文學教育百廢待興,許多教師、本科生苦於沒有教材,朱維之下決定編寫一套系統的外國文學教材,他於1977年發起倡議,聯合京津及華北地區一批專業教師,共同編寫外國文學教材。經過多次寫作,反覆修訂,由朱先生主編的《外國文學史·歐美卷》、《外國文學史·亞非卷》和《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外國文學簡編·亞非部分》相繼出版。對這兩套教材的編寫、出版,朱先生十分認真負責。從擬定大綱、審讀初稿,到最後定稿,他都逐字逐句過目、修改,還親自撰寫了有關章節,絕不當掛名主編。這套教材至今還在大學中沿用。 在院校中,朱維之厲行改革,破除了大學中的一些清規戒律,廢除了一些無用的形式,為教師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教師能夠放開手腳一門心思做學問。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教工的做積極性,深受教工們歡迎。改革初期,正值撥亂反正,有些教師還習慣於“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生活方式,而身為系主任的朱先生卻很少給大家開會、作報告、布置工作。記得有一個周末,一位教師在系辦公室遇到了朱先生,竟下意識地問:“朱先生,今天下午我們該乾什麼?”朱先生十分幽默地引用了《巨人傳》中的一句名言作答:“隨心所欲,各行其是”。在場者無不哈哈大笑。 

朱維之一生從教六十五年,著述三十餘種,近千萬字。可謂桃李天下,著作等身。特別是在在希伯來文化和基督教文學領域,精耕細作,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類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不識抬舉”

“文化大革命”後期,“評法批儒”風起,李卓吾被指認為法家,身價陡增。某日,

朱維之《外國文學史》 朱維之《外國文學史》

工宣隊在南開大學圖書館偶然發現了朱先生三十多年前的舊著《李卓吾論》,頗為驚訝。當時,朱先生尚關在“牛棚”中,工宣隊的頭頭便找他談話,希望他能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肅清流毒,作個評法批儒的發言。不料,朱先生“不識抬舉”,竟說自己三十多年前沒有認識到李卓吾是個法家,現在也沒有認識到李卓吾是個法家。工宣隊頭頭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朱先生也就失去了一次“從寬處理,提前解放”的機會。

主要著作

專著

《基督教與文學》

論文集

《李卓吾論》

朱維之《希伯來文化》 朱維之《希伯來文化》

《中國文藝思潮史略》

《文藝示教論集》

《中國文藝思潮史稿》

《聖經文學十二講》

譯著

《失樂園》([英]彌爾頓著)

《復樂園》([英]彌爾頓著)

《鬥士參孫》([英]彌爾頓著)《抒情詩選》([英]彌爾頓著)

《聰明之誤》([俄]格里鮑耶陀夫著)

《宗教滑稽劇》([俄]馬雅可夫斯基著)

主編

《外國文學史·歐美卷》

朱維之《失樂園》 朱維之《失樂園》

《外國文學史·亞非卷》

《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

《外國文學簡編·亞非部分》

《希伯來文化》

所獲榮譽

《外國文學史·歐美卷》,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外國文學史·亞非卷》,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