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集

龜山集,宋楊時(1053-1135)撰,主要版本有《四庫全書》本,康熙間丁氏詞堂刊本等。

〖龜山集〗四十二卷。
楊時(1053-1135)撰。楊時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故以其名集。書中凡書奏、表札、講義;經解、史論、啟記、序跋各一卷;語錄四卷、答問二卷;辨二卷;書七卷;雜著一卷;哀辭、祭文一卷;狀述一卷;志銘八卷;詩五卷。楊氏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深受程顥所重,學成南歸後,被東南學者奉為“程氏正宗”,他為學力主“致知必先于格物”等唯心主義觀點;其學傳於沙縣羅從彥,羅又傳於李侗,李侗是為朱熹之師。所以,後世學者皆視楊時為程朱理學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此集即為楊時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書中,楊時強調要十分注重六經之學,認為“六經中自有妙理”;如果拋開六經而去求“道”,則“學愈博而道愈遠”。認為“《中庸》之書,蓋聖學之淵源,人德之大方也”。他借用《中庸》中的“誠”,去闡述程顥、程頤的“格物致知論”,並有進一步的發揮,認為“致知必先于格物,物格而後知至”。他又發揮了二程的“理一分殊”說,並具體運用於儒家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哲學,他認為如果按照這種道德觀立言行事,就可以與“天理”合一。楊時繼承了二程觀點,十分重視《論語》、《孟子》、《大學》,認為《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善性,收其放心”。強調“《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楊時文筆篤實質樸,不失為一代儒家之正宗。此書是研究楊時思想的重要參考材料。
主要版本有《四庫全書》本,康熙間丁氏詞堂刊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