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顯烈

龍顯烈

龍顯烈,石油化工專家。四川營山人。194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化學工程系。曾任玉門煉油廠工程師。建國後,歷任玉門油礦副局長、總工程師,蘭州煉油廠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學會第一、二屆理事。四十年代,主持建成我國第一套雙爐熱裂化裝置,並首次試驗成功裂化爐管蒸氣除焦技術。建國後,主持研究出乾法尿素脫蠟、瀝青連續氧化等新技術。1982年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套同軸式提升管重油催化裂化大型工業生產裝置,並投入生產。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龍顯烈生於1916年3月,四川營山縣人,1940年畢業於國立重慶大學化學工程系。他歷任玉門油礦煉油廠主管工程師、煉務副局長,蘭煉總工程師、副廠長、技術委員會總技術顧問等要職。從1991年7月起,龍顯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龍顯烈大學畢業後即到美國實習石油煉製,他深為國內煉油工藝與設備的落後而擔憂。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就全力投入到新中國的石油科技事業之中。

1954年,玉門煉油廠從美國買進一套雙爐裂化裝置,好多零部件在途中遺失。雖然龍顯烈和工人們一起克服困難把裝置設備安裝起來了,但美國專家也未能將裝置運轉起來只能中途告退。對此困難龍顯烈決不放棄,經反覆琢磨研究,他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順利地把裝置開動起來了,使我國擁有了第一套石油裂解裝置。不久,他又將雙爐裂化改為三爐裂化,大大提高了工效。

1960年初,蘇聯撕毀契約,撤走專家,減少和中止對中國石油產品的供應,致使國內油品嚴重短缺。

從1956年蘭煉開工建設起就任職總工程師的龍顯烈,深感煉油生產技術難題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龍顯烈提出了“三航兩劑一重”(即航空汽油、航空柴油、航空煤油、催化劑、添加劑、重質潤滑油)的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組織科研技術人員,在缺乏資料、缺乏人才、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先後研製出國防急需的“爭氣油”,填補了國內空白。

1960年在石油部的支持下,他組建了蘭鍊石油煉製研究所,加大對科研的投入。蘭煉常年生產的石油化工產品,63%由研究所開發,研究所72%的重大科研成果也套用於蘭煉工業化生產。

他敢為天下先,大膽採用新工藝,改造原設計,開發新產品。

1982年,蘭煉計畫將二套催化裂化裝置改造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同軸催化裂化工藝,但石油部的有關部門不同意,建議實施平式提升管的技術改造方案。平式提升管裝置投資大,占地面積大,工藝複雜,而同軸式方案既節省投資,又減少占地面積,為何舍小求大?此方案雖受專家論證會贊成仍未獲批。年近花甲的龍顯烈據理力爭,終於使此項目獲批准並改造成功。同軸催化裂化工藝的成功技改不僅每年為國家節約開支4000萬元,關鍵是為全國煉油廠開發這項新技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龍顯烈把畢生的精力致力於發展石油煉製技術的開發套用上,他極力主張推進“兩劑”的科研和生產,使蘭煉發展成為國內石油催化裂化劑、石油添加劑的主要生產基地。

主要成就

從新中國成立前在玉門煉油廠到“共和國長子”蘭煉,龍顯烈終身投入到煉油的設計工藝、開發新產品的技術創新中,由其組織開發的新產品不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可謂是全國石化產業技術創新的先驅者。

職務歷程

龍顯烈先後擔任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全國石油學會常委兼煉製分會副理事長、全國化工學會常委、甘肅省石油學會理事長、甘肅省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煉油技術》副主編等職務。在工作之餘,龍顯烈積極推廣和宣傳先進的石油化工技術,先後著作有《當代中國的石油化學工業》(總執筆人之一)、《中國煉油技術》(副總編)、《英漢石油大辭典煉油工程分冊》(主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