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魯班被民間木工奉為祖師爺,在古代建築領域是一位人人皆知的神靈人物。我在從事學習木工的時候(小件木工雕飾手藝:梳頭匣子上蓋花紋刻、梳妝坐鏡花紋雕刻、八仙桌面深淺色木膠鑲嵌、太師椅靠背雕刻、仿古復古木雕等),師傅就很嚴肅地指導過祭祖師儀式,還一再叮囑,如果在耍手藝遇有尺寸、卯隼結合問題,可以齋戒、沐浴、焚香禱告求助於祖師爺,必然會想出解決的辦法。我卻一直不以為然,也因為後來放棄了木工,而被逐漸淡忘了。
那么,為什麼木工以及建築領域這么重視魯班呢?這和流傳諸多民俗、傳說分不開的。
話說河北赤城縣龍關鎮的重光塔,就有許許多多傳奇故事……
特色
由家鄉小鎮到張家口75公里的必經之路龍關鎮(112國道邊),有一古塔--重光塔。據《龍門縣誌》(龍關鎮舊制為龍門縣城所在地,後劃歸赤城縣)記載“重光塔原始建為唐代華嚴寺,元代頹於兵戈。唯有遺塔半截。”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後軍都督楊洪(1381--1451,字宗道,祖籍山西太原。是北宋楊業後代。楊業也就是評書《楊家將》中的楊繼業。在明永樂至正統年間歷任昌平侯、宣府總兵、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因收復塞北山河而“重光”,“出私幣,購良材,請工師……”在廢址上建起一座以塔為中心的大寺院,並奏請朝廷賜名普濟寺。實際就是出於政治、軍事和褒獎勝利的目的而重建的該塔。取名“重光塔”,無非是“山河重複光明”的寓意。
傳說當時楊洪重金聘請專業樣式某(就是如今的工程師)設計出模型(古代建築設計沒有圖紙,均為木工按比例製作建築模型),當時不知什麼原因而樣式某未能親臨施工現場指導。沒辦法,後軍都督楊洪便廣招競標者,轄區民眾久喜太平,都以能夠參與這項工程而自豪。當一工匠有幸中標後,因為當時根本沒有仔細推敲施工方案,工期又緊,沒有時間再考慮,只好帶著兩名副手硬著頭皮開工。
工匠們聚集全班精英,認真按模型測算,以巨方石砌成基礎,並很快建起了第一基礎層。可是這第一塔體層無論如何也想不出如何在那已經高高的基礎上建造,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幾人一合計,只好按照祖訓開始祭請祖師魯班。
三個主事工匠,齋戒三天,沐浴更衣,焚香禱告於魯班,說明遇到的實際困難,請求協助等等。當晚各自回家休息,相約重光塔工地相聚。
第二天,三個工匠如期在重光塔工地相遇,不約而同地圍著塔基座轉了幾圈,卻好像在找尋什麼。三人萬般無奈只好說出昨晚三人所作的相同一夢。原來三個工匠傍晚相別以後,回家休息也是對祈禱魯班半信半疑,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琢磨如何建造高層塔體的時候,漸漸睏倦而入睡。夢中有一白須白鬢神采奕奕的老人,圍著那重光塔基礎,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工匠問道:“老人家,您莫非有如何建造高層塔體的妙計嗎?”那老人捻須笑道:“我這樣一位黃土埋到脖子的人,能有什麼妙計?”說完,大笑幾聲,忽然不見,夢也醒轉。三人今天來到塔基下,總覺得夢境奇怪,也就圍著塔基轉圈圈,各自敘述完夢境,無解的前提下,又繼續轉圈,並叨念著老人的話語……。忽然三個工匠大聲說道:“有了!妙啊!這是魯班祖師爺在點化我們,用土埋塔的方法呀!”三位急忙撲翻身拜倒在地:“感謝祖師爺夢中點化……”
隨後,那建塔工程,便用周圍埋以黃土的辦法建了起來,完工後,又將黃土運走露出塔身。這就是為什麼重光塔那么高的建築物,卻沒有留下任何搭建腳手架痕跡的原因。
如果您有幸龍關一游,由鎮政府向偏東方向,大約500米左右就是這幾經滄桑、戰亂洗劫而尚存的重光塔。今天普濟寺早已不復存在了,最最醒目的當數那塔身通高33.67米,石質基礎上南北對稱的磚石樓閣式建築,就不得不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感嘆一番了。
那重光塔置有台階直通塔門,塔基為巨條石砌成,高2.1米,邊長5.5米,南北兩面有石階,原設有過道門,各有朱漆木門兩扇。這塔共分五層,俯視平面呈八角形。塔身為青磚樓閣式,各層皆辟有拱門兩個,一、三、五層為南北向,二、四層為東西向。雕飾有直欞假窗,高處有瞭望孔,四、五層各設26個。在第五層南北拱門上端鑲嵌著“大明赦重光塔”匾額一塊,極其醒目。塔檐磚雕斗拱結構,一、二、三層每向面設平身雙翹單起五彩斗拱一組,角為重疊角組斗拱。那塔頂鐵剎為覆缽形,四面辟有壺門,內供佛像,剎頂飾以蓮瓣,托以寶珠。整個塔身逐層高度遞減,收放分明,整體造型下重上輕,極其穩固。進入塔中,就會看到磚砌八棱通天柱,柱面繪有壁畫,每層砌有盤旋而上之磚梯。柱的四周有迴廊環繞,可向外憑依遠眺,四方景物均可盡收眼底。
見這滿目傷痕累累的重光塔,不由你不想那原有的普濟寺,雖幾經明弘治、萬曆年間多次修繕,但因多年戰亂,已無蹤跡,只有古籍中的隻言片語記載。如今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如有海外華人,赤城、龍關四方遊子中的富商善士,能夠集資重建普濟寺,再現龍關八景(泮水松影、元宮塔影、西山靈雨、兩岩極閣、雙峰插筆、羊城涌金),當是無量功德,也是開發京北赤城旅遊資源的上上之策。
所幸的是,馳名中外、風格獨具的重光塔,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光塔依然矗立在龍關鎮,而關於建造重光塔的民間傳說故事不下三十餘條,雖然版本眾多,但總是離不開魯班祖師。可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化身魯班在民俗文化中的神化地位。
途經龍關鎮,仰望重光塔,遙遠古老的故事卻覺得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相關資料
:
近觀 重光塔位於赤城縣龍關鎮城內,建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為八角五層、重檐樓閣式磚塔,通高33.67米,占地面積126平方米。塔基邊長5.5米,塔座用六層石條砌成,高2.1米,南北對稱有石階直通塔門,塔各層皆辟拱形門兩個,一、三、五層為南北向,二、四層為東西向。其餘各面雕直欞盲窗,四、五層各設26個瞭望孔,第五層南門上鑲嵌“大明敕賜重光寶塔”石匾。塔檐下磚雕仿木結構,雕出重拱重翹五踩斗拱,令拱插出一單昂,上用齊心斗,不做耍頭,角科做成抹斜拱。各層檐上出平座,以三踩斗拱承托。斗拱雕飾技精料實,逼真美觀。塔剎為鐵質覆缽式,四面辟壺門,內供佛像,剎頂覆蓮瓣,上承寶珠。塔身逐層高度遞減,收分明顯,造型挺拔高峻,沉穩莊重,氣勢宏偉。 I97 yt[,Yy
塔心為磚砌八棱通天柱,柱面彩繪壁畫,柱四周迴廊環繞,迴廊寬1.5米,每層砌台階可盤旋而上。向外可憑塔門、了孔眺望,四面景物一覽無餘。 據《龍關縣誌》載:“縣城內坎方舊普濟寺遺址,有塔七級聳立院中,名曰重光,考之志,所載系唐代遺址,元蒙兵興躪墟,明正統中,名將楊洪收復塞北山河重光,就其遺址奏請帑銀興工修復之,又命曰重光”。
據明代劉俊《敕賜普濟寺記》描述:普濟寺規模宏大,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重光塔、大雄寶殿、 藏經閣、法堂。東西對稱從南到北建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殿、觀音堂、地藏堂。“繪塑莊嚴,曲盡其妙。幡幢香花種種俱足,以及僧寮、方丈、香積、齋廚、賓客之館,依次而備。綠瓦朱檐,翬飛鱗次,金壁丹堊,炫目爍日”,可見當日寺院碧麗堂皇之景象。 龍關城地處邊塞要衝,楊洪在修建重光塔時,不但考慮到它的佛事活動,而且還賦予了它軍事瞭望功能,使之成為一塔多用的建築,體現了一個軍事家的深謀遠慮。如今,普濟寺已不存在,惟存重光塔500餘年櫛風沐雨,巍然屹立。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