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四品

龍門四品

《龍門四品》,該書籍是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於2010年印刷出版發行的。

基本信息

《龍門四品》簡述

《龍門四品》,在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內,北魏時期士大夫階層崇尚開鑿造像,並附刻“造像題記”,目的是為生者或亡人祈福,其時書法處於解散隸體向楷書過渡狀態。在這眾多題記中幾經選擇,集結精品二十件,稱《龍門二十品》,其中的《孫秋生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四件字數多,書法水準高,又奉為《龍門四品》,字型方勁雄奇,帶有濃厚的隸書筆意,古樸醇雅,堪稱造像題記的代表作。----《古代碑帖鑑賞》 費聲騫

龍門四品

內容簡介

馳名中外的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處,這裡香山與龍門山對峙,伊水于山間北流,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闕,史稱“伊闕”。據《水經注》記載,早在魏晉時期,就有所謂“魏晉石銘”,惜早已風化剝蝕,無跡可尋了。隋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面對“伊闕”而始稱“龍門”。它的兩岸為龍門山,著名的龍門石窟就密布在伊水兩岸長達1公里的兩山崖壁上。它同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始於龍門開鑿石窟刻制佛像,有些附有造像題記,記載出資造像者即“供養人”造像的因由。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北宋諸朝,雕鑿不絕,傳世書跡特多。據統計,龍門石窟群現存洞窟1352個,佛龕750個,造像10萬餘尊,造像題記和碑碣:3600多塊,北魏時期造像題記約20(10塊,清代武億《伊闕諸造像記》云:“龍門不僅為石鐫佛場,亦古碑林也。”

龍門北魏造像題記,體法多變。從乾嘉至清末,引起了包世臣、康有為等書法家、學者的極力推崇。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稱頌:“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說:“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日有十美:一日魄力雄強,二日氣象渾穆,三日筆法跳越,四日點畫峻厚,五日意態奇逸,六日精神飛動,七日興趣酣足,八日骨法洞達,九日結構天成,十日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並說:“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從此,龍門石刻造像就被廣大書家所重視了。

著名的造像記有所謂“龍門四品”、“龍門十品”、“龍門二十品”之名。清代黃易(小松)最早在龍門石窟拓碑四品,世稱“龍門四品”,即《楊大眼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十品”包括《孫保》、《侯太妃》、《賀蘭汗》、《慈香》、《元燮》、《大覺》、《牛橛》、《高樹》、《元詳》、《雲陽伯》。“二十品”名聲久負,它包括“四品”全部,“十品”中的“侯太妃》、《賀蘭汗》、《慈香》、《元燮》、《高樹》、《元詳》,另加《馬振拜》、《高太妃》、《道匠》、《尉遲》、《一弗》、《解伯達》、《惠感》、《鄭長猷》、《法生》、《元詁》。其中,《龍門四品》為北魏時期書法的代表作品。

《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刻於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為孟達文,朱義章書。系陽文,並有方界格。造像記陽文者僅見此種,對趙之謙以及後來篆刻家鐫刻印章邊款提供了很好的樣式,仿者日眾,佳作迭出。該拓本後面有篆刻大家胡震、錢松,海上名家胡公壽等人的題跋,殊為珍貴。清代楊守敬在《評碑記》認為:“《始平公》以寬博勝。”康有為則稱:“遍臨諸品,終於《始平公》,極意峻宕。骨格成,體形定,得其勢雄力厚,一生無靡弱之病。”(見《廣藝舟雙楫》)

孫秋生造像記》全稱《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為孟廣達文,蕭顯慶書,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此造像記上為造像記,為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鐫刻,下為題名,於景明三年(公元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康有為認為:“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勁重為一體。”此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中僅有的兩塊有撰文者、書寫者的造像記。此造像記記載了孫秋生、劉起祖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時,組織包括官居四品的職事官在內的二百人造像作願,祈“國祚永隆,三寶彌顯”,表示對北魏王朝的忠誠。楊守敬《評碑記》中認為此造像記“以勁健勝”。

《楊大眼造像記》刻在洛陽龍門古陽洞,有額,無年月,大約刻於北魏景明正始之際(公元500-508年),可能出自民間無名書家之手。在四品中,此造像記拓本為最早,為康乾年問拓本,其餘皆乾隆年以後的拓本。造像中有“路徑石窟,覽先皇之明蹤,睹盛聖之麗跡,矚目口霄,泫然流感,遂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區”的記錄,追溯孝文帝之“麗跡”。

《魏靈藏造像記》有額,兩旁題名各一行,無年月,大約與《楊大眼造像記》鐫刻時間差不多,約為太和末年至正始末年之間。此造像記較其他造像記完整,風格亦與《楊大眼造像記》接近,楊震方在《碑帖敘錄》中疑同出一人之手。北魏造像使用別體字較多,此記別體字尤多。楊守敬《評碑記》中認為此造像記“以靈和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