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炳文

龍炳文1927年8月出生,苗族,苗名:阿濮炳文大畢仡僂,盛元龍等,漢筆名:炳文龍,龍朝炳,文炳龍等,哲學名:龍克斯,諢名:大炮客,牛皮家,吹鼓手,造糞機,老怪物等。湖南省花坦縣人。代表作《古老話》是研究古代苗民的宇宙觀、曆法、武器、群姻制、對偶婚制、氏族、部族戰爭、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古代史、文學史的重要資料。

基本信息

一,簡介


龍炳文生於1927年8月-逝世於2008年1月15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龍門寨人。漢筆名:炳文龍,龍朝炳,文炳龍等,哲學名:龍克斯,諢名:大炮客,牛皮家,吹鼓手,造糞機,老怪物等。苗名:仡羋阿濮炳文大畢仡僂。別名:盛元龍。
龍炳文代表作《古老話》是研究古代苗民的宇宙觀、曆法、武器、群姻制、對偶婚制、氏族、部族戰爭、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古代史、文學史的重要資料。領著《首族生成哲學研究》提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哲學體系,拓展了中國古代哲學新領域,填補了歷史空白,成了別具一格的哲學派別。領著《苗族裝飾藝術》總結了苗族石千年裝飾藝術的特點和風格,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領著《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輯略》為廣大研究者提供了系統的翔實資料。散文《別有風趣的苗家除夕夜》有八種外文發行世界。小說代表作《官家女》獲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走向21世紀文學研討暨定稿會”“94文學新作”二等獎。報告文學代表作《李梅的頭人》在1999年《中國作家》筆會上獲三等獎。《啟用德人智人能人,民樂錳礦起死回生》獲1999年湖南省農村社會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1956年出任湘潭大學客座教授,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花坦縣l—5屆政協委員。

二,走近龍炳文

素聞龍炳文是一個苗族“怪傑”。外界傳說他充其量是一個鄉村塾先生罷了,但本人不以為然。
印象之中,龍炳文是一個常人難以接受的“騷人”(即牢騷滿腹之人)。幸運的是,筆者是龍炳文先生的晚輩和小老鄉。早幾年前,飽經世態炎涼的龍老先生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真希望你們個個成朝天辣,枝枝向上,個個透紅。”到後來,“一生老教一年級”,“一生老教一加一的龍炳文”,“教出了一分為三,教出了三位一體,教出了三生萬物大奧妙”,“由一個教國小一年級拼音字母的國小教師,成長為一個苗族作家、教授。”便想去套個近乎,探其究竟,原因就是他自己年說的:“我是苗族的兒子,我愛苗族。”當問及他的研究材料環境和方法時,他笑而不語,隨手遞來一本《苗族生成哲學研究》,並在內頁慷慨寫上“請×××指導”的幾個蒼勁有力的字樣。再後來,本人有幸成為雷安平、龍炳文先生的入室嫡傳弟子,與國內外研究生啃那些《古老話》,而且還是填鴨式的灌輸,“火燒黃鱔,燒一節,吃一節。”用龍炳文的話來說:“屢漲極了,才要找茅廁”。從此,方才知道,“在這樣艱苦環境下,在這樣微薄的經濟基礎上,在毫無資料的條件下,艱苦跋涉,一生不間斷探索研究苗族文化,確是苗族的鳳毛麟角,世上少有。其奮鬥精神實在值得欽佩!龍炳文終於從苗族現存的巫教、鬼教、道教和民俗中挖掘出了許多傳統文明的科學文化遺產,為豐富整箇中華民族的文化作出了卓絕的貢獻。”同時,也證明了王春瑜先生在《光明日報》1996年8月8日第7版發表的題為《讀劉伯溫與哪吒城》中所闡述的觀點:“莫把傳說等閒看。某些學者把劉伯溫造哪吒城之類的故事,看成荒誕無稽,而不予研討;在一些地方志中甚至將魂、扶箕、廁神之類的民俗資料,以封建迷信目之,一筆勾銷。其實,此類資料,保存古代的文化信息,用科學的方法切入,可以移動群山,尋繹出歷史發展的脈落,先民沉重的腳印,下層百姓心靈的圖象。”這就是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民族文化資源的科學態度。
龍炳文一生坎坷,充滿著艱辛,富有傳奇的色彩。1927年8月16日,龍炳文降生於湖南省永綏縣彌諾鄉(今花垣縣民樂鎮)的一個苗族農民家庭,先後經歷過家破人亡,成“鬼”成“神”,三次死里餘生;1948年7月畢業於湖南省立八中,夢想當個作家。那時,他沒有條件成為專業作家,於是決心當一名業餘作家,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在《湖南文學》發表了小說代表作《龍門寨》,《湖南民間故事》選了他的兒童文學代表作《黑羊頭的故事》後,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他被打成了“一本書主義者”,也就因此抬不起頭,但他的堅持業餘創作不停筆,只是不我表而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平反覆職,歷任國小總務主任、校長、中學教員、縣文化館專乾等。1980年,他退休,兒女也長大了,他就用微薄的380元月退休工資,創辦了民辦湘西苗鄉文化研究所,全方位研究苗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代表作有《古老話》獲湖南湘西州首屆藝術一等獎;小說《官家女》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94文學新作二等獎;報告文學《李梅的頭人》獲《中國作家》雜誌社二十世紀文學創作三等獎,《啟用德人智人能人,民樂會錳礦起死回生》獲湖南省社科院優秀論文獎,《老子與生命科學》被載放《中國優秀創新成果通報》(知識創新成果卷)一書。有《苗族生成哲學研究》、《苗族裝飾藝術》、《湖南民革屯抗日輯略》等。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一名作家、教授,龍炳文一輩子都在與文字打交道,一輩子抄抄寫寫,不是在黑板上,就是要在紙上。他能講一口流利的苗語,精通苗文,對苗族哲學、美學、天文學、民俗學、歷史學、醫學、民間文學、當今文學都有創見。他是苗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的奠基人,苗族倖存的基層文化之代表。同時,是一個思維比較特殊,觀點獨特不同常人,生活比較寒酸可憐的苗族“三奇”人物。現為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政協委員、湖南省湘潭大學客作教授、民辦湘西苗鄉文化研究所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作家協會會員、。有一位外國友人聽了龍炳文的事跡介紹後,鄭重其事地問道:“請龍先生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如此多才薄學”;龍炳文詼詣地回答說:“我是東經大學畢業的”。客人見他如此回答,以為是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的,便接著問道“先生是哪年畢業的呢?”只見龍炳文指著中國地圖湖南湘西所在的位置回答說:“我是東經大學110°(系)的。”頓時客人翹起拇指讚不絕口,會意地笑了。
龍炳文平時沒有一丁點兒教授、作家的大架子,始終保持一副鄉村“先生”的模樣。鄰里鄉親一旦有什麼紅白喜事,他都是每逢必到的熱心“幫腳”(意即為幫手)。二十世紀的第一個新春,龍炳文先生熱心為一對農村青年寫下了“維護禮儀擇期限日舉行婚典,精挑淑女傳宗接代使命”,“歡喜情能替油鹽,恩愛心可代酒肉”(註:湖南有俗語流行不要油不要鹽,找個老婆來過年”)的婚聯,可見其童心猶在。同時,他自撰春聯以自勉:“寒窗筆耕不求富,冷凳褲穿為人民,耐煩耐煩做神仙,磨鍊磨鍊學聖人;艱苦三載賺得保姆(指老伴)引孫,奮鬥三年贏給得孫崽喊公”;橫批分別是:“人民作家;凡塵神仙;風燭殘年。”每每望著散發墨跡馨香的《苗族文化集錦》、《生成哲學史》、《老子新澤評》等300多萬字的書稿,他總是習慣地抹一下那長溜的白鬍須,呷著一小口酒說道:“假如這些書都全部出版了,我出完成自己的使命。”
從龍炳文身上,我看到了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卓越貢獻和苗族文化研究的優秀成果,不禁對龍炳文先生肅然起敬:自古英才多磨難,好事多磨成偉業。

三, 懷念恩師龍炳文

龍炳文老師因病治療無效,不幸於2008年1月15日在家中逝世,不覺又一年了。當時我因故,未能參加他的追悼會,這對我講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龍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仍歷歷在目,難以忘卻。
我認識龍炳文老師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1981年8月下旬,我到新疆烏魯木齊參加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回來後,開始著手研究苗族哲學思想,為了尋找資料,我到校圖書館查閱各種報刊雜誌,在翻閱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本60年由湖南省文聯主辦的《南風》雜誌,我翻閱了幾期,發現了幾篇反映苗族的“民間文學”,如“開天立地”、“盤古開天地”等,作者是龍炳文,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龍炳文三個字,並知道他是苗族湘西花垣縣人。於是1982年8月初,我親自到花垣縣,在縣教育局我初次見到龍炳文老師,並向他說明了來意,他聽後很高興,熱情接待我,並在教育局附近的餐館盛情款待我。晚上他親自到縣招待所我住的房間和我長談到深夜方才離去。
從此以後,我幾乎每年的假期、“四月八”和“趕秋節”都要到湘西龍炳文老師家,登門求教,拜他為師。每次都是十天半月,吃住都在他家,酒肉款待我。在學術上龍老師不僅在理論上給予指導,而且在資料方面也是無私的提供給我,而且還親自帶我到湘西的苗鄉村寨去調查訪問,對我的文章經常給予指點或修改。我今天在學術上能有成就,與恩師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在龍炳文老師的帶領下,87年我們第一次合作出版了《湘西苗民革屯抗日緝略》一書。後來我們轉向研究苗族生成哲學,對於湘西的苗語和苗文我一竅不通,全靠他的注釋和翻譯,特別是苗族生成哲學的發展歷史是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完成的。於是93年我們第二次合作完成了《苗族生成哲學研究》一書出版。這本書出版後,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又開始對苗族九卦《易經》的研究,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們第三次合作終於在2002年上半年完成了《<老子>新評與苗族九卦<易經>》一書的初稿,由於經費問題,還未能出版,而他卻離我們而去,這真是最大的遺憾。
龍炳文老師,1980年從教師隊伍退休後,自費創辦湘西苗族文化研究所,全方位研究苗族,開創苗族研究的新領域。在苗族天文、哲學、美學、歷史學、營養學、民族學、民間文學和當代文學領域,都有代表作品問世,計有180餘萬字公開版書刊流入市場。1996年出任湘潭大學苗族文化研究所客教授。他的民間文學代表作《古老話》,填補中國苗族史的空白;《苗族裝飾藝術》總結了苗族六千年的裝飾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體系;《湘西苗民革屯抗日緝略》,為國內外研究苗族的學者提供了研究苗族近代史的詳實資料。散文《別有風趣的苗族除夕夜》,有八種外文發行於世界。2002年3月27日榮獲第五屆“世界名人博覽會”最佳藝術金獎;世界名人資格審查評審會授予世界名人藝術家勳章;美國世界名人科學院授予博士勳章。他研究苗族的多篇論文為香港中文大學以及日本、美國、加拿大的多所名牌大學圖書館收藏,為世界了解苗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總之,龍炳文老師在艱苦的環境下,在微薄的經費的基礎上,在毫無資料的條件下,艱苦跋涉、一生不間斷探索研究苗族文化,確是苗族的鳳毛麟角,世上少有。其奮鬥精神是實在值得欽佩!龍炳文老師終於從苗族現存的巫教、鬼教、道教中和民俗中挖掘出了許多傳統文明的科學文化遺產,為豐富整箇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卓絕的貢獻。
龍炳文老師,生命雖逝,但精神永存。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苗族。艱苦探索,耗盡一生精力,青絲白髮、老態龍鍾,把苗族傳統文明碩果獻給了整箇中華民族,獻給了祖國和人民。這是龍炳文老師一生心血的結果,也是龍炳文老師一生心血給人類做出的貢獻,他真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龍老師人格崇高,博學多才,謙遜寬容,無私無畏,敬業求實,親近隨和等,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追憶恩師,我為他優秀的人品而感動;回顧與老師相處的日子,我更深深體會到恩師難忘!忘不了恩師的諄諄教悔,忘不了恩師的悉心照顧,忘不了恩師的深切關懷。恩師未報,遺憾老師已離去,仰天長嘆,終身遺憾已鑄成。今生惟有以恩師高潔的人格時常觀照自己,兢兢業業做事,繼續完成恩師未完成的事業,力爭告慰恩師的亡靈!
安息吧!龍炳文老師!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雷安平
2008年11月14日

個人作品

領著《首族生成哲學研究》提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哲學體系,拓展了中國古代哲學新領域,填補了歷史空白,成了別具一格的哲學派別。領著《苗族裝飾藝術》總結了苗族石千年裝飾藝術的特點和風格,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領著《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輯略》為廣大研究者提供了系統的翔實資料。散文《別有風趣的苗家除夕夜》有八種外文發行世界。小說代表作《官家女》獲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走向21世紀文學研討暨定稿會”“94文學新作”二等獎。報告文學代表作《李梅的頭人》在1999年《中國作家》筆會上獲三等獎。《啟用德人智人能人,民樂錳礦起死回生》獲1999年湖南省農村社會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1956年出任湘潭大學客座教授,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會員、湖南作協會員、花坦縣l—5屆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