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夜雨”的傳說
——“龍湫夜雨”為“廣濟十景”之一(屬今湖北省武穴市,現存重修“龍湫寺”)
唐朝的太宗年間,鄂東地區廣濟縣境內有一座石山門,此山峰迴路轉,山腰上茂林密竹,層層疊疊,鬱鬱蔥蔥。山頂有一深不見底的澗谷深潭,四周郡山環抱,人參、靈芝等名貴花草更是在此爭芳鬥妍,香氣襲人,別有一番洞天。當地百姓稱之為“明水峰”。
石山門腳下
住著一戶費姓人家,夫妻年近五十,為老實忠厚之人,膝下尚無子嗣。某夜,婆婆夢見一手執拂塵的白髮銀須道人,對其肚子吹出一口仙氣。臨走之時,道人口中說出一對楹聯,曰:“千古樹奇勳,封山封侯還封聖;一身全大節,報親報君復報師。”一早,婆婆半信半疑地向老漢敘述了夜中夢境,夫妻皆喜。
果然,在第二年夏天,農曆六月初二一大早,天降甘露,山間如水洗了一般,空氣異常清爽,婆婆生下一名郎君,取名保輝。但郎君出生數天起,卻從不食母乳,全家甚急。一夜,婆婆又夢見那名道人,道人告之郎君可食用“明水峰”山澗的泉水為生。
當地百姓都知道
這些年來,“明水峰”的澗谷深潭一直被一條烏龍占據。據說,這隻烏龍乃東海一隻龍王,因曾輔佐過太宗皇帝登基,而無視國法天規,四處興風作浪,導致錢塘江洪水泛濫,人口死傷無數。這件事情被天帝得知,派遣當朝重臣魏徵絞殺。但惡龍偷偷的跑到宮中向太宗皇帝請求庇護。
太宗念及龍王昔日功勞,故答應於他。誰知,這隻龍王還是被魏徵在夢中斬殺。
龍王不服,其魂魄通過長江游到石門山的“明水峰”上。他將對太宗皇帝不遵守諾言的罪過懲罰在當地百姓的身上。春天,雨水充沛之時,惡龍將潭水溢出,水漫稻田,致使禾苗枯萎;夏天,惡龍又不曾降過雨水,導致莊稼年年夏天干枯。
廣濟知縣四處招募法師,但都被惡龍吞食。惡龍發下話來,每年正月十五,送上十名八歲孩童進貢深潭。 費老漢聽了道人的話,將小郎君抱上“明水峰”。郎君見到澗谷深潭,十分欣喜,手舞足蹈,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泉水被他吸進肚中下無數。
郎君一下躍進深潭
泉水只環繞郎君上下流動,不曾沾濕他身上衣物。老漢對道長的話更是深信不疑,他每天早晨都會抱著郎君來到“明水峰”吸食泉水。 費郎君長到四歲之時,被送進私塾讀書。他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一天下來,竟然能夠背誦詩文幾千餘字。先生又驚又喜。後來先生聽說,郎君在澗谷深潭游泳竟然毫髮無傷,更是驚嘆。深夜,他潛入郎君房中,暗自窺視,卻發現其床下盤踞著一條黃龍。 郎君跟著先生念了四年書。
七歲之時,郎君發現班中同學一年少於一年,問先生緣故。先生告之澗谷深潭惡龍作亂之事。郎君義憤填膺。半夜,他一個人來到“明水峰”。
第二天一早,潭中開始溢水,永無休止的順著岩隙之間流下,似噴雪濺珠。乾枯了的田地,均得到了水的充分滋潤。村民個個大喜,均趕到山頂。
只見,潭旁有一尺多深的“馬蹄痕跡”。先生仔細觀看,道出了其中緣由,並解釋道,這么大的“蹄痕”,當屬“龍趾”。因古書有載,“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驪,六尺以上為馬”。
廣濟知縣得知此事
立即上書朝廷。太宗皇帝御賜號費郎君為“童真上聖”,並撥下專銀,命當地百姓修建費聖君廟。據說,建廟之時,費聖君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巧施神力,在“明水峰”山澗,特地點出“三窟”:一為“楠木井”;二為“油罐”;三為“鹽罐”。其中,“楠木井”可通江湖水,建廟所用木材,均由長江漂送至井底,再從井水口提升上去;“油罐”和“鹽罐”,用以供建廟百姓隨意取用之。寺廟建起之夜,當地百姓均聽見山頂細雨連連,樂聲飄飄,真是動聽至極,熱鬧非凡。一早,百姓紛紛趕上山頂觀看,但見神龕座下鎖住了一條惡龍,狀似作側耳俯聽之態。廟外有數個一尺多深的“馬蹄痕跡”。廟中水聲滔滔不絕,驚心動魄。人們都說,當晚廟中聚仙龍幾個於一庭,審判那隻惡龍。後來,民間流傳為“龍湫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