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淶水縣誌》中記有“淶水八景”是:“釜山靉雲”也稱“釜峰晴雲”,“石圭洞天”,“龍安夜雨”,“紫涼秋月”,“亭山晚照”,也稱“金山落照”,“西崗古塔”,“水峪瀑布”,“拒馬斷河”,也有的志書記為“南樓課耕”,筆者傾於前者,因為,作為風物景觀的八景,“拒馬斷河”更賦其意。
記載
“釜峰晴雲”。釜山,位於今婁村村西南。《縣誌》載:“山形似覆釜,故名。內有龍湫二處,水溢不涸。凡旱,官民禱之大雨隨至,蓋天造地設之佳境也。”《縣誌》中記有一詩描寫了此景:“形似覆釜勢凌霄,萬點晴天綴翠嶢,中有龍潭涉莫測,興雲長在半山腰。”清時瞿俊曾賦詩讚此景:“茲山何似一釜,蒸煮煙霞烹月露。東風吹熟萬山雲,散作滿天靈雨注。”此其一、其二:“我觀雲作時,一氣紛靉靆,及其既作雨,雲氣復何在。郊原一犁足,禾征麥千箱載。常懷濟世心,萬古留余慨,青山知不老,天地亦無壞。永願此邦人,瞻雲時秉來”。
“石圭洞天”。石龜山,位於今石龜村村西。《保定郡志》載:“山顛有石似龜形,故名。內有龍湫,在石岩下,廓然四起,可容千百人。六月寒氣逼人,天旱禱之即應。山左一洞,名石龜洞,其深莫測,古老相傳,外窄內闊,有木橋溪流,路可通廣昌,蓋四百餘里。”《縣誌》中也記有“石龜山,石狀如龜,內有岩,可容千人。岩下龍湫禱雨輒應,山左一洞……迤邐而去,路通廣昌,四百餘里。入洞數十步,石壁上有生成石佛。”《題石龜寺》一詩曾贊此景:“巧琢幽奇化斧痕,龜崖曲曲絡松根,岩間石乳猶供佛,洞外藤花欲上門,門藉草人酣春處處,抱瓶農急村村,芒鞋自覺寅緣好,不負山靈物外存。”
“龍安夜雨”。《淶水縣誌》載:“具北五十里,高峰卓立。下為鐵鎖崖,崖下有龍潭。俗呼鐵葉寨,為拒馬河分流處。”《舊志》中記“縣北四十五里,山高溪深人跡罕至,世以為神龍所居之地。”《保定郡志》中也記“龍安,山高溪深,人跡罕至,真神龍所居之地故名。”《縣誌》中有詩讚“龍安夜雨”:“孤村野店雨簫簫,此際卿心正寂廖。密灑竹窗滋宿草,亂敲吟室打芭蕉。雲籠遠岫迷山徑,水漲長溪漫石橋。自是下方焦渴久,神龍應為滴天瓢。”
“紫涼秋月”今木井村東。其東為馬龍山,在營房西偏北。“清康熙年間邑令陸旖箴曾賦詩讚“紫涼秋月”:流丹泥紫色蒼蒼,坐對峰頭笑語涼。露冷未知天是水,秋高方見月為霜,移來樹影曵僧影,閃出山光攙佛光。不盡南樓今夜興,謾將游意寄奚囊”。
“金山落照”(亭山晚照)。其景有二名,實出一處。據《縣誌》和《保定郡志》《易州志》載:“亭山,縣北三十里,以山形亭亭持立而名”“金山,其山高峻矗立,群峰巔有一石朝陽為金,故曰金山。”“縣北四十里有一嶺名朝陽,其色如金,故名”,據考為現今石亭鎮的石亭山和其西的金山。每當夕陽西下時,金山面東之處還能照見陽光,實為亭山的返照。《縣誌》中有詩讚“亭山晚照”:“亭不依山山自亭,亭山隱映入雲屏,疏林迎影葉呈翠,低檻浮煙花欲醒。坐望遠暉疑曙色,行聽短笛出樵徑。叢巒一柱真縹緲,心似孤峰夜裹青”。
“水峪瀑布”。《縣誌》載:“水峪山,縣西北三十五里,半崖有酒泉。”此景在今木井村西北山中。有詩讚“水峪瀑布”:“如練酒泉向寺流,雷聲迸過石橋頭,探涼人坐冰壺裡,不捲珠簾待月鈎”。
“西崗古塔”。位於現今縣城西北一km處的西崗上。因塔建在西崗,故名西崗古塔。為遼金時期所建,距今約有八百餘年的歷史,此塔西控群山,東瞰拒馬,登臨俯視,淶水縣城盡收眼底,占盡了一方形勝,故稱八景之一。清代康熙年間的陸嶷箴曾賦詩讚“西崗古塔”:
挺然七級峙道中,悅似龍門百尺桐。
秀入西山疑暮靄,影橫北斗貫長虹。
藏身盡靜漁陽鼓,扶世潛回河朔風。
莫道固安無勝跡,亭亭古塔對丹楓。
“拒馬斷河”。據查考,此景位於北辛莊,張翠台村西一帶。拒馬河水流經此地,河面乾涸無水,順河道往下,河水又從地面冒出。因河水有一段斷流故稱拒馬斷河。李卞曾有詩寫了“拒馬斷河”。
石勒長驅鐵騎過,劉琨曾此枕兵戈。
要令鼙鼓歸青社,肯許輪蹄度碧波。
幾時曉風翻暖浪,一川煙雨漲晴荷。
英雄秘計都無用,徒向河濱慷慨多。
至於“南樓課耕”,是一人文景觀。南關建有課耕樓,每臨仲春,文人墨客登樓吟詩賦文,觀樓下遍野農夫春耕正忙,構成一幅仲春課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