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時屬安仁鄉弦歌里,元至清代屬十七八都,1942年屬衙口鎮,1944年改屬霞坡鄉;1956年歸入西梧區,1958年合併設龍湖公社,1978年由公社改為鄉建制,1991年經省民政廳批准,由龍湖鄉改為龍湖鎮建制。
行政區劃
轄區有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行政村名稱:新豐村:大埔、新埔;後溪村:後溪;內坑村:內坑、新內坑;桿柄村:桿柄;埔頭村:埔頭、洋林、林埔內;魯東村:魯東;埔錦村:火夫埔、倒石埔、東厝;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頭、山腳、歷山、祖鈔茂;新街村:新街、下爐灶、頂爐灶;衙口村:衙口;南潯村:南潯、田頭、小埭、橋頭、灰窯、山前;石龜村:許厝;蘇坑村:蘇坑;埭頭村:埭頭;後宅村:後宅;楓林村:楓林;吳厝村:吳厝、洋安;湖北村:西潯、英厝、十三施、莊厝、翁厝、槍城;前港村:前港、新鄉;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吳村:舊西吳、新西吳、蘇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錫坑村:錫坑;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南莊村:古婆莊;石廈村:東頭、中份、厝後、杏坑、竹山里、劉厝;洪溪村:洪溪;鈔厝村:鈔厝、山尾;侖上村:侖上;杭邊村:杭邊、銀埕下、湖仔內;龍園村:龍園、西湖;陳店村:陳店;曾厝村:曾厝;溪前村:溪前、山邊;溪後村:新溪後、溪後、中堡;後坑村:後坑;龍玉村:龍湖亭、玉斗;龍埔村:龍埔;燒灰村:燒灰、新燒灰;瑤厝村:瑤厝。基礎設施
交通網路:境內主幹道路包括省道308線、龍英公路、大深線、龍永路段、東環路和西環路,總里程33.6公里;泉州市沿海大通道龍湖段北至桿柄村,南至前港村,全長6.4公里;現有村級水泥道路188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供水工程:鎮級自來水廠日一期日供水1.5萬噸,二期日供水3萬噸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供電工程:境內有裝機容量為11萬千伏的晉南供電站、石龜變電站、百宏變電站等3座。
郵電通信:有1個郵電通信中心母局和2個模組局。
亮化工程:在省道308線和大深公路龍湖段共架設路燈156枝,全長6.3公里,現已全部通電照明。
城鎮規劃
完成全鎮63.9平方公里總體規劃,鎮區7.8平方公里和龍玉、埭頭等15個行政村的規劃會審工作。完成新一輪城鎮規劃修編工作,修編後的鎮區總體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認真貫徹落實“兩大工程、三個結合”,委託規劃設計部門對鎮區段省道308線邊的楓林村及古盈村作舊村改造規劃設計,同時對鎮區規劃三橫三縱中的“三橫”作為重點進行改造。規劃建設前港湖現代居住小區,該區面積1000多畝,東鄰前港湖,南靠晉南醫院,西鄰省道308線,北鄰村莊住宅區。
經濟發展
龍湖鎮立足僑鄉人文地源優勢,打好“僑牌”,用足“僑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環境安定穩定。先後榮獲“福建省24強鄉鎮”、“省文明鄉鎮”、“省明星鄉鎮”等榮譽稱號。2004年12月,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織造名鎮”稱號。全鎮有晉南、燒灰和梧坑三個鎮級工業區,初步形成服裝紡織、五金拉鏈、塑膠玩具三大支柱產業。全鎮共有鄉鎮企業932家,其中三資企業182家,有4家企業集團和1家股份制公司。
全鎮企業獲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家,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17家,獲泉州市知名商標3枚,獲福建省名牌產品企業5家,福建省著名商標7枚,獲食品安全QS認證1家,獲國家免檢產品企業1家,福興拉鏈獲中國拉鏈十大知名品牌。百宏紡織化纖、萬興隆集團、鑫華股份、南方織造等四家公司被泉州市政府列為2005年-2006年度百家工業重點企業,百宏集團、鑫華股份、福興拉鏈等8家企業被晉江市政府確定為2005年-2006年度產業集群核心企業。
2000年以來,龍湖鎮招商引資、稅收增長幅度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名列全市各鎮(場)前茅,多次被晉江市委、市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4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6.2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74.88億元,農業產值1.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9.28億元,三資企業產值60.0億元,社會出口交貨值24.0億元,招商引資9596萬美元,財稅收入1874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71元。
農業產業
全鎮有8個“四五”高優基地,126個農業綜合開發場(戶),重點扶持建設的基地有7000畝蔬菜基地,3800畝龍眼基地,3000畝淺海養殖基地,50畝柑桔基地、1萬畝甘薯基地、6000畝玉米基地。侖上蔬菜基地百畝節水灌溉示範項目是省計委掛鈎單位,6000畝國家立項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節水灌溉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主要農業水利設施包括1個小一型水庫、5個小二型水庫、5個大型水閘、3個大型抽水站和2條渠道。全鎮有全鎮承包100畝以上規模場戶17家,新成立農場3家,農業股份公司1家。農業產業化企業8家,其中泉州市、晉江市農業龍頭企業各1家。其中,閩南水產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全鎮現有中學4所,其中南僑中學為省二級達標中學,國小22所,幼稚園23所,其中,獨立幼稚園4所。衛生醫療:境內的晉南醫院為一級甲達標醫院,有64個村級衛生所。廣播電視:有線電視進村入戶紮實推進,實現有線電視光纜與市台聯網並實現了有線電視和有線廣播電纜同纜傳輸。
計畫生育:2005年度,龍湖鎮總人口8.66萬人,出生635人,出生率7.33‰,出生政策符合率95.28%,晚婚率61.57%,性別比116.72:100,合格村及基本合格村率92.86%。
其他社會事業:境內有施琅將軍紀念館、施氏大宗祠、真如殿、錢江典公陵園、龍宮、定光庵、福林寺等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級福壽堂已於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鎮村村建有老人活動中心,共有固定座位燈光籃球場73處,普通籃球場145處,門球場5處,非標準運動場所12處,室內運動房(館)27所。
旅遊景點
1、境內的深滬灣(施琅將軍紀念館)是“泉州十八景”中的景點之一。深滬灣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龍湖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鍊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是沙灘休閒、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施琅將軍紀念館、施琅將軍雕像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2、境內的魯東村旅遊景點
(1)魯東文暉書堂門生齋舍“十八士”石雕群(村西南)
(2)魯東耆士陳文暉先生故宅(村西)
(3)魯東耆士陳文暉先生門生同朝十八士(岩山泉州府學耆士陳文暉先生門生讀書處)陳洪謐(1600-1668年,青陽嶼頭陳厝)、蔡肱明(1598-1644年,東石蔡厝)、盧若騰(1598-1660年,龍湖內坑遷金門盧厝)、張朝綖(1598-1658年,東石潘徑)、吳韓起(1600-1660年,安海靈水遷石獅龜湖)、黃錫袞(1621-1707年,晉江潘湖)、辜胤奇(1602-1667年,永和辜厝)、丁胤甲(1605-1670年,陳埭岸兜)、梁玉蕤(1607-1672年,晉江象山遷官橋岩頭)、郭符甲(1610-1649年,龍湖後溪遷南安水頭)、楊明琅(1612-1675年,羅山芙蓉遷台灣淡水)、沈佺期(1615-1673年,安平沈厝遷石井後圍)、許吉璟(1618-1695年,石龜許厝遷台灣澎湖)、何運亮(1619-1679年,大埔何厝)、史贊聖(1620-1698年,安平史厝)、蘇國瓓(1620-1697,陳埭蘇厝遷安海梧山)、王命岳(1610-1668年,金井柄洲)、施顯(1598-1651年,龍湖衙口)。泉州府學耆士——魯東陳文暉,晉江廿九都青陽嶼頭陳厝人,字光夏。明萬曆庚子舉人,累官至戶部主事,明天啟初,因不滿魏忠賢閹黨操縱朝政,陷害忠良,遂棄官歸里,隱名陳鵠執教於晉江十七八都盧塘村,後因其門生同朝十八士,而欽賜其村為魯東。入祀泉郡名宦祠。其生平曾應邀到鄰里授徙講學。埔頭村正覺堂講學處有堂聯記載;也曾到石廈村講學,有以其字命名的歷史悠久的“光夏學校”,以緬懷其興學倡教之偉績。
地方特產
衙口村生產的農特產品“衙口花生”是龍湖鎮久負盛名的特產,享譽海內外。龍湖內生長的龍湖鱉、龍湖鱸魚、龍湖鰻魚等“龍湖三寶”,以其獨特美味和藥餌價值聞名遐邇。
廣東龍湖鎮
自然地理
位於韓江下游西岸,地處潮州與汕頭市之間,面積20.1平方公里。北距潮州市10公里,南距汕頭特區約20公里。境內無山,地勢平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攝氏度,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常青。
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龍湖鎮建制始於南宋,稱海陽縣延德鄉。明、清代分屬海陽縣隆津都、登隆都,民國十九年改稱雲隆區,1956年建立龍湖鄉,1961年從浮洋人民公社分出,置龍湖人民公社,1987年改稱鎮。龍湖鎮人民政府址設龍湖市頭北郊,轄龍湖市頭、市尾、三英、下閣、閣一、閣二、塘東、東升、湖邊、後郊、銀湖、鸛(巢)一(村)、鸛二、鸛三、鸛四等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1年底,全鎮總人口5.57萬人,均為漢族,多姓氏。
經濟發展
2001年,龍湖鎮公農業總產值9.7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7.97億元,農業產值1.76億元;企業營業收入13.9億元;工商稅收836萬元;外貿出口值936.9萬美元,連年被潮安縣授予外貿工作先進單位。改革開放以來,龍湖鎮的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28家,有陶瓷、珠繡、服裝、竹藝、五金、塑膠、電器、電木、食品、藥品、建材、木雕與多種生產行業。
人文民俗
龍湖鎮淵源深源,各村各姓氏聚居已有千年歷史,民風淳樸,民俗基本還保留先人的生活習慣。龍湖鎮歷來是潮州之雄鎮,鄒魯之邦,文風鼎盛,歷代名賢輩出:有探花姚宏中,太卿成子學,布政使劉子興,御使許洪宥、李春芳、許日熾、戶部郎中夏懋學、李思悅,刑部郎中李思寅,知州吳悅、夏建中,通判李澤莊,員外郎黃作雨等,歷代進士、舉人、癢生眾多,不能一一敘述。作家、劇作家、藝人、名醫、名匠,人才濟濟。
旅遊景點
龍湖鎮現存文物古蹟較有名氣的有"塘邊劉公倭保障碑記"和"龍湖寨遺址"。"塘湖劉公倭保障碑記"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於1961年公布的省級第一批保護文物之一,現為潮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作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原碑豎於龍湖市尾韓江邊,有石亭保護。碑文記述明代於御倭之事,60年代亭毀,現嵌於龍湖寨北門一側牆上,碑高195厘米、寬97厘米,保護完好。"龍湖寨遺址"在龍湖村(市頭、市尾村),明嘉靖年間(1521-1566),倭寇屢犯,鄉人築寨自衛,寨牆已毀,現存南、北二寨門,門額皆刻"龍湖"二字。
名優特產
龍湖鎮物產豐富,名優特產有:龍湖鸛巢生柑、龍湖燉糕、龍湖酥糖、土頭毛筆、閣州竹簾、"番梨花"龍眼、鋪下池草魚、廈厝池鳥魚等等。
浙江龍湖鎮
浙江龍湖鎮位於瑞安市區西南33.5公里、飛雲江中游南岸,北與高樓鄉隔江相望,東南與平陽縣交界,西南與文成縣接壤,西北與營前鄉為鄰,東北與平陽坑鎮毗連。總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1.58萬人,轄1個居民區、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村。明嘉靖間屬嘉嶼鄉四十八都。民國20年(1931)屬第四區(西區)江豐、江裕兩鄉;24年屬高樓區豐裕鄉。1949年仍稱豐裕鄉,1951年析置石龍、豐裕兩鄉,同年合併為石龍鄉;1958年為石龍管理區,l961年為石龍人民公社;1984年復稱石龍鄉,1987年撤鄉設鎮,改為龍湖鎮。1958年至1992年為高樓區區公所駐地。龍湖鎮是革命老區,1931年紅十三軍一部曾在湖石村開展武裝鬥爭,1934年中共平陽縣委機關曾駐在張基、順溪、永安等村,1936年紅軍挺進師與中共浙南地方組織在永安村的葛騰湖會師,長期開展革命活動。解放戰爭時期,龍湖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游擊戰爭,為解放瑞安縣城作出貢獻。
全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山多地少,耕地7566畝;主要種植水稻、善薯、小麥、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西瓜、楊梅、柑桔、黃桃等;林業特產以馬蹄筍聞名浙南並出口國外,橡膠原料黑荊樹,為溫州市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全鎮有工礦企業65家,主要有機械、陶瓷、電力等門類,建有35千伏變電所1座,小型水力發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894千瓦;白坭礦開採已有30多年歷史,為溫州市各陶瓷廠提供原料。1996年工農業產值1779萬元。鎮區農貿市場擁有400多個攤位,年成交額超千萬元。
鎮區道路總長11.4公里,其中混凝土道路6.3公里,橋樑2座,排水管道2公里,防洪堤2.8公里,路燈輸電線3公里,路燈34盞,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能力1000噸,賓館1座;全鎮住宅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鎮區建有有線電視台1處,影劇院2座,中國小14所,1996年在校學生2244人,教師147人;公廁4座,蹲位264個;液化石油氣普及率35%。
龍湖鎮背山面江,交通方便,56省道穿境而過,並與57省道在鎮區交匯,東通市區,西達景寧、南抵平陽、北接青田。
鎮總體發展規劃:將龍湖鎮建成西部山區的交通中心和工、貿結合的綜合集鎮。
河南龍湖鎮
行政區劃隸屬新鄭市,位於新鄭市北部,東鄰孟莊鎮,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鎮,北靠鄭州市郊區,距鄭州市區11公里,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8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4°33′—34°39′,東經113°35′—113°44′。總面積為97平方公里,鎮區面積19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積最大的鄉鎮。現轄28個行政村,分別是:魏莊、小喬、柏樹劉、荊垌、沙窩李、李垌、林錦店、鄭老莊、鄭堡、崔垌、東張寨、小喬溝、荊王、太山、劉口、王口、張溝、於寨、菜園溝、山西喬、古城、郭莊、山後杜、王許、西張寨、東徐、侯莊、梅山,217個村民組,1.29萬戶。有耕地3666.6萬公頃。鎮人民政府駐小喬村,郵政編碼為451191。
自然地理
地處伏牛山余脈,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高230米,西部屬淺山丘陵崗地,有泰山和梅山,十七里河和十八里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沿河建有古城、後胡、山後杜和林錦店水庫等。全境為小丘陵崗地,屬北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野生動物有山雞、野兔、海狸鼠等,野生植物有槐樹、白蒿、野菊花、酸棗、桑樹、野樘梨等。土壤有立黃土、沙性白面土和沙性黃土,宜植小麥、玉米、紅薯、花生、菸葉、果樹、蔬菜等農作物,主要特產有櫻桃、葡萄等,規劃面積2萬畝,蔬菜規劃面積1.8萬畝。礦產資源有煤炭、耐火石、耐火土和沙等。並形成了耐火材料產業群區。
人文地理
全鎮有7.05萬口人,鎮區人口3.8萬人,有漢、回兩個民族,其中回族有520人,主要居住在山西喬村。鄭新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袁(堡)張(溝)公路、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境內有建築業鼻祖李誡之墓、唐朝宰相裴杜之墓、荊王石塔等古蹟。1953年由鄭縣劃歸新鄭,為第七區。1955年12月,小喬區劃分為小喬和山西喬兩個中心鄉。1956年12月改劃為林錦店、古城、荊王3個鄉。1958年5月改劃為林錦店和山西喬2個鄉。1958年8月建小喬公社。1961年7月撤銷小喬公社。1963年4月恢復小喬公社。1983年4月改為鄉。1994年撤鄉建鎮,改稱龍湖鎮。
經濟發展
自1992年以來,注入資金數億元,完成了水、電、路、通訊、排污等配套基礎工程設施,建成了通訊快捷,電力雙迴路供應,供水、排污網路化的新型多功能城鎮。截止2003年底,已開通高標準道路14條,58公里,鋪設排水管道58公里。建成日供水能力5萬噸自來水廠1座,鋪設供水管道58公里,可滿足10萬人的用水需求。建有5000平方米電信大樓,設計裝機容量達10萬門。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整個鎮區,開通衛星電視頻道28個。6條龍湖鎮鎮區至鄭州市區的公交線路已投入運營。現有110KV和35KV變電站各一座,年供電量達8000萬千瓦時。西氣東輸管道穿境而過,可提供供氣服務,鎮區內供氣管網現已鋪設完畢。現設有郵政分局一個,建有郵政所3個,可服務全境。河南思達配送中心建在境內,是全省最大、規模最高的配送中心,可面向鄭州地區及周邊地區乃至全省思達超市供貨。新鄭市第三人民醫院位於鎮區。現有國中2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國小28所。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05163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213萬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達1419萬元,主要工業增加值達16839。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78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650元,出口創匯完成25萬美元,利用外資320萬美元。
在鄭州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未來發展中,龍湖鎮可與東部的鄭東新區、西部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遙相呼應,成為中心城市向南膨脹擴張的“橋頭堡”。
龍湖鎮工業經濟基本情況
截止2003年底,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45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個體工業企業1280家。去年年底全鎮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3.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14億元,實現利稅246517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8519萬元,實現利稅24899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35617萬元。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鎮工業企業已初步形成了集機械加工、化工、木器家俱、服裝加工、鋼鐵冶煉、食品加工、建築材料、耐火材料、煤炭生產等行業齊全為一體的工業體系。目前,鎮區內有工業企業65家,通過9000國際認證的企業6家,如新美陶瓷有限公司生產的地板磚,獲得中國名優、河南名牌,並通過ISO9000認證,銷售網路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和地區,鄭州二鋼生產的螺紋鋼、超薄鋼帶均銷售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其中超薄鋼帶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產品,鄭州正力公司生產的油田用聚丙烯醯胺,鄭州捷士化工公司生產的香精香料、升達優美木器公司生產的高檔家俱、里代公司生產的冷凍食品、鄭州衛生起重機公司生產的起重機、威龍公司、宏美彩印公司生產的各種紙制包裝、鄭州萊灣公司生產的洗化用品等等均銷售國內市場一半以上,為龍湖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龍湖鎮地處丘陵向平原過度地帶,鎮區西部礦產資源豐富,耐火材料生產加工、煤炭生產已成為西部各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全鎮有各類耐火材料加工企業(戶)1200多家,煤礦企業5家,從事煤球加工企業10多家,東部各村主要以建築用紅磚為主,全鎮有磚廠23家,遍布東部6個自然村,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收、建設小康社會起到了促進作用。
近年以來,全鎮上下積極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戰略部署,大力發展工業企業,認真落實發展工業經濟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一流服務,加大工業招商引資力度,從而推動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教育發展
1992年9月,成立龍湖科技教育園區(大學城),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最佳化軟環境,建設硬環境,不斷增強承載服務功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截止2003年,已建成面積達19平方公里,累計引進項目116個,總投資額達46億元,其中投資超過千萬元項目74個,初步建成了以升達大學、中原工學院、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河南職工醫學院等為主的文化教育園區,以電子信息部二十七所、鄭州機械研究所、河南航天壓力電子原件有限公司為主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以龍湖度假村、泰昊陵生態農業觀光園、萬畝櫻桃遊覽區為主的休閒度假園區等三大產業群區。
參考連結
http://www.jinjiang.gov.cn/lhzzfw/LHGK/JBQK/2007060416481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