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齦內阿米巴

齒齦內阿米巴

齒齦內阿米巴 (Entamoeba gingivalis )屬肉足鞭毛門、葉足綱、阿米巴目、內阿米巴科、內阿米巴屬,是第一個被描述的人體阿米巴原蟲,多在齦間隙、牙垢、扁桃體隱窩分離到,也可在支氣管黏膜內增殖。 齒齦內阿米巴是寄生於口腔內的一種原蟲, 屬非致病性阿米巴。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口腔疾病患者齒齦內阿米巴的感染率顯著高於健康人群,。

簡要介紹

齒齦內阿米巴齒齦內阿米巴

齒齦內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Gros,1849)為人及許多哺乳類如犬、貓等口腔齒齦部的共棲型阿米巴,在不注意口腔衛生的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常與齒齦部的化膿性感染並存,偶在支氣管粘液中繁殖而出現於痰液中。滋養體直徑10~20μm,與溶組織內阿米巴相仿,內外質分明,活動頻繁,食物泡常含細菌、白細胞等,偶有紅細胞。核仁居中,以二分裂繁殖,不形成包囊,滋養體主要借飛沫或接觸傳播。近年報導在子宮置避孕器的婦女陰道及宮頸塗片中查見齒齦內阿米巴。迄今尚未能肯定該蟲與牙周病的確切關係,曾有報導113例牙科病人中59%查到齒齦內阿米巴,96例有良好口腔衛生的對照者中亦有32%陽性。

結構組成

齒齦內阿米巴結構組成齒齦內阿米巴結構組成

齒齦內阿米巴僅有滋養體期,其直徑為10~20μm。細胞基質有內外之分:外質透明,具有運動、攝食等作用,是構成運動結構偽足的主要成分;內質包含有細胞器、細胞核及食物泡等。偽足內外質分明,活動迅速,形變能力發達,常呈現出指狀、球狀、舌狀及其他很不規則的形狀。食物泡常含有細菌、白細胞,偶有紅細胞,胞核核仁明顯居中或略偏位,有均勻分布的核周染色質粒,形態與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相似。

形態學觀察

E . g . 滋養體活體大小平均為(14. 93×12. 42) μ m, 形態呈圓形、長橢圓形及不規則葫蘆形等。 細胞質內、外質分明, 外質透明, 內質顆粒狀, 少數內、外質分界不清, 內質有較多的食物泡, 在高倍鏡下不易看清食物泡內含物, 核看不清。 常伸出大小不同的舌狀、葉狀及指狀偽足, 透明無顆粒, 少數可摺疊,伸出體積一般不大於滋養體體積。 電鏡下觀察, E . g . 細胞胞質內部主要為各種大小不一泡狀結構, 糖原豐富。 泡狀結構主要為營養細胞器( 屬溶酶體系統), 包括吞有細菌的吞噬泡、溶酶體、殘體及空泡。 溶酶體系統是蟲體的營養細胞器, 能將吞食物體消化降解為營養成分; 又是細胞內防禦細胞器, 能清除細胞內有害物質及更新陳舊或多餘成分。 胞膜下有時可見許多中等泡狀結構, 或見成堆吞飲小泡, 偶見狹長形腔隙曲折通向胞膜下。 此外, 營養細胞器附近常見小管狀結構, 其末端有的膨大, 可能為管狀溶酶體; 一些橢圓形小泡可能為滑面內質網, 但 E . g . 缺乏真核細胞常見的線粒體、高爾基體、粗面內質網等細胞器。 表明其缺乏有氧代謝產能結構基礎, 而 E . g . 經標誌酶過氧化氫酶反應顯示具有泡狀結構的微體, 推測 E . g . 也有進行兼性厭氧代謝的微體。

口腔存活

齒齦內阿米巴在有口腔疾患者和正常人口腔中均能檢出,但以前者居多,在牙周炎和牙周疾病患者中的檢出率高達50%以上。Lucht E等(1998)在罹患愛滋病並發牙周疾病病人的唾液、牙釉質表面檢出齒限內阿米巴,檢出率很高,且其為唯一一種從口腔檢出的原蟲,但感染情況與免疫缺陷程度並不相關。Newman W G (1984)發現放線菌與齒齦內阿米巴可能存在共生關係,而且出現在口外組織,如女性外生殖道。Vrablic J等在對青少年、兒童口腔原蟲做調查時發現感染率與年齡呈現正比關係,且有性別差異,男性多於女性。Serfer M等調查出齒釀內阿米巴與常見口腔疾患,如牙周炎、牙髓炎、齲齒及壞疽性口腔炎等有密切關係,但尚不能證明該原蟲為病原體。

分布情況

齒齦內阿米巴染色齒齦內阿米巴染色

齒齦內阿米巴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據報導,我國平均感染率為42.25%,其中健康人平均感染率為38.88%,口腔門診病人平均感染率為55.90%。有研究對其核糖體小亞單位RNA基因的PCR產物進行限制性內切酶分析,發現其失去成囊能力,故無包囊期,不能通過消化道將病原體播散出去。所以,其傳播方式以直接接觸為主,如接吻,也可經飛沫傳播。病原學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取牙垢、齦間隙組織或膿溢液作生理鹽水直接塗片,吉木薩一瑞氏染色法,鐵一蘇木素染色法、帕帕尼古拉烏染色法及洛克氏液血清培養法等。

傳播方式

該蟲寄生在口腔齒齦間,滋養體以二分裂法繁殖,本身不引起致病作用.但常與齒齦化膿性感染並存。可能由於直接接觸或通過飛沫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