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鞭草

鼠鞭草

鼠鞭草屬,堇菜科,15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海南島產鼠鞭草H.enneaspermus(L. )F. Muell. 1種。草本或亞灌木,少有灌木;葉互生,極少對生;花腋生,橙色或紫色;萼片5,基部不下延;花瓣5,不相等,下面一片最大,基部囊狀或距狀;花絲細短,其中2-4枚的背部有短距,花葯合生或離生,藥隔附屬物膜質;子房近球形,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花柱棒狀;蒴果近球形,3瓣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鼠鞭草
鼠鞭草鼠鞭草

種拉丁名:Hybanthusenneaspermus(Linn.)F.V.Muell.
科中文名:堇菜科
科拉丁名:Violaceae
屬中文名:鼠鞭草屬
屬拉丁名:Hybanthus

概述

半灌木,具細長主根。莖通常高約20厘米,稀高可達40厘米,多數,鋪散。幼枝具槽紋,或多或少被柔毛。葉互生,線狀披針形、線狀倒披針形或狹匙形,大小不一,長0.5-3.5厘米,寬0.2-0.5厘米,先端尖,稀漸尖,具微尖頭,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上部疏生1-3細鋸齒,下面具稍凸起的中脈,側脈不明顯;無柄或近無柄;托葉極小,三角形或鑽形,淡綠色,具緣毛。花單生於葉腋,藍紫色;花梗長不超過葉,上部近花處有2枚小苞片;小苞片對生,披針形或近三角形,膜質,具緣毛;萼片近等大,披針形,長2-3毫米,邊緣膜質,白色,具緣毛;花瓣不整齊,上方兩瓣最小,長圓形,先端尖,側方兩瓣卵圓形,先端稍向外彎曲,下方1瓣最大,長6-7毫米,比其他各瓣約大1倍,前半部最寬,兩側內曲,顏色較深,具近囊狀短距;雄蕊離生,花絲短,其中2枚花絲中部有彎曲距狀附屬物,花葯縱裂,藥隔頂端附屬物膜質,黃褐色;子房近球形,花柱棍棒狀,基部膨大,上部狹窄處稍彎曲,柱頭稍向內彎曲。蒴果球形,下垂,3瓣裂。種子卵圓形,乳黃色,具明顯縱條紋。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

產於海南,生於河岸灌叢及海邊沙地。亞洲、美洲、非洲熱帶及澳大利亞有分布。
鼠鞭草標本鼠鞭草標本

鼠鞭草的化學成分

鼠鞭草(HybanthusenneaspermusF.Muell異名IonidiumenneaspermumDC和I.Suffruticosum堇菜科),生長於喜瑪拉雅山脈高地,以前在其化學成分尚未系統研究過,據報導它用作強壯藥和利尿劑。本文報導從鼠鞭草中分離得三個化合物!二肽生物鹼、三萜C_(30)H_(50)O(M~+426)及β-谷甾醇。β-谷甾醇經標準品比較鑑定確證。三萜mp.292—93°,[α]_D+46°(CHcl_3),Liefe-rmann-Burchard反應呈陽性,MS顯示一個明顯的峰m/e259,是9.10位有雙鍵的五環三萜化合物的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