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釋義為像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 鼎足而立

【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解釋】: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成語出處

鼎足而立鼎足而立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 楊晉叔 夫人, 郭氏 也。父名 郭羲 ,與 陳秀 皆 飛虹 同時人,鼎足而立者也。”​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dzel

【近義詞】: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

【反義詞】: 歸於一統、合而為一、定於一尊

【燈謎】: 三國時代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英文】: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成語例句

1、 眾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2 、目前,海域分為七海,各居一方,鼎足而立。

三個主峰,高風峻骨,~,撐起青天。 ★徐遲《黃山記》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分庭抗禮

反義詞

歸於一統、合而為一、定於一尊

其他用法

鼎足而立鼎足而立

“鼎立”、“鼎足而立”,是人們在寫作中經常要用到的,但對它的確切含義,有些人卻並不是很明白,以致在使用中會出現一些差錯。

要了解這兩個詞,先要知道“鼎”的意思。鼎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盛器,它基本上是用青銅製成,盛行於商周時期,主要用以禮器和烹飪、盛裝食品,至漢代仍見流行,但已出現大量的陶鼎,並被用於隨葬。在以後的朝代,隨著生活用品原材料的廣泛開發,鼎的用途開始減少,今天已只能在博物館裡見到。鼎的基本形狀是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但我們今天說的鼎,主要是指三足兩耳的,“鼎立”、“鼎足而立”中的“鼎”,都是指三足的鼎,用來表示三個方面並立在一起的局面。

錯誤引用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像下面這些句子中的“鼎立”、“鼎足而立”,都是用得不對的:

(1)借城區交通改造的東風,不久的將來景德鎮將出現四個大型陶瓷城鼎立的局面。

(2)滬上酒店業國有、外資鼎足而立的局面,將會出現改變。

第一句中已經言明是“四個”,第二句中只有“國有”與“外資”兩個方面,這都不合“鼎立”與“鼎足而立”在使用中的要求。第一句可以把“鼎立”改成“比肩而立”之類,第二句可以把“鼎足而立”改成“兩分天下”之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