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sān zú dǐng lì,指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拼音代碼】: szdl

【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 不打自敗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